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低碳铁皮和氧气为主要原料,采用一种新的工艺(氧化-共沉淀相转化法)低温液相制备出了锰锌软磁铁氧体纳米粉体.通过实验研究,详细探讨了共沉淀的pH值对生成物的化学组成和磁性的影响.并通过XRD、TEM和VSM(振动样品磁强计)分别对生成物的结构、形貌和磁性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①当共沉淀的pH值为13时,共沉淀最完全,相转化程度最高,晶化最好,所制备的锰锌铁氧体粉体的磁性最强.②产物的晶型为立方晶系的尖晶石型,形貌为球形,粒径约为20 nm.  相似文献   

2.
低温液相合成纳米级软磁铁氧体材料MnFe_2O_4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氧化-共沉淀相转化法低温液相合成了具有尖晶石结构的软磁铁氧体粉体材料铁酸锰。研究了非晶态δ-FeOOH的形成、反应物的加料方式、共沉淀的pH值对铁酸锰制备及性质的影响,并得到了最佳生成条件:氧化阶段二价铁离子的浓度为0.3~0.6mol/L;添加剂EDTA的浓度为0.01mol/L;Fe(OH)2悬浮液的pH值为8.7;温度18~25℃。相转化阶段共沉淀的pH值大于12.83,物料比R≥1.3。通过XRD、TEM、VSM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由于操作方便、设备简单、反应物成本低廉、反应条件温和且工艺条件易控,从而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硫酸亚铁、硫酸锰和硫酸锌为原料,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了Mn1–xZnxFe2O4(x=0,0.2,0.4,0.5和0.6)铁氧体微粉。通过TGA-DSC、XRD和SEM等测试手段,分析其物相、微观结构和形貌,并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其室温磁滞回线,重点探讨了锰锌铁氧体前驱粉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磁性能测试表明,随着Zn2+含量的增加,锰锌铁氧体微粉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当x(Zn2+)=0.2时,微粉的比饱和磁化强度最大,为84.24A·m2·kg–1。  相似文献   

4.
sol-gel法制备Sr~(2+)掺杂的MnZn铁氧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铁、锰、锌和锶的硝酸盐为原料,以酒石酸为凝胶剂,采用sol-gel法制备了Sr2+掺杂的MnZn铁氧体(Mn0.6Zn0.4-xSrxFe2O4)。借助于XRD、S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表征手段,研究和分析了Sr2+掺杂量对所得MnZn铁氧体样品晶型、晶貌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r2+的掺杂量为0.10时,所得MnZn铁氧体样品的Ms为2.1646×105A/m。  相似文献   

5.
废旧电池水热法制备镍掺杂纳米晶锰锌铁氧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旧碱性锌锰电池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镍掺杂的纳米晶锰锌铁氧体。用XRD、TEM和VSM,就镍掺杂量对锰锌铁氧体的相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镍掺杂的摩尔分数为0~2%时,均可制得具有尖晶石结构的纳米晶锰锌铁氧体。最佳x(Ni2+)为1.5%,此时镍掺杂锰锌铁氧体的Ms、Mr和Hc分别为3.6432×105A/m,2.5088×104A/m和2.388×103A/m。  相似文献   

6.
以铁、锰和锌的硝酸盐为原料,分别以柠檬酸铵、酒石酸或EDTA为凝胶剂,采用有机物络合sol-gel法制备了MnZn铁氧体。借助XRD、S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表征手段,研究和比较了三种凝胶剂对所得MnZn铁氧体产品的晶型、晶貌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柠檬酸铵为凝胶剂时,所得MnZn铁氧体的磁性能最佳:其Ms达到1.1237×105A/m,而Hc仅为1.6716×103A/m。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法制备Mn0.5Zn0.5Fe2O4锰锌铁氧体,通过XRD、SEM和网络分析仪研究样品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与电磁特性。结果表明:在1 150℃下煅烧5 h后可以制得纯相的锰锌铁氧体,颗粒分布均匀,大小约为250 nm,并且,Mn0.5Zn0.5Fe2O4铁氧体在11~15 GHz频率范围内反射损耗RL小于-5 dB,在13.8 GHz处反射损耗达到了-12 dB,表现出良好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波水热法合成了锰锌铁氧体纳米粉体,通过XRD、TGA-DTA和TEM等分析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微波水热合成反应温度、时间对反应产物的形貌、粒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微波水热条件下,在80℃,保温时间为5 min的条件下即可制得结晶较好的锰锌铁氧体纳米粉体。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均可促进纳米晶的生长,所获得的纳米晶晶粒大小在10 nm左右。  相似文献   

9.
PEI修饰的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改良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锰锌铁氧体,并用PEI(聚乙烯亚胺)对其进行了表面修饰,使其形成表面偶联活性有机功能集团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纳米粒子(MNPs)。讨论了PEI的加入对其部分理化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其在生物医学及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如作为基因载体提供实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硝酸溶解废旧碱性锌锰电池所得的溶液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水热耦合法制备了Mn0.6Zn0.4Cr0.4Fe1.6O4。借助于IR、XRD、SEM和VSM对产物的结构、晶型、形貌及磁性能进行研究,进而探讨了不同制备条件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0.6:1,溶胶的pH值为7,水热温度为240℃的条件下能制备出性能较好的Mn0.6Zn0.4Cr0.4Fe1.6O4。在该条件下制备的样品形貌近似为球形,分散均匀,其磁性能参数为:饱和磁化强度为60.586 A·m2/kg,剩余磁化强度为4.0104 A·m2/kg,矫顽力为41.786 kA/m。  相似文献   

11.
在磁场条件下,用水热法制备了尖晶石型锰锌铁氧体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高锰酸钾分光光度法,对铁氧体粉末的微观结构、表面原子信息和锰的平均价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水热条件为:180℃4h外加磁场的条件下制备的物质没有新相产生,在内加磁晶和外加磁场的条件下得到的铁氧体样品,有一部分锌进入了尖晶石的B位。  相似文献   

12.
Fe~(2+)对纳米软磁锰锌铁氧体生成反应催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ZnSO4·7H2O,FeCl3·6H2O和MnSO4为原料,采用液相沸腾回流法,成功地制备出了纳米锰锌铁氧体。本文着重研究了Fe2+对纳米锰锌铁氧体生成反应的催化作用;研究了在反应前驱物中对锰、锌元素实施补偿的可能性。研究表明,Fe2+对纳米锰锌铁氧体生成反应有催化作用,且在pH低于9.6时,催化作用明显;pH=9.6时,补偿Mn可行。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锰锌铁氧体的传统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综述了近年来制备锰锌铁氧体的新工艺,最后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探讨了锰锌铁氧体制备工艺优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纳米软磁铁氧体材料液相合成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电子产品向小型化、轻量化和高性能化方向发展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作为一新材料,纳米软磁铁氧体粉体的制备技术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介绍了纳米软磁性铁氧体料的液相合成技术,综述了近年来具有尖晶石结构的纳米软磁性铁氧体材料的液相制备方法。中包括:化学共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喷雾热解法、微乳液法、相转化法、超临界法冲击波合成法和微波场下湿法合成。并对纳米软磁铁氧体材料液相合成技术的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锰锌铁氧体的传统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综述了近年来制备锰锌铁氧体的新工艺,最后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探讨了锰锌铁氧体制备工艺优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采用传统的陶瓷工艺制备贫铁MnZn铁氧体材料Mn0.61Zn0.41Ti0.02Fe1.96O4,并采用流延工艺制备出厚度为100~150μm的贫铁MnZn铁氧体薄片。研究了贫铁MnZn铁氧体材料的微观形貌和晶相结构,测试了贫铁MnZn铁氧体材料的磁性能。研究表明,贫铁Mn Zn铁氧体在低频区域的磁性能与富铁MnZn铁氧体相当,并在13.56 MHz的高频区域仍保持了较高的磁导率。通过运用仿真软件CST模拟NFC(近场通信)天线的场强分布并根据可读写距离测试了铁氧体薄片的屏蔽能力,讨论了贫铁MnZn铁氧体材料同时运用于无线充电及近场通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利用级联Blumlein型脉冲形成网络在高阻抗负载产生理想的高压平顶脉冲输出,开展了构成该脉冲功率源关键单元的始端电感和终端电感设计。从充电电压一致性,输出脉冲不发生严重畸变,高的电压叠加效率,可接受的负载预脉冲幅值出发,确定了始端电感和终端电感值的计算方法,利用锰锌铁氧体磁芯的饱和特性设计电感,通过实验开展锰锌铁氧体磁芯参数测试。研究表明锰锌铁氧体饱和和剩余磁感应强度之和约为1.75,饱和磁导率约3.3,非饱和磁导率约1 462,饱和电感值为7.3 mH,非饱和电感值3.2 mH。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镍锌铁氧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传统的固相法、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化学共沉淀法、自蔓延燃烧法、喷雾法以及微乳液法等方法,并介绍了不同方法制备的镍锌铁氧体的晶体结构和性能。其中,化学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及自蔓延燃烧法制备方法应用较为普遍,而喷雾法和水热合成法在制备纳米级镍锌铁氧体晶体及相关功能化材料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用化学共沉淀工艺制备了Co-Ti替代系列钡铁氧体磁粉及烧结磁体,结合相结构、显微形貌分析和对材料磁化机理的讨论,该文主要研究了替代量和烧结温度对钡铁氧体高频磁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初始磁导率和共振频率随替代量的变化存在极值,当Co-Ti替代量为1.0时钡铁氧体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较低的磁共振频率,偏离1.0均导致磁导率的降低和磁共振频率的升高;高烧结温度导致晶粒尺寸的长大和晶格结构的完善,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磁导率,同时降低了磁共振频率。  相似文献   

20.
采用传统陶瓷法制备锰锌铁氧体,研究了不同V_2O_5掺杂量对锰锌铁氧体烧结试样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获得了适用于电磁加热的高性能Mn Zn铁氧体材料。结果表明,适量的掺杂V_2O_5能显著改善材料的微观结构,并且能明显提高材料的磁性能。当V_2O_5掺杂量为质量分数0.05%时,样品拥有最佳的磁性能,其振幅磁导率、比总损耗及矫顽力分别为1704,30.36 W/kg,4.8 A/m(100 m T,100 k H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