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涂渗剂空心阴极放电离子渗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宾  高原 《真空》1992,(2):34-39
本文对涂有相同渗硼膏剂的试样,分别采用空气炉、真空炉及真空空心阴极放电加热这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渗硼试验研究,初步得出2小时保温时间以下,空心阴极放电加热法渗速明显大于其余两种,并从物理及化学方面探讨了渗速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碳钢与不锈钢表面高浓度渗铬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氩气气氛下,应用固体渗铬填料法对碳钢、不锈钢作了表面高铬浓度的渗铬处理,探讨了渗铬温度、时间和渗铬组分对渗层表面铬含量、厚度,试样增重和物相组分影响,碳钢、不锈钢的表面渗铬浓度分别达80-94wt%和70-82wt%。  相似文献   

3.
钢的硼—铬—稀土洪参层脆性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的钢的B-Cr-RE共渗层和渗硼层的脆性行为,表明,B-Cr-RE共渗层脆性明显低于渗硼层,且沿渗层不同深度的脆性分布呈“浴盆”型。进行适当渗后热处理可以降低渗层脆性。同时,地铬及稀土元素降低渗层脆性的机理作了探讨 。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渗硅工艺对Mo-W-Co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渗硅的渗剂粉末成分和渗硅温度,对渗硅后的合金试样的渗层分别进行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和XRD检测,获得渗硅后的渗层组织及相组成,通过比较渗层厚度及其在600℃的抗氧化性探讨较好的渗硅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渗层主要由Al_2 O_3外渗层和MoSi_2与Mo_5Si_3内渗层构成;NH_4Cl与CaCl_2的复合催化作用明显改善渗硅效果;渗层通过自身良好的抗氧化性及耐磨性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和耐磨性;抗氧化试验后,氧化皮的主要成分包括SiO_2、MoO_3、Al_2O_3等;渗Si处理最佳渗剂配方为60%Si、25%Al_2O_3、10%NH_4Cl、5%CaCl_2。  相似文献   

5.
在"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的必要趋势下,注塑模具的发展就更显得重要,尤其是最能代表生产力的长寿命、高精度的模具。文中简要介绍了稀土热扩渗技术在注塑模具表面处理中的运用,并将其与未添加稀土渗剂的传统热扩渗技术相比较,全面有效的说明了稀土热扩渗的优势,有效催渗,并能增加渗层厚度与硬度,提高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与精度。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渗锌层的防腐性能,通过在渗锌过程添加甲酸镍制备了Zn-Ni合金渗层,分析了不同温度(400℃、450℃、500℃、550℃、600℃)和不同甲酸镍含量(0 g、15 g、44 g、75 g、103 g)对渗层制备过程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配备有EDS能谱)、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不同试样渗层截面形貌和物相组成;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阻抗谱(EIS)表征了不同试样在3.5%(质量分数,下同)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并通过中性盐雾实验测试了渗层的耐蚀性能;利用显微维氏硬计测试渗层表面至基体不同相层硬度。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渗层显著增厚,渗层表面硬度降低;随甲酸镍含量的增加渗层明显减薄,渗层中ZnO、Fe3ZnC0.5相衍射峰明显增强,渗层中间相层硬度值增大;温度和甲酸镍含量对渗层自腐蚀电位无明显影响,腐蚀电流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甲酸镍含量的增大而明显减小;试样阻抗弧半径和渗层电阻均随甲酸镍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甲酸镍含量越高,对盐雾实验白锈的出现抑制越明显,出现红锈的时间显著延长。综上所述,添加甲酸镍显著改善了渗锌层的组...  相似文献   

7.
渗硼层脆性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产生渗硼层脆性的本质属性和工艺因素两个方面的原因,提出了控制渗硼层脆性的4种途径:多元渗硼,改进渗硼工艺方法,控制渗层相的组成及其结构,渗硼层的再处理,其中以多元稀土共渗,超塑渗硼,激光渗硼和渗硼层的激光重熔技术等工艺方法控制脆性效果显著,同时,对几种实用的渗硼层脆性测试方法进行了对比和评述,为进一步发挥产品渗硼后的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合金熔体自浸渗法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工艺原理,总结讨论了各种不同类型熔渗工艺的特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工艺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渗硼层表面脆性测量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显微硬度压痕法结合声发射技术在渗硼层表面进行脆性检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渗硼层表面测量的声发射能量累积计数值En与显微硬度压痕负荷P之间基本保持线性关系,可以用En-P直线方程的斜率K值定量表征渗硼层的脆性。渗硼层表面疏松较重,则给这种脆性检测方法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用3Cr2WaV在小型井式炉中进行铬钛复合渗实验,应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磨损试验机研究了3Cr2WaV的铬钛复合渗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渗层表面物相主要有TiN、CrN、(Cr,Fe)2N1-x、(Cr,Fe)7C3和(Cr,Fe)23C6;随渗Ti温度的升高,复合渗层表面显微硬度逐渐提高;复合渗层的耐磨性优于离子渗氮层和渗铬层,但其脆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空气渗透及其能耗的计算机动态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合考虑影响渗风过程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一渗风简化模型并进行仿真,在对结果分析后认为,模型反映了渗风机理,体现了渗风量及其能耗的变化趋势且具有通用性,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H13钢的渗氮层和渗硼层为例,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两者组织形态和硬度梯度上的差别,指出了两者渗层深度不同的界定标准。即渗硼层厚度的测量不能将过渡层记入渗硼层厚度,而应采用硼化物齿峰和齿谷的统计算术平均值得到渗硼层厚度。  相似文献   

13.
稀土—硼共渗层耐酸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光杰  余忠荪 《材料保护》1997,30(12):30-32
运用电化学法和失重法对低碳钢稀土-硼共渗层在强酸介质中对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硼共渗可大大提高低碳钢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 PG—015涂料硼锆共渗剂,研究了共渗工艺参数对共渗层组织和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渗层组织以(Fe、Zr)_2B 和为主,并伴有少量分散的 Fe_2Zr、Fe_3Zr、FeZr_2、FeZr_4、Si_2Zr等相组成对脆性的降低有贡献,还得出选用合适材料、降低共渗温度和随炉升温等措施,可明显减少共渗层疏松,进一步改善脆性。  相似文献   

15.
丁二农 《材料工程》1993,(9):23-25,22
本文介绍用自行研制的固体粉末深层渗硼剂对45钢进行渗硼,研究了元素的分布特点,且与45钢浅层渗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常压等离子多元共渗及其在气缸套上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常压等离子体扫描金属表面,实现快速扫描多元共渗,用此技术对硼铸铁气缸套进行了B-Si-Re等多元共渗,通过电子探针,金相显微镜对多元共渗层的成分,组织进行了观察,利用显微硬度计测定了共渗层的硬度分布,95型硼铸铁气缸套分别进行等离子多元共渗气缸套的耐磨性及配副性能优于激光处理,对比磨损试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多元共渗气缸套的耐磨性及配副性能优于激光处理气缸套;缸套耐磨性提高7.7%,活塞环耐磨性  相似文献   

17.
渗铬钢的物理方法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重量法测量碳钢,不锈钢的渗铬增重。应用SEM,EPMA,AES,X射线荧光光谱,XRD等方法对渗铬形貌,渗铬厚度,铬浓度和物相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合成人造金刚石用Ni70Mn25Co5触媒合金C、N、B三元共渗及其对合成人造金刚石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并与单独渗C、渗N、渗B合金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合金三元共渗比单独渗合成的人造金刚石的性能更高,单产比渗C者低,比渗N、渗B者高,接近于原始合金。  相似文献   

19.
钢的硼-铬-稀土共渗层脆性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钢的B-Cr-RE共渗层和渗硼层的脆性行为,表明,B-Cr-RE共渗层脆性明显低于渗硼层,且沿渗层不同深度的脆性分布呈“浴盆”型.进行适当渗后热处理可以降低渗层脆性.同时,对铬及稀土元素降低渗层脆性的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1 050℃下Si-Al-Y扩散共渗4h的方法在TiAl合金表面制备了Y改性Si-Al共渗层,采用SEM、EDS和XRD分析了渗剂中催化剂(AlCl3·6H2O)及Al含量对共渗层组织及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含量为1%(质量分数)时未形成完整的Si-A-Y共渗层;当催化剂含量为3%,5%和8%(质量分数)时所形成的共渗层均具有多层复合结构,共渗层的内层都是由TiAl2和γ-TiAl相组成,互扩散区为富Al的TiAl相;随催化剂含量的增加共渗层外层和中间层的相组成都发生了改变;催化剂含量为3%(质量分数)时所制备的共渗层外层为大量的(Ti,X)5Si4(X表示元素Nb和Cr)和少量的(Ti,X)5Si3相;催化剂含量为5%,8%(质量分数)时所制备的共渗层外层分别为(Ti,X)5Si3和TiSi2相,中间层均为(Ti,X)5Si4及(Ti,X)5Si3相,由于TiSi2外层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因此催化剂含量为8%(质量分数)时适合用于Si-Al-Y共渗层的制备。Al含量对共渗层的相组成无显著影响,但改变了共渗层各层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