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高纯氮气,在常压下对Cr18Mn21钢进行固溶渗氮处理,研究了固溶渗氮工艺对渗氮层显微组织、厚度、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利用XRD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Cr18Mn21钢渗氮层相组成及显微组织;利用显微硬度测试仪和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Cr18Mn21钢渗氮层的硬度分布和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金相、电镜、显微硬度等试验,考察了3Cr2W8V钢经硫碳氮共渗后的一般组织特征以及共渗前后的热处理对其主扩散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渗层由化合物层,主扩散层和过渡区三部分构成,主扩散层具有典型板条马氏体特征且硬度最高。共渗前经高温固溶预处理者较常规球化显微硬度高且不易出现脉状化合物;共渗后再经较高温度回火能使主扩散区变宽、显微硬度不降而过渡区硬度更为平缓。这对制定模具热处理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氮化与离子软氮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分别进行离子氮化与离子软氮化处理,工艺条件:处理温度480℃,处理时间8h,工作气压500Pa,工作电压800V,氨气流量1L/min;离子软氮化采用丙酮作为渗碳气氛,丙酬流量为0.01L/min.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氮化处理后渗层厚度为48μm,表面显微硬度为1310 HV0.1;离子软氮化处理后渗层厚度为70μm,表面显微硬度为1286HV0.1,且离子软氮化比离子氮化渗层厚度更厚、硬度梯度更缓和.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对00Cr20Ni18Mo6Mn0.2V0.8Si0.1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固溶时效热处理对00Cr20Ni18Mo6Mn0.2V0.8Si0.1耐海水腐蚀不锈试验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固溶温度为1100℃、固溶时间为2 h、时效时间为4 h的热处理条件下,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延伸率、硬度最大值分别为642 MPa、27.1%、93.3HRB,与铸态相比,强度提高了12.6%,延伸率提高了54.8%.  相似文献   

5.
以Ti-45Al-8Nb-0.2B-0.2W-0.1Y元素粉末为原料,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高Nb-TiAl合金。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影响显著,当烧结温度高于1 350℃时,可制备出致密度高、晶粒尺寸在20~30μm间的全片层组织高Nb-TiAl合金;提高烧结温度可促进Nb在基体相中的扩散,有助于加强Nb的固溶强化效果;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密切相关,当烧结温度为1 350℃时,其显微硬度为744.5 HV 0.1/15,抗弯强度为674 MPa,显示出较好的室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对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离子渗氮处理,研究不同渗氮条件下渗氮层的相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1Cr18Ni9Ti不锈钢离子渗氮时,钢中Cr与氮反应仅形成CrN,而非Cr2N;伴随CrN的形成,渗层原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经V(N2)∶V(H2)为1∶9及1∶3气氛氮化,渗氮层韧性很高;当气氛V(N2)∶V(H2)达3∶1时,形成大量γ′、ε相,渗层韧性剧减;气氛V(N2)∶V(H2)为1∶3时,耐磨性最佳。  相似文献   

7.
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渗氮层相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离子渗氮处理,研究不同渗氮条件下渗氮层的相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1Cr18Ni9Ti不锈钢离子渗氮时,钢中Cr与氮反应仅形成CrN,而非Cr2N;伴随CrN的形成,渗层原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经V(N2):V(H2)为1:9及1:3气氛氮化,渗氮层韧性很高;当气氛V(N2):V(H2)达3:1时,形成大量γ’、ε桐,渗层韧性剧减;气氛V(N2):V(H2)为1:3时,耐磨性最佳。  相似文献   

8.
采用JMatPro软件模拟设计一种新型汽车用钢20Mn2Cr,利用Gleeble热模拟实验机对20Mn2Cr钢热轧板进行不同工艺的热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电镜、显微硬度计等分析冷却速度、等温淬火保温时间、奥氏体化温度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Mn2Cr钢淬透性良好,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组织中出现少量竹叶状的下贝氏体组织且原奥氏体晶粒增大,致使显微硬度降低;等温淬火保温时间对20Mn2Cr钢基体组织形貌影响不大,但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显微硬度增加;当奥氏体化温度由单相区950℃调整到双相区800℃时,组织中出现少量铁素体组织,马氏体基体组织碳含量上升,致使显微硬度增大。  相似文献   

9.
Q235钢热浸渗铝层的组织分析和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Q235钢热浸渗铝层的组织,并对其抗高温氧化和耐高温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显微硬度试验结果表明渗层硬度可达1000HV,并具有较大的脆性,经扩散退火后,渗层组织和显微硬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温氧化和热腐蚀试验结果表明,渗铝Q235钢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和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相当,而耐热腐蚀性能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4Cr14Ni14W2Mo、5Cr21Mn9Ni4N、3Cr23Ni8Mn3N 三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加以比较分析,认为3Cr23Ni8Mn3N的力学性能满足排气阀的性能要求,其固溶处理温度范围宽、晶粒比较细小,具有组织、性能及工艺优势,而且成本较低 ,可以代替4Cr14Ni14W2Mo 作为190系列柴油机排气阀材料.  相似文献   

11.
高温渗氮是在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表面形成奥氏体高氮层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获得氮含量高、组织均匀且适合于后续加工的表面高氮不锈钢层,必须确定合理的高温渗氮工艺.通过优化高温渗氮工艺参数,研究了双相不锈钢高温渗氮过程中加热温度、保温时间、氮气压力等对渗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高温高压渗氮可使不锈钢表面形成高氮氮化层,可使双相不锈钢通过渗氮发生表面奥氏体转变,获得组织梯度变化的多相复合不锈钢材料.  相似文献   

12.
模具铬钒稀土多元共渗层组织及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测试仪、XRD、EDS分析及耐蚀性实验对Cr12和Cr12Mo V冷作模具钢稀土铬钒共渗后的覆层组织性能及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渗层主要由VC、Cr23C6、Cr7C3等相组成,渗层厚度、硬度分别为12.7μm,2906 HV0.05和11.9μm,2799 HV0.05;渗层组织均匀致密,显微硬度高,且在10%HCl中浸泡100 h后表现出极好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3.
影响铬钢渗氮后硬度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工厂常用 的20Cr、40Cr、50Cr、GCr15等铬钢,进行普通气体渗氮工艺试验。对试样进行了渗氮后的硬度检验和显微组织分析,获得了本试验条件下影响铬钢渗氮的硬度的主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用合金焊丝对自制的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薄板进行了TIG对焊焊接,并对部分试样进行了焊后固溶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接头及固溶处理接头的组织形貌和相组成进行观察分析,并作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检测。结果表明,接头中没有明显的热影响区,且焊缝及熔合区不会出现氮孔,接头组织主要为奥氏体。固溶处理后焊接接头显微硬度值达HV390,抗拉强度达930 MPa。  相似文献   

15.
AISI 316L奥氏体不锈钢在阳极电位的活性屏离子渗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活性屏离子渗氮技术对处于阳极电位的AISI 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低温渗氮处理,并将渗氮层的组织、形貌、相结构、显微硬度和耐蚀性能与在悬浮电位下处理的试样作对比。结果表明,奥氏体不锈钢在两种电位状态下渗氮处理获得了同样的、具有S相结构的单相硬化层。渗层不仅具有高的硬度,还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在活性屏离子渗氮过程中,从活性屏上溅射下来的中性S相粒子起着氮载体的作用。活性屏空间粒子的撞击消除了不锈钢表面钝化膜对氮的阻隔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0Cr12Mn5Ni4Mo3Al钢进行1000℃、1050℃及1100℃的固溶处理试验,探讨了固溶处理温度对0Cr12Mn5Ni4Mo3Al钢的相和组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制备某型飞机上的高压无扩口导管钢材的最佳固溶处理温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热处理工艺对AZ91镁合金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固溶时效处理工艺(T6)优化设计,确定了焊接接头的最佳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后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伸试验机等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可以提高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与塑性;T6处理使其显微硬度提高,塑性下降,但焊接接头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提高.AZ91镁合金固溶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420℃×15 h,其抗拉强度为283.22 MPa;最佳时效工艺条件为200℃×10 h,其抗拉强度为300.92 MPa.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料浆包渗法,以Cr2O3粉为Cr源,纯Al粉为还原剂,NH4Cl作为活化剂,Al2O3为惰性添加剂,蛋清为粘结剂,在Fe-14Mn-6Si-5Ni合金表面经900℃、10小时料浆包渗制备渗层。研究了渗层显微组织、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渗层组织为含元素Al、Cr的固溶体;显微硬度为460 HV,为基体合金的1.4倍,摩擦因数为0.35,为基体的1/2。浸泡腐蚀速率为Fe Mn Si基合金的1/10。  相似文献   

19.
QPQ处理对Incone1718镍基合金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QPQ工艺对Inconel718进行了渗氮处理,渗层的深度受扩散控制,渗层深度∝(√渗氮时间).XRD 测试结果表明温度对渗层深度的影响更明显,氮化处理后Inconel718表面硬度大约是基体的3倍;渗氮层中有CrN相,氮与Cr反应形成CrN.通过SEM观察到渗氮表面出现一些柱状物,渗层和基体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指出,离子渗氮可显著增加合金结构钢的耐磨性。无论是化合物层还是扩散层(当硬度在HM600以上时)都具有优异的耐磨性。特别对单相(r′)化合层的耐磨性,要比双相(ε r′)的高。试验结果表明,在各个不同层深处,离子渗氮的耐磨性,均优于气体软氮化。并且发现,随着离子渗氮 淬火复合处理试样中的残留奥氏体量的降低,耐磨性则相应的提高。通过磨损表面、表层的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作者对渗氯层的磨损机制作了讨论。此外,由薄膜透射电镜的观察,还初步提出了离子渗氮层耐磨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