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咪唑啉基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葛君 《精细化工》2011,28(5):447-450
以环氧氯丙烷为连接剂,油酸、二乙烯三胺分别为疏水和亲水基团的初始原料合成了一种咪唑啉基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通过IR1、HNMR确证了目标产物结构。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对苯的乳化力、稳泡能力、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张力的影响。动态激光散射法测试了双子咪唑啉基季铵盐乳化制备O/W型乳状液的乳胶粒径尺寸,利用双子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油酸为分散相。静态失重法评价了双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缓蚀剂对Q235钢在质量分数8%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双子咪唑啉基季铵盐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临界胶束浓度CMC约为2×10-4mol/L,γCMC为31.40 mN/m,HLB值为14.2,对苯的乳化能力及稳泡性能良好。该乳液稳定,在25~50℃时,O/W乳液的胶粒尺寸在216~236 nm,是一种性能良好的O/W型乳化剂。失重法测定结果表明,该双子咪唑啉基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缓蚀性能优于相应单链咪唑啉季铵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2.
松香基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丙烯酸改性松香为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得到季铵化试剂,进而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分别与三乙胺和吡啶反应合成了两种松香基双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测定出它们的w(H2O)=0 5%和0 6%,w(N)=3 75%和3 87%,阳离子表面活性物质量分数为93 5%和94 2%,临界胶束浓度为0 27mmol/L和0 53mmol/L,乳化力为30s和2480s,泡沫力为89mm和85mm,泡沫稳定性为54mm和65mm。表明它们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将其分别与十二烷基硫酸钠(K12)配成质量分数为1%的水溶液,等体积比混合后均不产生沉淀,说明此两种松香基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以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C12H25(CH3)2N、盐酸、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双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GC12,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证实其结构并研究了其表面活性、泡沫性能、乳化性能、HLB值及乳液的粒径分布。结果表明,GCl2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良好的乳化能力和泡沫性能,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仅为1.07×10-3mol/L,γcmc值为36.5 m N/m,HLB值为12.5,在1555℃下乳液颗粒平均直径为120 nm,是良好的O/W型乳化剂。  相似文献   

4.
松香改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松香通过丙烯酸改性,与氯化亚砜、甲醛、吡啶合成新型吡啶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n(丙烯酸改性松香)∶n(甲醛)∶n(吡啶)=1∶3∶4,m(催化剂)∶m(反应物料)=0.04∶1,反应温度75~85℃,反应时间8h。用红外光谱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分析,测定了目标产物的表面性质。结果表明,目标产物吡啶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并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很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以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C12H25(CH3)2N、盐酸、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双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GC12,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证实其结构并研究了其表面活性、泡沫性能、乳化性能、HLB值及乳液的粒径分布。结果表明,GCl2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良好的乳化能力和泡沫性能,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仅为1.07×10-3mol/L,γcmc值为36.5 m N/m,HLB值为12.5,在15~55℃下乳液颗粒平均直径为120 nm,是良好的O/W型乳化剂。  相似文献   

6.
以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NPES)为对象,考察了助表面活性剂与复配表面活性剂对NPES形成微乳液体系的影响.通过比较微乳液区域(ME)在拟三元相图中所占比例,发现最优配比为m(NPES):m(DBSA)=1:1,m(复配表面活性剂):m(正丙醇)=1:3,此时形成微乳液区域面积最大,占57%;用电导率法与动态光散射(DLS)分析微乳液结构,结果表明,当w(H2O)>60%时,形成微乳液为O/W型,粒径为34 nm;该体系对温度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以3-氨基吡啶和固体光气为原料,一锅法合成中间体1,3-二(3-吡啶基)脲,然后再与溴代十二烷进行季铵化反应,生成了新型的吡啶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通过单因素试验法优化了反应条件,得到较佳工艺条件为:n(3-氨基吡啶)∶n(固体光气)=5∶1,二氯甲烷作反应溶剂,反应5h,得到产率为78%的中间体;n(中间体)∶n(溴代十二烷)=1∶10,110℃反应5 h,得到产率为90%的吡啶Gemini表面活性剂。通过FT-IR,~1H NMR,13C NMR和ESI-MS对所得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表面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67×10~(-4)mol/L,γcmc为30.7 m N/m。  相似文献   

8.
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磺化、季铵化和酯化三步反应合成了季铵盐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最低表面张力为28.0 mN/m,临界胶束浓度为0.8 mmol/L,等电点pH为7.5~10.0。考察了其发泡性、乳化性等,结果表明,该目标物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和较好的乳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废弃聚酯为原料,依次通过醇解、卤化和季铵盐化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高效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并通过红外光谱测试证实了产物的分子结构。通过正交试验法明确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转化率的影响程度,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利用聚酯所制备的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其临界胶束浓度达到5.18×10~(-4)mol/L,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并且可显著提高油酸、液体石蜡和汽油的乳液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22,(3):592-596
以十二酰氯、十四酰氯、十六酰氯和苯丙氨酸为原料,肖顿鲍曼法合成了3种不同碳链长度的N-酰基苯丙氨酸钠表面活性剂:N-十二酰基苯丙氨酸钠(C_(12)PheNa)、N-十四酰基苯丙氨酸钠(C_(14)PheNa)和N-十六酰基苯丙氨酸钠(C_(16)PheNa)。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三种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泡沫、乳化、润湿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C_(12)~C_(16)),N-酰基苯丙氨酸钠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由0.15 mmol/L减少至0.02 mmol/L,对应的表面张力(γ_(cmc))由34.56 mN/m降低至31.52 mN/m;随着烷基碳链的增长,乳化性能越好,润湿性能越差;起泡性能随着烷基链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泡沫稳定性随着烷基链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