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管道在山区地形的选线要从施工难度,工程量大小、安全系数及经济方面上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管道敷设路线对日后的施工图设计及施工有重大作用,线路在保证管道埋深不小于最小埋深的同时,尽量采取浅挖的方式,如需削方则应加大埋深。水工保护措施在山区地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选择应由当地地质条件、坡度大小和气候等实际情况来决定。  相似文献   

2.
在繁华的大都市里,寸土寸金,有限的地理位置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居住条件了,所以越来越多的高层在都市里林立,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的稳定,建筑物的基础是最根本的,所以对建筑物低下埋深嵌固的要求也就更加的严格,建筑物越来越高,与之对应的深基坑的深度也就越来越大,对于基坑的工程的整个实施的要求也就越高,本文主要从高层建筑深基坑中的支护的施工进行了分析,以此来保证整个高层建筑体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管道埋深和土壤中的水分迁移对于冻土区埋地管道土壤温度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水分迁移和管道埋深对温度场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冻土区,埋深越大,周围土壤的温度越高;土壤含水量越大,土壤的温度越高;同时对比不同含水量和不同埋深对温度场的影响可得埋深越小,不同含水量之间的土壤温度差就越大。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市土地紧缺的大背景之下,高层建筑开始在整个城市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了满足自身的埋深和完善使用功能,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都会设置一层或多层地下室。一旦地下室出现渗漏水的状况将严重影响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如未能及时维修而长期渗漏将影响建筑物整体的使用寿命和结构安全。当前,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也成为衡量房屋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其本身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结合当前高层建筑的地下室防水工程的基本技术,在对于地下室渗漏水原因进行分析的前提下,针对性的对地下室防水的施工工艺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基础设备建设不断完善,各类型建筑项目逐渐增多。城市建筑性能越发完善,高层建筑汽车存放、消防水池以及设备用房开始出现在地下室。在符合建筑基础结构埋深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出了地下室使用价值,并且节约了有限的空间面积。所以,在城市建筑项目设计环节,地下室整体结构设计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地下室设计中各项问题以及施工问题展开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削坡浅埋隧道施工条件复杂、安全隐患大,易造成边坡滑塌、洞口坍塌等问题。文章以杭州萧山某隧道工程子项目其中山岭隧道段为例,根据洞口段偏压地形和工程地质,结合围岩实际受力分析情况,对本隧道双向六车道大断面浅埋偏压隧道洞口进行安全性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偏压型隧道,在洞口山体外侧做反压处理,做套拱,并在隧道顶部回填土石,防止由于浅埋造成的隧道失稳,应用效果良好。偏压式洞口护拱防护结构及安全性优化设计,能够有效的降低大开挖对山体围岩扰动。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和借鉴价值,可以为类似的浅埋偏压隧道的进洞方案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伟  白云龙 《电镀与涂饰》2014,(24):172-175
以普通采高浅埋深煤层的"台阶岩梁"结构理论为基础,根据大采高煤层矿压显现规律提出了台阶沉降角,推导出了大采高浅埋深煤层支护阻力公式,并以某矿3#煤层的实际岩层条件为基础,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公式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相差不大,说明得到的理论公式是可靠的。对相似条件煤层采前液压支架支护阻力确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传统重力式基础和桩基础的力学特性提出一种新型框筒式埋深基础,并运用模型试验研究其受力特点和承载性能。对2个不同尺寸基础模型的试验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框筒式埋深基础的承载力源自地基土与基础的相互作用,其破坏模式和承载性能主要取决于基础的埋深和底板的直径,基础埋深的增加将引起框筒上应力的减小,破坏模式以局部结构失效为主,底板直径的改变将使基础以倾覆破坏为主,且对比发现埋深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不断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建筑物的数量越来越多,针对建筑物下的隧道施工通常采用浅埋暗挖的方式进行,由于浅埋暗挖方式有很多优点,例如零污染,低噪音,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对于城市正常的交通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建筑物的下的隧道施工中,浅埋暗挖施工技术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对建筑物下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展开了一系列的阐述,首先就浅埋暗挖技术的施工原理以及施工原则进行了概述,然后就建筑物下浅埋暗挖隧道施工的主要技术战略了细致的探讨,最后分析了在浅埋暗挖施工中对于周围建筑物的防护措施,对于促进建筑物下隧道施工质量有着很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浅埋深隧道在公路工程中最为常见,由于埋深深度小,围岩节理发育成熟且破碎工况明显,能够用于衬砌空洞处治的施工技术尤其局限;文章以浅埋深隧道衬砌空洞病害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衬砌空洞处治技术的适用工况,论证了混凝土填充处治技术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地下室在建筑设计中越来越普遍,地下室的稳定以及地下室结构的稳固性直接影响建筑整体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一旦出现连续墙裂缝,就会影响这个建筑的正常使用。本文通过深入的研究地下室连续墙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实际意义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越来越多的高层楼房建造了出来,有效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容量。楼层越高,施工难度也就越高,对施工质量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并且高层建筑往往伴随着更加深厚的地基,为了利用好这一地基优势扩大活动空间,高层建筑的建设一般都伴随地下室建造,而地下室建造中顶板工程质量影响着整个地下室结构的稳定,本文对地下室顶板施工的步骤进行详解,并阐述地下室顶板施工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许多现役管道逐渐进入了城市规划建设范围内,因城市市政工程建设需要,可能会导致管道埋深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现象,本文以仪长管道安庆西环路二期工程管道沉管工程为例,利用沉管技术解决现役管道埋深不足的问题,详细阐述了沉管技术的特点和沉管设计中的有关参数计算方法及具体的施工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对以后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的工业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我国近年来城市化建设的程度不断深入,隧道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为了保障隧道类工程顺利的进行,我国相关的技术人员要不断的学习国外先进的隧道挖掘技术,丰富自身的施工经验,在面对不同的地层环境时灵活的选择施工技术,保障隧道工程安全高效的进行施工。本文就浅埋暗挖法进行分析,从浅埋暗挖法的施原理入手,分析其包含的具体施工工艺,为隧道类工程中合理的选择施工工艺提供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分析我国地下水作用的地下室底板隆起的原因,系统的总结结构处理措施,并指出施工单位要根据建造地质条件、气候因素以及一系列客观条件做好设计方案并强化地下室底板结构,为人们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厦门轨道交通一号线诚毅广场站~软件园站区间浅埋暗挖法降水实例,从分析区间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入手,对区间不同地质情况下采用不同降水治水方法、不同地质采用不同的管井布置间距进行分析。通过采取的降水措施,浅埋暗挖法隧道安全通过了沈海高速。该研究可为后期浅埋暗挖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其居住环境以及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工程建设的各项程序的规范日趋严格。工程勘探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作用突出,因此,提高工程勘探的技术是保证工程有效建设的基础。由此,本文通过对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工程勘察技术的合理化应用充分运用工程软件、在具体应用中结合新技术,并结合工程勘探的具体实例对工程勘察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于石油资源而言,其埋深位置及分布形式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和差异,在既有油田开发后期,对于埋深位置较浅的油田,为了提高开采效率和质量,可以考虑选用水平钻井开采,水平钻井技术源自于之前已经成型的定向钻井技术,并在其基础上不断开发和完善形成了系统的水平钻井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城市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高层建筑能给人们带来适宜的居住生活条件的前提是,建筑本身是安全可靠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往往会出现底板渗水并且有裂缝的现象,这一难题不仅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也会使得建筑的寿命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当今的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渗水问题需要得到高度重视,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在不同工况下重车碾压对埋地管道的影响,结合多体动力学方法和有限元分析技术,通过ABAQUS软件建立管-土力学模型,使用VLOAD子程序实现移动载荷加载,得到管道内压越大、埋深越小、覆土强度越弱、车辆行驶速度越快,管道承受的Mises应力越大;在无任何防护措施下,60t载重车辆通过埋深超过0.8m的输油管道,管道承载力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通过在管道上方敷设钢板的方式对管道应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