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形成视域出发,构建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方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伦理观本源的具体探析,为建构当代中国形态的、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方法指出了方向.首先,应回归文本,从经典著作中感悟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形成逻辑,通过唯物史观总结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精神内核.其次,应着眼现实,在现代性的场域中开出新意,关注当代中国前沿的道德建设问题,如针对日常生活的一些道德价值选择困境与挑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式.最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体系,并关注日常生活的道德价值.坚持实践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本质,为协调个体与集体、家国情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价值观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
《孝经》是专门论述儒家孝道、孝治思想的典籍,在儒家思想形成及发展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所塑造的“孝”文化是儒家道德教化思想史上崭新的一页。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孝经》中所阐述的孝道观,我们需要结合现实,提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以更好地发挥传统孝文化的道德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庸》是儒家传统中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中庸》中,“诚”的思想始终贯穿全文,“诚”是《中庸》的精髓,是人的道德良知和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富兰克林写《富兰克林自传》的写作动因的分析,考察了富兰克林所要表达的思想本意或主张,认为写作动因凸显《富兰克林自传》的教育功能,并以此为出发点从两个方面--自我之"本"和本立之"道"进行分析,表明富兰克林的思想意图或主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富兰克林写《富兰克林自传》的写作动因的分析,考察了富兰克林所要表达的思想本意或主张,认为写作动因凸显《富兰克林自传》的教育功能,并以此为出发点从两个方面——自我之“本”和本立之“道”进行分析,表明富兰克林的思想意图或主题。  相似文献   

6.
刘向的《列女传》以传、颂、图三位一体的形式编撰。与《列女传》文本并行的《列女图》,作为中国古代第一套系统的列女图像,继承了先秦以来的图像教化传统,成为汉魏六朝时期皇室和贵族妇女规范自身道德品行的教科书,确立了以儒家价值观为本位的女性道德标准。汉魏六朝的列女图像以屏风、画像石和手卷等形式流传于世,在彰显其社会教化作用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题材。  相似文献   

7.
在家庭伦理的理论基础上揭示《第五个孩子》中隐含的家庭伦理观,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冷漠关系来揭露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道德准则下的家庭悲剧。并阐释了小说的现实意义,探索了莱辛的家庭伦理思想,谴责自私自利,颂扬无私和无条件的爱,渴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与宽容,渴望家庭幸福。  相似文献   

8.
《论语》以仁爱照亮了中国人精神生命的天空,并可为当代人类面临的“原子巨人与伦理侏儒”提供补偏救弊的智慧。本文从人性呼唤中道德实践领域的开辟,从生命价值和意义寻求中道德生命诞生,从道德实践中仁人志士超迈人格形成三个方面重新阐释《论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砥砺人性光辉的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家庭观念,涵盖家庭生活、家庭人伦、家庭道德、家庭治理、家庭价值等方面。先秦儒家的家庭观,成为儒家社会道德实践、政治实践和社会教化的理论基石和起点,“家国同构”思维方式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原则.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主体,儒家伦理思想是我们可资借鉴和利用的宝贵资源.虽然其赖以存在并为之服务的社会已成历史陈迹,儒家伦理的许多具体内容也因其腐朽和反动而受到人们的无情批判,但是,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道德实践,儒家思想家在道德的实施和伦理学规律的总结等方面无疑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们提倡的一些伦理原则仍然具有现代意义.对儒家伦理思想的合理内容进行挖掘,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在整个中华帝国时代,真正体现法律特点的是法律的儒家化,儒家所提倡的礼的精神和礼的具体规范,被直接写入法典,与法律融合为一。法律儒家化的过程始于汉代,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逐渐深化。公元653年,《唐律》的制订、颁布,标志着礼法结合的最终完成。道德习俗(礼)以实在法(法)的形式,具有了正式的法律效力;或者说,实在法(法)作为自然法(礼)的具体化,具有道德规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社会由神本向人本的演进过程中,先秦儒家性情学说大体经历了由孔子到郭店楚简《性自命出》及《中庸》、《孟子》、《荀子》、《大学》等有关理论的逻辑发展过程.其历史价值突出表现在对人文精神的关怀上.  相似文献   

13.
佛教传入中土初期,在道德观念上与传统儒家存在严重分歧。为了获得与中国本土传统伦理道德的一致性,佛教“援儒入佛”,把“五戒”比附为儒家的“五常”,向人们灌输修善止恶的道德意识,强调佛教并不违背世俗道德。佛教与儒家会通于“善”,且相资互补。儒家重在治世、修身,佛教重在出世、治心,对社会教化而言,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原理》中指出新教伦理造就了以往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从而推动了当时西方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当代,有必要对新教伦理观和价值准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以及韦伯经济伦理观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迪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传统伦理思想中,人性问题一向被认为是确立道德原则、道德教育和修身方法的出发点。以人性论为基调,儒家构造了哲学与道德为一体的哲学范式,对中华民族道德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探讨了先秦儒家人性学说与我国伦理体制、政治思想以及法律思想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在他的作品《最后的一片叶子》中塑造了一个落魄老画家的舍已救人,自我牺牲的光辉形象。他所讴歌的仁爱和人性美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核心思想——“仁爱”不谋而合,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的儒家思想的精髓“仁者爱人”同样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本文将用儒家经典来解析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一片叶子》中的仁爱并从中得出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17.
明清交替之时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历史时期,其间变故影响了当时的物质精神文化。士人在那个时代处境艰难、选择极少、生存难以维系、内心纠结不堪。经济问题上升为主要矛盾,士人阶层开始变化,形成了一种新的士人形象。这种新的士人形象,发展了中国儒家传统道德,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8.
先秦诸子时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繁荣期,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核心观念。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整个正统文化的基础。《论语》《孟子》两书中的性观念为后世儒家所继承,构成了整个中华文化性观念的基础。两书一脉相承,在承认性欲望的基础上,以礼为外约,以道为皈依,实现了内约外束的统一。先秦儒家的性观念,为我们审视和解决当下社会性问题,提供了文化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上形成的儒家法文化,是加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文化源泉和力量源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借鉴儒家法文化以德治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提高党员的道德自律水平,加强党员的家风建设,加强党员的思想教化,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加强党员的责任与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在他的作品《最后的一片叶子》中塑造了一个落魄老画家的舍已救人,自我牺牲的光辉形象。他所讴歌的仁爱和人性美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核心思想——“仁爱”不谋而合,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的儒家思想的精髓“仁者爱人”同样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本文将用儒家经典来解析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一片叶子》中的仁爱并从中得出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