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电连接器绝缘体的结构特征,提出了基于UG的电连接器绝缘体参数化设计的新思路和具体方案,并结合实例给出具体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电连接器绝缘体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基于结构特征的参数化设计思路,以UG为软件平台实现电连接器绝缘体参数化设计系统的研发,不仅为绝缘体成型模具CAD奠定基础,对结构特征一致的系列产品或零件的参数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电连接器工况越来越严苛,性能要求更高,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要考虑连接器或其附件的跌落失效形式和规律。以圆形连接器YDA-4Z为研究对象,基于结构动力分析程序,对连接器跌落撞击地面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获得了不同跌落高度、角度对圆形电连接器动态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冲击强度随着跌落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且正向跌落对连接器的横向冲击影响最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在插针内侧轴肩根部倒圆角和更换绝缘体材料为硅胶的方法,使得圆形连接器的抗跌落性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4.
轨道车辆用电连接器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要求,影响可靠性的因素包括人员、工艺及设计、检验、使用等过程的控制。现针对橡胶绝缘体电连接器出现的异常波动,分析了引起波动的系统原因,并提出了可靠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电连接器是电气传输系统的基础元器件之一,接触件作为连接器的核心零件,其接触性能的可靠性关乎整个设备、乃至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对某型号电连接器接触件出现的断裂现象进行失效分析,建立了接触件的理论数学模型,进行理论推导计算,并利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电连接器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比接触件机械寿命试验结果,发现单个接触件弹力理论计算值为5.58 N,仿真分析结果为5.547 N,与5.75~5.85 N的弹力试验结果高度一致.此外接触件最大弯曲应力理论计算值为1083 MPa,与仿真结果1116 MPa也较为相近,该弯曲应力已十分接近材料的极限应力,存在一定的断裂风险.因此采用理论计算、仿真分析等手段对接触件力学结构进行定量分析,降低产品失效风险,将大大提高电连接器的研发效率,对电连接器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连接器内部温度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以Y2型宇航分离脱落电连接器为研究对象,完成了电连接器内部温度测试方法的仿真研究、试验设计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电连接器的三维模型,基于ANSYS对电连接器模型进行热电耦合仿真分析,得到了电连接器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内部温升及温度分布规律。设计电连接器内部温度测试系统,完成电连接器内部温度测试以及与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基于此仿真方法,研究芯数、工作电流及接触电阻对电连接器温度变化的影响,发现电连接器内部最高温度均随这三个影响因素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连接器金属接触件在交变振动应力作用下易产生应力松弛及微动磨损现象,从而降低电连接器接触可靠性的问题,建立了电连接器接触件数学模型;设计了 电连接器振动试验方案和测试电路并进行了试验;分析了电连接器的接触性能退化机理。试验中,试品接触件接触电阻随振动次数的增加而缓慢增大,接触电阻的波动量与振幅和频率相关。试验后,电连接器的插孔孔径增大,插拔力有增有减。由此可知:应力松弛和微动磨损现象是导致电连接器接触性能退化的两个主要因素,插孔中晶粒尺寸减小及滑移线密度的增加是插孔出现应力松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连接器面向任务剖面时的贮存可靠性评估问题,分析了电连接器在贮存剖面下的贮存应力及相应的接触失效机理,并建立了在温度-插拔应力下的电连接器接触性能退化统计模型;建立了基于接触对表面接触斑点与氧化腐蚀物的随机相遇机制的计算机模拟模型,以计算机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检验模型,设计了6组对比试验,并对样品接触件的表面进行微观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电连接器的性能退化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且与模拟结果成线性相关关系,另外插拔力对接触件表面造成损伤并加速了退化过程;解决了电连接器在温度-插拔组合应力下的性能退化建模问题,为电连接器面向任务剖面的加速退化试验方案设计及可靠性评估等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电连接器故障的出现,会导致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人身安全以及经济损失,国内产出的电连接器与国外的电连接器的可靠性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以450系列多用途弹簧电连接器为研究对象,利用UG NX11.0建立电连接器的配合模型,采用ANSYA软件对电连接器进行应力应变的仿真研究,得到不同情况下的电连接器的应变图,得出电连接器容易发生断裂的位置,为进一步优化电连接器的形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优化其可靠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烧结密封电连接器的产品结构,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离子色散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方法,对烧结密封电连接器的腐蚀产物、插针表面和断裂表面进行分析,确定了插针断裂故障的原因。通过对电连接器的生产过程、产品结构和使用环境进行描述,分析了导致插针发生腐蚀的原因。着重论述了插针表面处理过程对其产生的影响,排除了有机硅橡胶的硫化产物对插针的腐蚀,指出了界面效应的存在和产品在使用中应考虑大气腐蚀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轨道交通典型圆形连接器塑料绝缘体的翘曲变形情况。基于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运用模流仿真分析工具,研究了轨道交通6种典型圆形连接器塑料绝缘体模具设计的不同浇口设计方案对翘曲变形的影响,分析了翘曲变形的原因,总结出了对于该类塑料绝缘体的模具设计采用传统的“单浇口”设计方案并不能获得较好的翘曲变形结果、多数情况下采用“4点浇口”设计方案的翘曲变形结果更好的结论。研究结果对于轨道交通圆形连接器塑料绝缘体选择模具设计的浇口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电子设备中电连接器的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文中针对一种高精度电连接器进行了自动化装配工艺研究。通过搭建具有自感知能力的自动化装配试验平台,开展了电连接器自动化装配试验,获得电连接器自动化装配的位移–压装力曲线、最大压装力分布等关键工艺数据。针对压装力在装配过程中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较详细的原因分析。基于大量的试验分析结果,给出了电连接器自动化装配过程在线实时监控措施,使电连接器自动化装配质量可控。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这种基于装配工艺参数监控的质量控制措施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3.
以Y11P-1419型电连接器为对象,研究了Y11系列航天电连接器的绝缘电阻随环境真空度和温度变化的规律。分析了真空度和温度变化对电连接器绝缘电阻的影响;通过试验和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电连接器的绝缘电阻随真空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对试验现象和统计结果的机理解释。研究表明,真空度和温度的变化都会对电连接器的绝缘电阻产生显著影响,且二者有交互作用:温度一定时,电连接器的绝缘电阻随气压降低(升高)而增大(减小);气压一定时,电连接器的绝缘电阻随温度升高(降低)而减小(增大)。  相似文献   

14.
军用电子设备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受潮湿、盐雾等因素影响,非密封电连接器易发生短路、断路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为使军用电子设备在复杂环境中持续稳定运行,需要提高非密封电连接器的密封防护能力,避免电连接器发生短路故障。为此,文中以非密封圆形电连接器为例,通过分析非密封电连接器密封失效原因,提出了电连接器尾部灌胶、缠绕自融胶带两种非密封电连接器密封工艺方案,设计并实施了环境试验与电性能测试。经试验验证,文中所述非密封电连接器密封防护工艺方案密封效果良好,满足军用电子设备在复杂环境中的电气连接需求,具备易于操作特点,适于在产品研制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温度对电连接器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引入了等效电阻,对电连接器的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得出电连接器的温度场分布图,并且得出电连接器接触表面的最高温升约为23.2℃;通过对电连接器的温度-结构耦合场进行仿真分析,得出由温度引起的热变形对接触应力的影响较小以及温度对电连接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金属表面的氧化速率上的结论;通过建模及理论分析得出电连接器在温度应力作用下的失效物理过程及方程,为电连接器的可靠性设计领域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连接器使用过程中因温升过高导致的电连接器失效问题,提出来基于温升控制的电流连接器改进设计。首先根据热传学理论建立了电连接器的传热模型,根据传热模型分析了电连接器温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增大接触件横截面、更换高电导率材料及加大接触件排列间距的改进措施,采用ANSYS对改进前后的电流连接器进行了有限元仿真,理论验证了改进措施的可行性。对改进前后的电连接器进行了温升验证实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设计后温升降低26%,有限元模型仿真温升误差在(15.2~29.3)%范围内。基于温升控制的电流连接器改进设计为电连接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电连接器压板自动检测并能实现插装正确的压板与绝缘体进行自动扣合的光、机、电、气一体化的自动检扣机,系统讨论了其主要机械部件扣合回转机构、送料机构及机器视觉系统和电控系统的研发过程,该机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描述了用于K型热电偶回路中的镍铬接触对在电连接器的振动过程中发现接触电阻变大的失效现象,从接触电阻的理论构成和失效接触对的实物状态进行原因分析,通过更换绝缘体材料、固定接触对及更换接触对等方式进行试验验证,确定主要原因。针对分析结果,通过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接触压力、涂覆固体膜润滑剂和调整接触对固定机构等方式,解决了镍铬接触对在振动过程中的接触电阻失效问题。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总结了避免镍铬接触对失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1.连接器由哪几部分构成? 答:连接器一般由接触件(针孔或簧片)、绝缘体、外壳三部分组成。为了保证良好的接触性能,接触件一般都镀银或镀金,绝缘体一般都采用耐高温、绝缘性能好的工程塑料、橡胶等;外壳一般都采用铝合金压铸件、冷挤件或钢冷冲件,其作用是锁紧及防尘、防水等。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很多印制路线板上、仪器箱内的连接器问世,它们很多都是无外壳的,直接在绝缘体内锁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一种能够买现电连接器压板自动检测,并能够实现压板与绝缘体自动扣合的气动检扣机的工作原理,系统讨论了整机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详细分析了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PLC程序编程及人机界面的编写过程,该机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