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粉煤灰混凝土可泵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磊  周悦 《粉煤灰》2003,15(1):34-36
本文通过对三峡工程泵送混凝土的性能研究,指出了混凝土可泵性的影响因素,粉煤灰混凝土可泵性的影响因素既有粉煤灰混凝土的原料因素,也有外界环境的影响因素,在原材料的影响因素中,水泥的品种,细度和水泥中C3A含量对粉煤灰混凝土的可泵性影响较大,此外所采用的泵送剂的组成也对可泵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超高泵送混凝土关键材料的影响因素,采用混凝土流变仪直接检测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流变性能,分析超高泵送混凝土的塑性黏度和剪切应力等变化规律,明确了混凝土可泵性量化指标控制范围,提出了超高层泵送混凝土可泵性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原材料的种类性质、质量、性能及其配比都会对混凝土的泵送与浇筑处理带来直接的影响。混凝土的泵送主要与其可泵性和易泵性相关,而混凝土的浇筑则更多的与混凝土的配比技术指标、运输、浇筑方法以及浇筑注意事项相关。文章围绕混凝土泵送与浇筑相关涵义展开,分析混凝土的泵送性能与浇筑技术,探索混凝土的泵送与浇筑处理的注意事项,以推进混凝土的泵送与浇筑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新拌混凝土的可泵性的近期理论研究成果。介绍了新拌混凝土的稳定流动状态,分析了对新拌混凝土与泵管壁之间的润滑层和剪切滑移层的状态与作用。讨论了新拌混凝土的流变性能。除对新拌混凝土的流变模型进行分析外,还描述了新拌混凝土在泵送前后的流变性能的差异。对目前较为认可的新拌混凝土可泵性评估模型和测试方法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新拌混凝土的可泵性的近期理论研究成果。介绍了新拌混凝土的稳定流动状态,分析了对新拌混凝土与泵管壁之间的润滑层和剪切滑移层的状态与作用。讨论了新拌混凝土的流变性能。除对新拌混凝土的流变模型进行分析外,还描述了新拌混凝土在泵送前后的流变性能的差异。对目前较为认可的新拌混凝土可泵性评估模型和测试方法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商品混凝土因其施工特点的需要,既要求水泥应具有较高的标号档次和实物强度,又要求水泥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及对外加剂的适应性。以LC水泥厂为例,早期生产的P·O525R水泥,因其不能满足可泵性的要求,而丧失了商品混凝土的需求市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其一,水泥在配制商品混凝土时,需水量大,比同规模生产厂家、同品种标号水泥在配制每方混凝土时多用20kg水,导致商品混凝土的标号下降;其二是对外加剂选择性强,并有“毒化”现象发生,使外加剂丧失减水能力及改善商品混凝土流动性的能力;其三,配制商品混凝土坍落度达不到18~20cm的要求,并且坍落度损失速度过快,影响了商品混凝土的运输性和可泵性。该厂  相似文献   

7.
泵送陶粒混凝土配制及材料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荫济 《粉煤灰》2003,15(4):3-7
结合现有集中搅拌站和泵送混凝土的设备条件,选用不同品种陶粒进行了易泵送陶粒混凝土配制试验,在控制新拌陶粒混凝土可泵性的技术措施、泵送陶粒混凝土的性能等方面提出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8.
利用粉煤灰配置绿色高强补偿收缩混凝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波  丁庆军  胡曙光 《粉煤灰》2001,13(6):24-26
通过大量试验分析,配置出绿色度高、强度高、可泵性好,坍落度损失小、自密实性和补偿收缩性能好混凝土,并在工程中进行了应用,它是一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相似文献   

9.
万俊 《江西化工》2009,(2):173-174
当前,泵送混凝土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文章针对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技术问题,从可泵性混凝土的配料、混凝土输送泵的选型和布置、现场输送管道的敷设、混凝土的输送和管道堵塞原因及防止措施等方面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混凝土泵送技术成为项目建设中的重要手段,准确评估混凝土可泵性是实施泵送的关键步骤。本文回顾了混凝土可泵性评估方法相关研究进展,主要涉及试验方法、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重点阐述近年来基于流变学的计算模型和基于离散元方法的仿真分析研究进展。通过在超高层建筑混凝土泵送典型案例中应用不同评估方法,比较各方法的准确度,指出各方法的适用领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高寒地区混凝土坝体内部因水化热引起的坝体开裂问题,以低热水泥为研究对象,对几种不同水泥的水化放热、绝热温升、胶砂力学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低热水泥可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化放热,减小绝热温升,控制早期温度裂缝; C2S反应较慢,使得低热水泥的早期力学强度远低于中热水泥,但C2S较C3S可生成更多的C-S-H,使得低热水泥后期强度大幅度提高;低热硅酸盐水泥中CH含量较低,可增加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致密性,使得低热水泥混凝土长龄期的劈裂强度、极限拉伸值、抗拉强度均高于中热水泥混凝土,抗裂性能显著优于中热水泥。  相似文献   

12.
1引言大流动度泵送混凝土的配制是在混凝土传统组份(水泥、砂、石、水)以外,通常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和外加剂双掺技术,本市已成功地用于南浦大桥(C40混凝土一泵至154m)、杨浦大桥(C50混凝土一泵至208m)、徐浦大桥(C50混凝土一泵至230m)、东方明珠-上海广播电视塔(C60混凝土一泵至180m,C50混凝土一泵至230m,C40混凝土一泵至350m)和88层金茂大厦(C40混凝土一泵至382m)等重大市政工程和超高层建筑。本研究中引入高炉矿渣微粉,即将矿渣磨细至超细状态时,使之具有很大反应活性,用于混凝土中可产生普通磨…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峡永久船闸混凝土工程约使用Ⅰ级粉煤灰 2 .4万吨。试验研究表明 ,Ⅰ级灰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相应技术标准 ,品质优良 ,适应性良好 ,在泵送混凝土施工应用中 ,表现出良好的可泵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水化热、凝结时间的测定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讨论了在泵送混凝土中掺用YJ-2型泵送减水剂和粉煤灰对水泥水化及混凝土的孔结构、碳化、钢筋锈蚀及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YJ-2型泵送减水剂和一定量的粉煤灰后,由于泵送减水剂的吸附、分散和减水作用及粉煤灰的填充、密实和二次水化作用,可改善混凝土的可泵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15.
当今混凝土主要是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的复合材料。它是目前世界上建筑工程中使用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工程材料。由于混凝土中价格最昂贵的是水泥,所以我们要在确保强度等一系列性能保持良好的情况下,适当通过激发剂的激发效果降低水泥的用量,进而降低成本。并且考虑到混凝土的在泵送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可泵性,流动性等性能,外加剂的使用和选择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基于轻质陶粒与普通混凝土材料的差别,采用体积法设计配合比,以黏土陶粒、页岩陶粒作为粗集料,普通砂作为细集料,配制轻质高强混凝土。利用水灰比、陶粒等变量不断优化原材料配合比,调控混凝土坍落度、表观密度与强度,通过对比试验,得到轻质高强混凝土。结果表明:表观密度为1 913 kg/m3的页岩陶粒混凝土28 d强度可达到66.7 MPa;表观密度为1 951 kg/m3的黏土陶粒混凝土28 d强度可达到50.9 MPa。标准养护后的强度要高于自然养护后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掺入聚丙烯纤维以提高用于公路边坡用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抗裂性能,研究了聚丙烯纤维掺量对混凝土工作性、抗压强度、抗冲击性、抗冻性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的掺入使得混凝土坍落度降低,但粘聚性及保水性增强.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掺入聚丙烯纤维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抗冲击性能.当掺量为1.5 kg/m3时,混凝土90 d抗压强度提高了21.1%,破坏冲击耗能比素混凝土增加了273.3%.随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也呈上升趋势,当纤维掺量为1.2 kg/m3时,强度损失率达到最低.  相似文献   

18.
高性能混凝土以耐久性为基本要求,并用常规材料和常规工艺制造的水泥基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在配比上的特点是掺加合格的矿物掺合料和高效外加剂,取用较低的水胶比,并在生产上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使其达到良好的工作性、均匀性、密实性和体积稳定性。高性能混凝土不仅是对传统混凝土的重大突破,而且在节能、节料、工程经济、劳动保护以及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环保型、集约型的新型材料,可称为"绿色混凝土"。  相似文献   

19.
西安星舍高档商住楼景观设计案例是对于城市建设中高密度的建筑空间的层次及其空间的功能性合理的利用。在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生活的节奏加快,生活的的氛围缺乏活跃的气息。垂直景观及屋顶绿化可以柔化现代建筑的混凝土的生硬感和压迫感,给人以生动的情感韵律与亲近感受自然的机会。本案以"功能性"、"生态性"、"文化性"、"整体性"为设计理念,以前卫的设计思想引导设计具体方案的实施,并且保证设计的可实施性,满足了消费人群、员工及居住人群对于生活质量水平提高的愿景。  相似文献   

20.
粉煤灰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菊珍  顾政民 《粉煤灰》1999,11(4):30-31
1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现状目前国内大都是采用普通混凝土生产工艺配制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在混凝土传统组份(水泥、砂、石、水)以外,通常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使其具有良好的和易性、足够的强度,优良的体积稳定性和高抗渗性,因而成为具有优良耐久性能的新一代混凝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和流变性能,不泌水、不离析、可泵性好,易成型,甚至能达到自密实,这样,保证了混凝土的浇捣质量,避免各种因素造成的不匀质或先天缺陷。如表面疏松,蜂窝麻面,水泥砂浆与粗骨料、钢筋之间界面存在各种微裂缝、孔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