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用河川天然径流量表示。文章主要阐述了南阳市地表水资源量的分布、时空分布特点、地表水资源系列分析,主要说明了各个分区的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相关特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流域内9个水文站实测的地表径流水文资料,运用楖率统计原理和水文统计学对泾河平凉段区域地表径流量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提出泾河平凉段地表径流量逐年明显减少的观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天然降水量近年减少、流域上游兴建水利工程截引部分水量、下垫面条件改善,土壤持水量及蒸发量增加等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3.
天然径流还原计算方法初步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然河川径流是由当地降水自然形成的。由于受人类社会活动因素干扰,使得许多水文站断面实测径流量与断面天然径流量存在较大差别。水资源现状是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的基础,逐项还原法就是将断面以上未实测到的水量逐项计算,加上断面实测径流,还原为断面天然径流量,作为水资源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计算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的计算是黄河流域水资源规划、调度、生产、科研的基础性工作。天然径流量主要包括实测径流量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径流量两部分,其中实测径流量由水文测站进行断面控制,而人类活动河川径流影响的量需要通过还原,这部分还原水量的计算工作是天然径流量计算中最重要的部分。对黄河流域还原水量的计算,黄委目前已有一套较为成熟的方法,即通过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从黄河干支流引出的水量扣除回归河道后的水量,便可计算出还原水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净耗水量。通过介绍还原水量计算方法,阐述了河川径流量与水资源量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1水资源总量的计算方法 水资源总量采用下式计算:W=Rs+Pr=R+Pr-Rg式中W-水资源总量;Rs-地表径流量(即河川径流量与河川基流量之差值);Pr-降水入渗补给量(山丘区用地下水总排泄量代替);R-河川径流量(即地表水资源量);Rg-河川基流量(平原区为降水入渗补给量形成的河道排泄量)。  相似文献   

6.
郭周亭 《治淮》2008,(4):14-15
一、水资源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年径流量计算 1、单站径流还原法 (1)基本方法 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径流量计算普遍采用单站逐项还原法。该方法是以水文站实测资料为基础,并采用逐项水量调查法,充分收集流域内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有关水量资料,通过分项还原计算,以求得某一特定下垫面条件下的天然河川径流量。  相似文献   

7.
1水资源量1.1水资源总量吉林省水资源总量为404.125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356.57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13.18亿m3,重复水量为65.50亿m3。而人均、亩均水量均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1990年全国人均水量为2321m3/人.年,亩均水量为1781m3/人;吉林省人均水量1461m3/人·年,亩均水量603m3/人年。但随着人口的增多,耕地面积的变化,人均水量、亩均水量也随之变化。1,2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即指在水文分析计算中的年径流量,也就是河)11径流量。我省地表水资源量为356.57亿m‘。1.3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总补给量即地下水资源量,分…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查清厄瓜多尔境内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性,为其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基础数据,选择该国流量系列相对完整、质量较好、空间分布具有代表性且控制条件较好的水文站作为计算地表水资源量的主要依据站,绘制了地表径流量等值线图、计算了区域地表水资源量、分析了地表水资源量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厄瓜多尔全国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 617.47亿m~3,折合年径流深1 457 mm。全国9个DH中,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大的为DH Napo,年径流量为1 321.54亿m~3,占全国的36.5%,径流量最小的为DH Manabi,年径流量为62.70亿m~3,仅占全国的1.7%。  相似文献   

9.
根据湫水河流域林家坪水文站47年降水、径流、泥沙资料,利用水文法建立降雨径流模型和降雨产沙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降雨资料建立模拟天然径流量和模拟天然输沙量序列,对因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及输沙量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根据流域内主要的人类活动类型分析了水沙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小涧河水库流域为无水文资料地区,收集整理周边雨量站、水文站、流域下垫面产流地类参数等数据,采用水文计算手册模型法、水文比拟法2种方法对该流域河川径流量进行计算,并对计算成果进行频率分析和年内月分配。经计算水文比拟法计算年径流深最大为100.4 mm,水文计算手册模型法96.2 mm。对比认为,水文比拟法计算成果可为运城市小流域无水文资料地区降水量、径流量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乌什县北山和南山河沟水量呈逐渐增大趋势。为了摸清水量,基于乌什县河流水系基本概况以流域相近的卡拉苏水文站、沙里桂兰克水文站、契恰尔水文站为参证站,采用等值线图法、水文比拟法、长短系列订正法、水量平衡法、暴雨产汇流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区域北山和南山河沟天然产水量进行计算探讨,提出北山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726亿m3,南山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4468亿m3。结果可为类似情况的小河沟水量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立适应于洞庭湖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变化规律的预测模型,在分析洞庭湖区域河川天然径流量、长江三口入水量、城陵矶出水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相关性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多因子逐步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变量时间序列CAR模型建立了3种洞庭湖区域地下水资源量预测模型,并对所建立的3种模型的预测精度和预测结果整体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资源量与河川天然径流量、长江三口入水量、城陵矶出水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多变量时间序列CAR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好,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次之,而多因子逐步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差;多变量时间序列CAR模型的预测结果整体规律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而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整体规律则优于多因子逐步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重点区间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分析径流变化归因是流域治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对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水文模拟途径定量评估了气候要素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重点水文站华县、河津、■头、龙门水文站河川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受人类活动影响,实测径流量出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突变之后的径流量较突变前减少了30%以上;可变下渗容量模型对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能够用于天然径流量的模拟;人类活动是黄河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的影响占径流量减少的70%以上;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降水增加,因此气候要素对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有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认识气候变化对黄河上中游地区地表水资源量的影响,以黄河流域花园口以上区域为研究对象,依据近50 a气象水文要素资料,基于流域年尺度的水量平衡与能量平衡原理,构建了基于Buydko水热耦合平衡的区域地表水资源量模拟模型,以年尺度的简化形式描述流域水循环,从宏观视角识别了研究区水资源量对不同降水和气温变化条件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若降水条件不变,气温每升高1℃,地表径流深减小6.8%;若气温条件保持不变,每增大10%的降水会导致地表径流深增大21.3%。  相似文献   

15.
白杨河流域有大小河流几十条,流程短,水量小。本文依据实测资料对白杨河流域降水、蒸发、径流等水文水资源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白杨河流域降水量和河川径流量地域分布不均,径流量年内分配各月间相差悬殊、年际间变化大,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复杂。  相似文献   

16.
通过“河北雨洪模型”对王岸流域的水文资料的分析计算,探求现状条件下的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地表水资源量)与年河川基流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为水资源评价工作中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划分及系列一致性处理提供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石梁水文站1956-2010年的面平均降水量和天然河川径流量变化趋势的分析,利用该站1956-1978年降水量和河川径流量建立降水径流模型,假设模拟出1979-2010年没有人类活动的河川径流量,按三个时段对比分析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得出人类活动加剧减少了河川径流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河北雨洪模型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河北雨洪模型”对王岸流域的水文资料的分析计算,探求现状条件下的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地表水资源量)与年河川基流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为水资源评价工作中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划分及系列一致性处理提供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9.
雷州半岛台地是我省地下水利用最多的地区 ,该地区地表水资源比较缺 ,降雨量较少 ,而陆地蒸发量为全省最大 ,因此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比较重要。正确估算地下水资源量是地下水开发规划的前提 ,本文从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三个方面分析论证地下水资源量 ,分析结果供有关部门参考。1 “三水”平衡原理所谓“三水” ,即是指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形成地表调蓄、土壤调蓄、地下调蓄作用 ,一部分成为径流量 ,一部分成为蒸发量(或总消耗量 )。径流量又分为河川径流量和中、深层地下水径流量 ,河川径流量分为地表径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测径流还原计算,得出区域内1956。2010年不同分区地表水资源量系列。结合区域内下垫面条件和降水情况,分析地表水资源量在空间分布上山区大于平原,且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的6-9月,年际变化在空间和时间上差别均较大。应用Mann—KendM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和有序聚类分析法,对山区、平原和全市天然径流量系列进行显著性、突变分析与处理.得出全市和山区地表水资源量系列呈明显下降趋势,平原区则无显著性变化趋势.且1964年和1977年是两个显著的突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