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9 毫秒
1.
叶片是果树营养物质的制造器官,保护好叶片,是果树丰产的基础。在葡萄生长季节,有时会发生叶片枯焦,轻者叶片的边缘或部分干枯,重者整片叶发生枯焦,形成早期落叶。叶片桔焦受损后,光合作用面积减小,直接影响葡萄的生长结果。引起葡萄叶片枯焦的原因较多,根据三年多的观察,现将葡萄叶片枯焦的原因和防治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高蛋白野生大豆籽粒高蛋白形成过程中特有的遗传规律,以高蛋白栽培大豆为对照,对两类材料整个生育期叶片氮同化物相关指标,及根瘤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Sγ1)和豆血红蛋白基因(Glba)表达量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型大豆间存在明显差异。R3之后,栽培大豆比野生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趋势明显。野生大豆叶片GSA在R3之前增长明显,R3之后下降缓慢。整个生育期间野生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都要高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根瘤中GSγ1表达量在R3之前明显高于栽培大豆,R3期之后相反。从V6开始直到成熟,栽培大豆根瘤Glba的表达量都要高于野生大豆。说明野生大豆生育前期氮代谢及各种物质的合成、代谢较旺盛,而且能长时间地保持叶片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是籽粒高蛋白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葡萄延迟栽培中,研究了红地球葡萄成熟后期不同数量成龄叶片对葡萄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SOD和POD活性、挂藏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每穗葡萄保留10片以上成龄叶片,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和延长挂藏期。建议在天祝高寒冷凉区葡萄延迟栽培中可将成熟后期每穗果保留10片成龄叶片,作为提高葡萄品质和延迟采收时期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公酿一号葡萄叶片的生长发育规律、叶片生长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新梢各节位上叶片的光合强度变化,为葡萄栽培者能更好地利用叶片、控制叶片,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用时也探讨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叶是行使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分的主要器官,植物体内90%左右的干物质是由叶片合成的。叶片的分布及光合作用的强度是果树生长发育形成产量的物质基础。因此,深刻地了解、研究叶片的形成、发展、衰亡的规律,才能更有效地加以控制、利用它。本试验采用的公酿一号葡萄系吉林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1951年以玫瑰香为母本、山葡萄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酿造品种,其汁为制干、半干和甜红葡萄酒的优质原料。现为吉林省主栽的酿造葡萄品种,此外,在辽宁、黑龙江、山东、内蒙、河北、河南、陕西、甘肃、浙江等地也有一定面积的栽培,为使广大葡萄栽培者能更好地利用叶片、控制叶片,使其产生更多的光合物质促进增产,我们于1984、1985年对公酿一号葡萄新梢上不同节位的叶片进行了研究,现将材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文献资料表明,对植物进行化学分析是完全必要的。科技工作者对利用叶片诊断葡萄对营养物质需求量的方法给予高度重视。有关试验证实了叶片化学成份与葡萄品质之间的相关性。1964—1968年,在克拉斯诺达尔省亚热带地区,我们对葡萄叶片的化学成份进行了分析。在不同的栽培条件下,葡萄叶片内的N·P·K含量差异显著。在果实  相似文献   

6.
选用干旱敏感型栽培烟草品种中烟100旺长后期的叶片和感黑胫病栽培烟草品种小黄金1025苗期的叶片作为实验材料,总蛋白质提取分别采用稍加改进的TCA/丙酮法和由蛋白质分级提取、酚抽提及丙酮洗涤相结合的方法。对中烟100旺长后期烟草叶片采用的总蛋白质TCA/丙酮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对其使用的IPG胶条pH范围做了初步筛选,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对采用第二种提取方法获得的小黄金1025苗期烟草叶片总蛋白质样品进行了不同上样量对双向电泳结果影响的比较实验。初步建立起适合烟草叶片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7.
探究避雨栽培模式对葡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产物含量的影响,旨在为选择合理的栽培模式提供参考。本研究在陕西杨凌地区以‘红地球’‘火焰无核’‘户太八号’和‘夏黑’4个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其叶片叶绿素荧光指标和蔗糖及淀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可显著提升葡萄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I)],即葡萄叶片的光合效率有显著提升;而对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非光化学猝灭(NPQ)和光化学猝灭(qP)无显著性影响。此外,避雨栽培下葡萄叶片中蔗糖和淀粉含量的积累量较露地栽培有所增加,且在其生长后期较为显著。综上,避雨栽培模式能够明显提高葡萄叶片PSⅡ的活性,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进而促进葡萄植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我县为葡萄栽培新区,冬季不培土防寒,葡萄生产中常见越冬期枝蔓抽干现象。导致地上部枝蔓残缺不全,产量降低,树势明显衰弱。为此,1985—1986年,我们对枝蔓抽干原因进行了调查。发现枝蔓抽干与枝蔓充实度、落叶早晚、品种、整形修剪、施肥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一、葡萄霜霉病此病是真菌性病害,是我国各葡萄产区发生普遍而严重的一种病害。植株感病,易早期落叶,影响枝条成熟,致使树势衰弱,影响第二年产量。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其次危害新梢、果实和花梗等幼嫩部份。叶片得病时,起初表面生淡绿或淡黄色斑点,逐渐扩大,呈黄绿色,以后病斑颜色加深呈黄褐色。当田间潮湿时,叶背面出现白色霜状物,遇日晒变成枯焦斑,严重时叶片脱落。  相似文献   

10.
夏风习习,大自然为人们献出了“瑶池珍品”——桃子,着色鲜艳、芳香四溢、丰腴甘甜。时下,正是品尝的好时节。 桃,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故乡在中国。《诗经》中说:“园中桃,其实之淆。”证实桃在我国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栽培史。今南北均有栽培,以华北、华东、西北各地最普遍。全世界共有品种3000余个,我国约有800个,并形成供观赏的花桃和供食用的果桃两大类。花  相似文献   

11.
在垄三栽培(70cm垄三行栽培,每公顷保苗30万株)和窄行密植栽培(45cm窄行密植栽培,每公顷保苗45万株)中,利用植物光谱仪测定受害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变化。结果表明,大豆蚜虫危害程度可以在大豆叶片的光谱中得到响应,且近红外区比可见光区更明显。大豆植株受蚜虫危害后,其株高、SPAD(单株叶绿素相对含量)、叶面积和地上部干重均有所下降。不同时期两种栽培模式下受大豆蚜虫危害的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其株高和叶面积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SPAD值表现略有不同,垄三栽培模式下,受虫害植株与正常植株间差异显著;密植栽培模式下,正常植株的SPAD值极显著高于受虫害植株。地上部干物重在垄三栽培模式下,正常植株与虫害植株不存在显著差异;密植模式下,虫害植株干物重显著低于正常植株。  相似文献   

12.
葡萄促早栽培连年丰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葡萄促早栽培中,连年丰产问题已成为影响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从选择耐弱光品种、充分利用自然光照资源、合理负载、恰当整形修剪、高效肥水利用、叶片保护和栽培制度等方面阐述了葡萄促早栽培连年丰产关键技术体系,并指出了今后葡萄促早栽培连年丰产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无花果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0前言无花果(FicuscaricaL.)为桑科榕属多年生落叶灌木或乔木,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原为阿拉伯与地中海地区著名水果,曾与葡萄、桑椹被誉为“内外皆可食”的三大水果。我国以新疆南部栽植最多,在山东省的青岛、烟台、威海、荣城、福山等地栽培较广泛,被称为无花果沿海栽培中心。无花果除食果外,各部位又含有药物成份,是果药兼用树种。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该树种药物成分及药理的研究,文中重点探讨了无花果的生物生态特征、开发利用以及其药用价值。1无花果生物生态特征1.1形态特征无花果为落叶小乔木,间或灌木状,…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们着重进行了龙舌兰杂种11648蛋白酶(Agavain-SH)(以下简称为11648蛋白酶)的制革应用研究。 11648蛋白酶是国内新发现的一种植物蛋白酶。它大量地存在于热带经济作物龙舌兰杂种11648叶片栅状组织中。这种作物自1963年引入我国以后即在广东、广西、福建三省大量栽培,其主要产品是硬质纤维。近年来,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从它叶片的表皮中提取出蛋白酶制剂。我们把这种酶制剂  相似文献   

15.
不同叶面肥在玫瑰香葡萄设施延后栽培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设施栽培玫瑰香葡萄为试材,在采前30 d喷施叶面肥,研究不同肥料对果实品质、叶片叶绿素含量、枝条成熟度的影响,以获得玫瑰香葡萄设施延后栽培的最适叶面肥。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前30 d喷施7种叶面肥对果实大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影响;7种叶面肥对葡萄枝条基部叶片、1/2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以延缓叶片衰老、黄化,其中喷施肥疫宝对枝条基部叶片以及喷施农丰收对1/2叶片的效果最好;喷施超高磷钾、KH2PO4可以显著提高葡萄枝条的成熟度。使用肥疫宝、农丰收、超高磷钾可以起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甜菜生产用种主要依靠进口,来源不同的品种表型各异,甜菜高产高糖的表型特征,是育种和栽培管理最直观和简捷的指标。本研究利用丰产和高糖两种类型的2对甜菜品种为材料,通过连续两年对不同类型甜菜营养生长期叶片的形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各指标与甜菜产量和含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丰产型甜菜品种在整个生育期的叶片长度和生育前期叶面积均高于高糖型品种;叶丛快速生长期叶面积、叶丛重和块根与糖分增长期叶片长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糖分积累期叶片数量、叶丛重和叶面积与根含糖率呈显著正相关;叶丛快速生长期具有较大的叶面积是甜菜高产高糖的表型基础,可作为甜菜遗传改良、品种选择和精准化栽培管理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葡萄品种对霜霉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霜霉病(Downy Mildew),是葡萄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发生严重的年份,可导致葡萄新梢生长停滞,早期落叶落果,新梢不成熟,年减产50%以上,而且还影响第二年的产量[1].为提高葡萄生产栽培经济效益和产业优势,降低生产管理费用,对目前现有品种进行区域化试验研究和选育抗病新品种,是目前葡萄栽培急需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对红地球,黑大粒,甘农18,京亚等4个品种(系)进行室内外试验,田间抗性调查.选择抗病,中抗,中感,高感代表品种进行抗性机制的初探.  相似文献   

18.
霜霉病是葡萄叶片的重要病害。每年自六月份到九月份均有发生,果农每年为防治霜霉病需喷五到六遍农药,每亩投资四十多元。并且在防治上稍有疏忽,就有造成早期落叶的危险,严重地影响当年葡萄收入和翌年的产量。为了加强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减少投资,增加收入,探讨生物防治霜霉病的途径,1988年和1989年进行了两年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高蛋白野生大豆、普通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为材料,研究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各生育期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硝酸还原酶活性(NRA)以及叶片不同氮同化物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蛋白野生大豆在V6期到R8期的NRA、R3期开始各个时期的GSA都明显高于其它品种。R3期以外的其它各生育期,高蛋白野生大豆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其它品种。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则表现为R2期之前野生大豆高于栽培大豆,R2期及以后各个时期又明显低于栽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与R3期到R8期的NRA以及R3、R8期的GSA呈正相关关系。V3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V6期游离氨基酸含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叶片硝态氮含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藤稔葡萄丰产、超大穗、超大粒栽培,产量可达2510 kg/667m2,平均果穗质量1510 g,平均果粒质量27 g,果粒直径达到3.6 cm。主要栽培措施:要用长势旺的砧木嫁接栽培;培育好、保护好叶片,保留叶片数为48000片/667m2;氮肥施用不能太多,适宜在萌芽期施尿素10 kg,以后配合P、K肥适量少施;果实膨大剂处理不能太早,第一次在花后27 d,第二次在第一次10 d后较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