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有杆泵抽油杆柱偏磨是造成抽油杆柱和油管柱失效的最主要因素,针对有杆泵抽油杆柱面临的偏磨问题,从抽油杆柱、油管、井身结构等因素出发,开展抽油杆柱偏磨原因分析。得出井身结构、封隔器坐封力、生产参数、油管弯曲和抽油杆柱弯曲是造成有杆泵采油井抽油杆柱偏磨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偏磨杆柱设计方法,并提出了抽油杆柱扶正器配置方法,通过优化抽油杆柱组合、合理配置扶正器等措施来防止或减少抽油杆柱偏磨,有效保障了有杆抽油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2.
油气开采过程中,抽油杆是保证石油输送的载体,井眼轨迹及自身屈曲影响会导致抽油管偏磨,威胁管杆的寿命,增加开采成本。针对油管内壁与抽油杆柱接触发生的磨损,对抽油杆偏磨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抽油杆与油管二维力学分析模型,实现了对抽油杆井下受力状况分析,以某井抽油过程作为实例开展分析。结论表明:当抽油杆柱受到集中载荷大于临界屈曲载荷时,杆柱发生屈曲与油管内壁接触产生偏磨现象,屈曲呈现正弦形状;抽油杆发生偏磨现象与狗腿度关系较大,狗腿度越大磨损深度越大。  相似文献   

3.
由于油田含水量上升、油井结蜡严重等原因,使得抽油机井管杆偏磨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目前,为解决该问题,主要以加装抽油杆扶正器的方法来避免抽油杆和油管的直接接触,达到防止管杆偏磨的目的。但由于抽油泵与油管连接处的变径原因,柱塞上第一根抽油杆上不能安装扶正器,因此导致泵口处成为管、杆偏磨的严重区。针对该问题,研制了抽油机井泵口扶正装置,以达到减缓泵口偏磨、延长检泵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防止抽油管、杆的偏磨,提高泵效,延长井下抽油系统的使用寿命及检泵周期,研制了一种抽油杆助抽扶正器。按照抽油管杆防偏磨的需要,将多个抽油杆助抽扶正器连接在抽油杆柱中,每一个抽油杆助抽扶正器相当于装在抽油杆上的、可以开合的柱塞。下冲程时自动打开,上下畅通,只起扶正、防偏磨作用;上冲程时自动闭合,形成多个在油管中的、大直径柱塞,随抽油杆一起上升,分担了作用在抽油泵柱塞上的压差,从而减少了柱塞与泵筒之间的漏失与磨损,提高整个井下部分的寿命,延长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5.
由于水平井具有造斜曲率大,造斜段长等特点。抽油杆柱经常与油管内壁接触和发生摩擦,使抽油杆偏磨,甚至导致油管穿孔。所以必须在抽油杆某部位加扶正器。本文基于梁弯曲理论和井眼的几何关系,设计出了水平井扶正器分布设计模型,得到了水平井抽油杆柱扶正器的合理配置间距。并以某油田稠油油藏H1水平井为例,结合该井的井斜角、方位角、全角和井下摩阻的变化率来确定了杆柱扶正位置。对油田现场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抽油机井杆管偏磨问题十分突出,抽油杆柱受力状况变坏,抽油杆在下行程时纵向压缩载荷增大,使得抽油杆柱失稳产生纵向弯曲的屈曲变形波数增加,因此抽油杆与油管偏磨加重,杆断率增大,检泵周期短,作业井次明显增加,使得作业费用增加,采油成本加大。根据现场出现的偏磨情况,对偏磨位置进行了统计以及对偏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杆管受力分析出发探讨了偏磨现象产生的机理,分析了油井含水、井斜和腐蚀对杆管偏磨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偏磨措施,取得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抽油井正常生产过程中,抽油杆在上、下冲程往复运动时与油管接触摩擦,杆管发生磨损,这种磨损能损害抽油杆及接箍,同时也损坏油管,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造成油井杆管偏磨因素主要有井斜、载荷、产液等。通过近两年的研究分析,并采用防偏磨措施,有效缓解了油井偏磨现象。对油井偏磨导致的抽油杆断脱和泵卡等问题,提供解决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斜井抽油杆主要作用是解决斜井有杆抽油泵生产时抽油杆扶正,降低抽油杆和油管偏磨,延长油管、杆使用寿命和油井生产时间,防偏磨技术一直在斜井特别是中深井、斜度较大的抽油井完井时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油井管杆防偏磨工艺技术现状,针对这些问题研制开发了自动扶正防磨装置。该装置的重要设计概念是扶正位置或扶正点不固定,由有史以来的尼龙扶正器杆体固定外扶正改变为内外自动扶正,当抽油杆在上下运行时,遇到偏磨点时,尼龙套会停止在偏磨点处,而抽油杆靠尼龙扶正套的内孔扶正位置,滑动阻力大大降低。根据油管、抽油杆偏磨点的不断变化,再加上抽油杆表面进行了特殊的边面工艺处理,摩擦系数得到了很大降低,不但真正完美地达到油管、抽油杆隔离不接触,还大大降低抽油杆柱下行阻力,最终实现理想的防偏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抽油井中抽油杆与油管偏磨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仅造成抽油杆的磨脱断裂,而且还会磨漏油管。头台油田2013年检泵井中杆断脱、油管漏井占检泵井数比例分别为17.1%、44.4%,两项已经占检泵总井数的61.5%,而造成油管漏、杆断脱的主要原因就是杆管偏磨。由此可见,分析研究偏磨规律及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减少检泵数量,延长检泵周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杆管偏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治理杆管偏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实际生产中的抽油杆、抽油管偏磨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杆、管偏磨的直接原因是抽油机井管、杆间具有的相对位移运动,而偏磨的程度又受井身结构、管柱组合、生产参数、原油物性、井液水力参数等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结合杆、管偏磨成因,合理优化机、泵、杆设计,采用大泵径、低冲次,采取同级抽油杆柱,同时加大油管锚的应用和泵下加长尾管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偏磨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兴茂油田偏磨井增多的实际问题,在统计分析管杆偏磨现状的基础上,对抽油井井下油管与抽油杆偏磨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已采取的防偏磨措施进行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其它相应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兴茂油田偏磨井增多的实际问题,在统计分析管杆偏磨现状的基础上,对抽油井井下油管与抽油杆偏磨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已采取的防偏磨措施进行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其它相应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聚驱会给有杆泵举升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由于产出液中含有聚合物使得杆管偏磨现象更为严重。抽油机井杆管偏磨是指油井生产过程中,抽油杆柱与油管内壁之间产生摩擦而导致的杆管磨损失效现象。造成杆管偏磨的机理主要有:井眼弯曲,上顶力以及法向力等主要因素。本文对这几个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抽油机在生产过程中,随着长时间的运转,会由于井身结构的限制、抽油机和管柱失稳弯曲、产出液的性质变化等因素造成杆管偏磨。杆管偏磨会给油田生产带来一系列问题,杆管偏磨降低了抽油杆的强度,造成抽油管断裂,磨穿油管壁,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本文对杆管偏磨的现状做出调研,探究杆管偏磨的机理,提出杆管偏磨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斜井抽油机井斜角大,井内杆管弯曲易发生偏磨,导致抽油杆磨断、油管磨漏,检泵频繁,增加油田生产升本的问题,通过对弯曲井眼中抽油杆柱力学进行理论研究,建立斜井扶正措施优化设计模板,延长斜井检泵周期,降低检泵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油井抽油杆弯曲这一造成油井偏磨的主要原因,在进行了充分的理论计算、可行性研究及相应井下工艺研究基础上,通过抽油杆柱组合优化设计,在偏磨井段应用空心结构抽油杆,不增加悬点载荷、不增加能耗、不降低系统效率的条件下保证抽油杆柱在井下各种载荷作用下不发生弯曲,进而在油田泵筒管理中找到一条更为经济有效的油井防偏磨手段。  相似文献   

18.
结合X队历年来的作业情况,分析抽油杆断脱的原因及优化措施。抽油杆断脱是杆柱下行程时遇到的阻力达到一定值后,抽油杆柱产生弯曲偏磨造成的。通过采取调整杆组合、善于运用扶正器及清防蜡技术管理等措施,可减少杆管偏磨,降低柱断比例,提高泵效,延长检泵周期,保证油井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9.
在有杆泵采油过程中,油管和抽油杆柱的偏磨问题十分突出,会造成油管磨损、抽油杆断裂等问题,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20.
通过现场的作业跟踪,发现采油作业三区的油井偏磨大部分是由于活塞的往复运动与光杆的运动不一致,落后于光杆的往复运动,造成在下冲程时抽油杆产生挠曲,形成油井的偏磨。插入式缓冲器防偏磨技术是利用在抽油杆上的中部位置连接一个缓冲器,在抽油机下冲程时缓冲活塞与泵筒内液体产生的冲击载荷,释放抽油杆中和点以下抽油杆由于受压而产生的螺旋弯曲,从而减少管杆的偏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