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蕾  刘海峰  郑鹏  傅剑平 《建筑结构》2013,(5):60-64,28
对3个配置抗冲切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板柱边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试验研究,分析了板柱边节点的破坏过程和破坏形态,并对配置抗冲切箍筋的板柱边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配置抗冲切箍筋的板柱边节点可以达到中等延性水平,变形能力满足规范要求。配置抗冲切箍筋较配置拉筋的板柱节点抗震性能好,且加密抗冲切箍筋能较好地抑制板筋平面外屈曲。  相似文献   

2.
黄川腾  王志军  庞慧英  蒲爽 《建筑结构》2019,49(13):124-131
为研究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抗冲切性能,明确板柱节点实心区及暗梁配置箍筋对冲切承载力和节点破坏模式的影响,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完成了1个仅有板柱节点实心区和2个仅配置暗梁箍筋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内板柱节点的静力试验。结果表明:空心楼盖板柱节点与传统无梁楼盖板柱节点具有相似的冲切破坏形态;设置节点实心区或在暗梁中配置箍筋均可改善抗冲切性能;配置暗梁箍筋比设置节点实心区在提高抗冲切能力方面效果更好;通过控制暗梁配置箍筋数量可以有效地改变板柱节点的破坏类型,使其由脆性冲切破坏转变为延性弯曲破坏。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空心楼盖板柱节点的抗冲切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3.
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在水平作用和竖向荷载的共同作用下,节点除了要传递竖向剪力外,还要传递不平衡弯矩,特别是对于板柱边节点,即使不存在水平作用,由于不对称,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也会产生不平衡弯矩。目前对板柱节点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内柱节点连接区,边柱节点连接区的研究则很少。本文在板柱边节点中应用一种抗冲切钢筋的新形式,抗冲切锚栓,来研究配置抗冲切钢筋的板柱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共进行了3个在自重和不平衡弯矩共同作用下的板柱边节点试件的试验研究以及有限元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配置抗冲切锚栓可以显著提高板柱边节点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以及抗震性能;完成的2个配置抗冲切锚栓的板柱边节点的变形能力满足中国现行规范要求,耗能性能与一般梁柱节点接近,试件达到了中等延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配置抗冲切钢筋的混凝土异形柱-板柱连接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9个柱截面为三种典型异形柱(十字形、T形和L形) -板柱连接未配置抗冲切钢筋时的冲切特性试验基础上,以十字形柱-板柱连接为代表,通过三个配置抗冲切钢筋试件与三个未配抗冲切钢筋试件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异形柱-板柱连接配置抗冲切钢筋后的冲切特性,同时将锚栓和箍筋的抗冲切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抗冲切钢筋可以有效地提高板的受冲切承载力和延性,在改善延性方面,锚栓比箍筋更有效。另外,将国外几个主要规范ACI3 18、BS8110及MC90 ,关于对非矩形荷载面冲切临界截面周长的规定进行了比较,从试验结果看,ACI3 18规范的取法更合理。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抗冲切键在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的受冲切性能,对配置普通箍筋(试件GB)、U型箍筋(试件UB)和抗剪锚栓(试件MB)3种类型抗冲切键的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进行试验。通过对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变形、混凝土和钢筋应变及抗冲切键的应变分析,结果表明:3类试件冲切锥斜截面坡度分别为20°(试件GB)、27°(试件UB)和12°(试件MB),配置锚栓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延性都有提高;3类试件均表现为脆性破坏形态,虽然试件UB在承载力方面优于试件GB,提高幅度达到9%,但是挠度提高仅为6.6%,且破坏形态没有发生变化,与试件GB相比,试件MB不仅承载能力提高了11.5%,而且变形能力改善更为明显,提高幅度达到42.9%,在失效前由呈现无任何征兆的脆性破坏转为具有一定延性的破坏形式;3类试件中抗冲切键均起到限制裂缝开展的目的,与试件GB不同,试件UB和试件MB距柱头前两排抗冲切键承担的荷载更多,限制裂缝开展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6.
在6个1:1.5缩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T形中柱节点试件的试验基础上,本文对各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性进行描述,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量变化特点、板暗梁面筋和节点区附近板暗梁箍筋的应力变化特点,对比了T形柱不同截面参数和不平衡弯矩不同加载方向对该节点抗震性能和不平衡弯矩分配的影响,对该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节点的不平衡弯矩主要靠板的弯曲作用来传递,T形柱腹板长度c1对节点的抗震性能和不平衡弯矩分配系数等方面具有决定作用。文中采用隔离体方法对板柱节点进行受力分析,推导了节点剪力传递弯矩系数的计算公式,提出了节点理论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试验结果对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现浇空心楼盖板柱增强节点的抗冲切性能,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纵筋配筋率、暗梁箍筋加密区间距、弯起钢筋直径进行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浇空心楼盖板柱增强节点的裂缝分布规律具有与普通双向板类似的板底"饱满X型"、板顶"椭圆形",节点的破坏形态为弯曲破坏;纵筋配筋率的增加能够提高板柱增强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和刚度,但纵筋配筋率超过2.54%,极限承载力已不能明显提高。随着纵筋配筋率的增加,节点的破坏形态由弯曲破坏向冲切破坏转变;暗梁加密区箍筋间距的减小和弯起钢筋截面积的增大均可提高板柱增强节点的极限承载力,但提高不明显;现浇空心楼盖板柱增强节点的受冲切承载力可参考普通实心板柱节点的理论计算方法,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柱-蜂窝钢梁组合节点拟静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复合焊接环式箍筋混凝土柱-蜂窝钢梁组合节点的受力性能。对四种不同连接形式的8个复合焊接环式箍筋混凝土柱-蜂窝钢梁组合节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分析了各节点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受剪性能、延性、耗能性能、滞回特性等。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的承载力与节点核心区的配箍率有关,对于钢梁贯通型的梁柱节点,宜加强节点核心区的箍筋配置,有利于提高试件的承载力和延性;外伸式端板连接型试件的承载力最高,但在极限荷载之后出现严重的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差;核心区加设箍筋的钢梁贯通型试件的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均比较好,抗震性能好,能够满足工程实践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螺旋箍筋对浆锚搭接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对2个设有螺旋箍筋约束波纹管浆锚节点的装配式剪力墙试件、1个现浇剪力墙试件开展拟静力试验并对照分析其抗震性能指标。试验数据分析表明,试件失效模式均为墙肢受弯剪作用的延性破坏。由于螺旋箍筋对搭接区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装配式剪力墙试件峰值承载力较现浇试件提高3.5%,3.7%,刚度、延性及耗能和现浇试件相当,显示出等同现浇试件的可靠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0.
《工业建筑》2017,(3):64-69
异形柱梁柱节点是结构的薄弱部位,为了改善异形柱梁柱节点薄弱部位的受力性能,采用配置600 MPa级高强钢筋和X形筋两种改善异形柱梁柱节点受力性能的方法。设计了4个异形柱梁柱节点组合体试件并对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研究分析节点的破坏特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承载力、延性及钢筋应变等性能指标,揭示配置600 MPa级钢筋节点的抗震性能及配置X形筋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配置600 MPa级钢筋的节点具有较高的承载力,相比于配置500 MPa级钢筋的节点延性稍差;配置X形筋可明显改善节点的破坏特征,并可提高节点的承载力、延性及耗能能力,改善节点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试验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并通过与试验结果相对比,校核了模型的准确性。在已验证的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配置不同抗冲切钢筋对火灾后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工况下,配置了单弯曲剪力钢筋和双弯曲剪力钢筋的节点,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15.3%和17.6%,破坏位移分别提高39.2%和21.5%。而配置锚钉和锚栓的节点,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40.8%和45.6%,破坏位移分别提高143.1%和152.9%。同时配置了锚钉和锚栓试件的破坏模式由冲切破坏转变为弯冲破坏。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8个钢筋混凝土框架顶层端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重点研究了梁、柱配置500MPa纵筋的框架顶层端节点,当梁、柱负弯矩钢筋采用带锚固板的不同搭接方案时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带锚固板钢筋梁内搭接方案试件的抗震性能与采用规范GB50010—2002规定的梁内搭接方案试件的抗震性能基本相当,而采用带锚固板柱内搭接方案试件的抗震性能相对较差;与梁正弯矩钢筋采用90°弯折锚固的试件相比,在梁正弯矩钢筋中使用锚固板锚固的试件,其梁筋的滑移量相对要小;试验所用锚固板方案的锚固性能可以满足试件抗震性能的要求。最后给出了带锚固板负弯矩钢筋梁内搭接方案以及使用锚固板锚固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板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介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板柱节点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特性、延性、强度和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板中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较小;非预应力普通钢筋暗梁有效地提高了板柱节点在极限状态时,传递不平衡弯矩的能力及确保板冲切区的完整性。采用不同无粘结预应力筋布置方式的两个节点均具有较好的滞回特性和延性,节点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3根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了不同肢长、轴压比、配箍率及纵筋不同配置形式等因素对异形柱承载力及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试件的承载力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而提高,但延性降低明显;异形柱腹板的增大提高了试件的承载力,但变形能力及延性有所降低;增大配箍率及端部加强纵筋对试件的延性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板柱结构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但由于自身抗侧刚度和抗侧承载力较小,节点易受到冲切破坏,尤其在地震作用下的不平衡弯矩会导致节点发生冲切破坏,甚至引起连续性倒塌。本文详细列举了板柱结构的震害实例,分析了主要的破坏原因;进一步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板柱结构的整体性能试验和节点抗震研究的新进展,阐述了目前常用的提高节点抗冲切能力措施,包括:配置抗冲切钢筋、提高板底纵筋强度和配筋率、应用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材料、设置柱帽或托板等,同时阐述了板柱结构在我国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和标准化。最后,提出了板柱结构相关研究和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配置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矩形截面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配置HRB335、HRB500E、HRB600钢筋的混凝土矩形截面柱进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对比分析钢筋等体积和等强度代换时,纵筋强度、箍筋强度、混凝土强度等因素对试件破坏状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受弯承载力及延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配置不同强度钢筋的矩形截面柱试件均发生典型的弯曲破坏,柱底形成塑性铰,纵筋断裂,试件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和延性性能;钢筋等体积代换时,纵筋强度对试件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影响较大,箍筋强度影响较小;钢筋等强度代换时,试件抗震性能基本保持不变,采用高强钢筋可以减小钢筋用量;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试件刚度增大,导致屈服位移减小,位移延性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柱中节点的抗震性能及受剪承载力,完成了8个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柱中节点试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钢筋强度、节点核心区配箍率、贯通节点的腰筋及柱内非角部钢筋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柱中节点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受剪承载力、滞回特性、耗能、承载力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梁柱纵筋采用HRB600高强钢筋延缓了刚度退化速率,提高了试件的耗能能力;核心区箍筋配筋率的增大能够改善破坏阶段试件的承载力退化特性和耗能能力,节点核心区横向钢筋面积率为0~0.98%时,节点的受剪承载力和延性随横向钢筋面积率的增大而增大;贯通节点的梁内腰筋和柱内非角部钢筋均能够有效提高节点受剪承载力、延缓构件承载力的退化、提高其耗能能力。采用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受剪承载力公式,对于低配箍率节点承载力计算偏于保守,当面积配箍率大于0.98%时偏于不安全;ACI 352-02中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更接近,约有9%~46%的安全裕度。  相似文献   

18.
模拟近海大气环境对5榀不同设计参数的低矮RC剪力墙试件进行加速锈蚀试验,达到预期锈蚀目标后,对锈蚀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分布筋间距和不同暗柱纵筋直径对锈蚀低矮RC剪力墙承载力、变形能力及剪切滞回特性等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沿暗柱纵筋的锈胀裂缝较沿水平分布筋和暗柱箍筋的宽,而水平分布筋和暗柱箍筋的锈蚀率则比暗柱纵筋的大;随着水平分布筋间距的减小,锈蚀试件剪切破坏程度降低,剪切变形减小,而试件承载力、延性和耗能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延性提高幅度最大;随着暗柱纵筋直径的增大,锈蚀试件受弯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剪切破坏程度增加,剪切变形增大,试件承载力、延性和耗能亦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承载力提高最多,延性和耗能提高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9.
模拟近海大气环境对5榀不同设计参数的低矮RC剪力墙试件进行加速锈蚀试验,达到预期锈蚀目标后,对锈蚀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分布筋间距和不同暗柱纵筋直径对锈蚀低矮RC剪力墙承载力、变形能力及剪切滞回特性等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沿暗柱纵筋的锈胀裂缝较沿水平分布筋和暗柱箍筋的宽,而水平分布筋和暗柱箍筋的锈蚀率则比暗柱纵筋的大;随着水平分布筋间距的减小,锈蚀试件剪切破坏程度降低,剪切变形减小,而试件承载力、延性和耗能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延性提高幅度最大;随着暗柱纵筋直径的增大,锈蚀试件受弯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剪切破坏程度增加,剪切变形增大,试件承载力、延性和耗能亦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承载力提高最多,延性和耗能提高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内外钢管混凝土柱无梁楼盖结构的板柱节点通常是刚性节点,节点构造比较复杂,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节点会产生不平衡弯矩和附加剪应力,减弱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使节点变为抗震中的薄弱环节。为改善板柱节点的抗震性能,拟设计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贯通楼板,混凝土板简支在柱外侧钢托板上的铰支撑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本文对于此类节点的抗冲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