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它是马克思处于青年黑格尔主义时期提出的命题,直接来源于黑格尔的思想.这个命题不仅表现了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而且表现了一种旧的哲学观,认为哲学是最高智慧、最高科学、最高真理,哲学可以代替其他科学来解决具体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观上实现了根本的变革,认为哲学是世界观理论,只解决对世界一般本质的认识问题,不解决对其他事物的认识问题.作为世界观的哲学只是实证科学的一个部门,并不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而是与其他科学并存并相互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它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由于古代学者和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误识,<桃花源记>长期以来被归入"游记类散文"或"记传类散文".实际上,<桃花源记>不是散文,而是一篇小说,并且是魏晋时期最伟大的玄怪小说.中国人"有意作小说"的时间,并非鲁迅所主张的始于唐朝,而是始于魏晋时期.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造物观,实际上是一种儒道释三者综合统一的造物哲学。它不同于西方功能至上的设计哲学,也不等同于后现代主义设计中形式审美的设计思维形式,而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能够使设计思维物化的造物观念。本文着重于分析以形示意的古代造物观,以实例分析为基础,力图能够摒故出新,并提出形美悦目、意美悦心的设计思维方式,为中国现当代的设计活动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中国近代有关中学与西学关系的命题,对于近现代学人来说,如何面对中国传统学术和西洋学术相遇、相冲突的境地,采取何种文化态度,影响很大.在20世纪80年代的艺术设计领域里,由于西方现代设计观念的影响,作为现代设计基础课程之一的平面构成对传统基础图案的教学形成威胁,后者岌岌可危,引发了是以平面构成替代传统图案还是相互并存、互融的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道路的开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整套理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靠聪明脑袋眉头一皱可以想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是从实践中开拓出来的,是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文学学史就是总结认知文学、研究文学变迁的历史.当前从事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学史,对于张扬中国传统文学精神、加强当代的学术建设、促进文学繁荣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中国古代认知文学的最核心的基因与传统是文学原人论,而不是原道论.研究文学最具统率力的方法是以治经之法治文,具体表现为依经立义、"文"的关注、实证返原、因时适变、经世致用等,当然其中也有不少弊端.当前中国文学学史的书写可有多种方式,各有侧重,但都当有一定的学术追求,而不是写成一本日用账簿.  相似文献   

7.
我国元杂剧的繁荣局面可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相媲美,但它的兴盛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元代这一特定时代的产物,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各种文学艺术,尤其是我国戏曲自身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土地文化是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土地文化具有坚实的生态哲学基础,"天人合一"和"五行说"是古人认识土地重要性的世界观;土地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立国之本、理民之道和国之财富的重要基础.同时,古代的土地保护实践在土地文化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反传统"的新旧辩证关系,并结合设计史上的设计运动或思潮,论述了"反传统"并不是为了"反"而反,而是为了创新,它是建立在对传统了解的基础上的。进而分析了我国古代的设计文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扬中华传统"仍然是最好的中国设计之路。而在设计文化中"反传统"的新旧辩证关系即是新中有旧,旧中孕新的辨证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康德的先验哲学而言,自由源于理性存在的必然,其"实在性"的体现依托于理性存在者或人的"此在"事实;自由的"实在性"不是作为物的经验对象,而是作为经验对象之规定的纯粹形式存在;自由作为人类存在的本质,其"实在性"既指向理性原则的存在,又指向理性原则作用的存在,并必然地表现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的统一.任何在自由问题上所取得的进展和突破都是新的路径的选择和对以往方法的解构,而非对自由和存在本身的改变,康德哲学的建立是如此,海德格尔的存在体系也不例外.因此,在不断面对困惑、重释自由之际,我们也凭借自由的问题而进入自身存在之路,并获取人的"此在"的真实.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学涵盖了包括哲学、史学、交际学以及社会政治学等众多学科,因而成就了其众多学科集大成者的美誉.中国古代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放映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并对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历史地位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2.
古代罗马人对中国的丝织品钟爱有加.不过,丝为何物?来自何处?对于这些问题,古代的罗马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清楚的.在经历了一个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之后,他们才给出了一个比较接近实际的答案.对于这个过程,国内外学者多不甚了了.本文力图按时间顺序,系统梳理相关文献,以再现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墓于以阿莱悖论的心理学实验来探讨中国"80"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心理特征,并以此分析他们的决策行为是否符合预期效用理论的假设:人们完全理性地根据主观期望效用最大化来进行行为选择.在证券市场上,"80后"的行为决策更加激进,迫求利益,"80后"的决策行为并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有限理性".他们宁愿冒着损失的风险,也会追求更大的风险收益,而不是作出效用最大化的决策.  相似文献   

14.
就我国的宗教学学科建设而言,宗教哲学研究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把三项基础性研究工作结合起来,即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批判借鉴国际宗教哲学界的先进学术成果、深入阐发中国宗教文化的优良传统,便能扎根中国文化传统,立足当今中国国情,跨入国际学术前沿,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哲学体系,为推动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变革教育传统的过程中,总会提交一些教育隐喻或教育口号."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争"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本文就来谈谈新课程下如何吃透教材.  相似文献   

16.
政府与市场是现代社会中两种基本的制度安排.政府与市场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二者有机配合、协调和均衡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与经济的辨证统一现为指导性原则,坚持立足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客观现实的实践性原则,以实现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为价值性原则,来指导社会主义政府与市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政府与市场均衡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冯契的广义认识论是在现代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交汇后产生的种种紧张背景下形成的,它试图通过结合形而上学与认识论克服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实证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对立和紧张,"智慧"学说则是其结合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的关键.但是,由于将智慧理解为认识和理论,而非实践,使得他的智慧概念缺乏价值判断的功能.他的智慧概念始终游离于具体生活实践之上,不是实践的智慧,而只是理论.冯契主张符合论真理观,但他用传统的"自证"方法来证明智慧之所得,这就使他的真理观陷入极大的困难.冯契虽然对金岳霖的认识论有若干修正,但他们共同的存在论立场使他无法克服金岳霖认识论内在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逻辑学的概念谈起,认为中国的逻辑思想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制、哲学等思想,也对尤其对传统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次取中国传统经典文献《论语》与《梦溪笔谈》中章节作为案例分析,分别讨论了中国逻辑思想观念下的设计与教育问题,从而重新认识和理解了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9.
<正>《宋书·袁豹传》所言"器以应用,商以通财。"其释义是"适应需要,以供使用"。这种本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观点而用现代市场的思维来品读时,"应用为王"的理念便或将成为市场哲学的基础,而纵观一个行业或产业的发展现状,"应用为王"的观点无疑会对一个行业的未来起到积极推进作用。曾经依据一种材料在社会生产之中的应用广泛程度,被历史学家作为时代的标志,譬如"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犹太总理的中国情 2005年.以色列总理病危.接替他的副总理(后任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领导以色列政府和前进党继续前进.奥尔默特有着许多与以色列以往领导人相似的经历.但有一点不同,他的父辈不是来自欧洲或西方其他国家,而是来自中国.奥尔默特的祖父于上世纪初移居中国哈尔滨;父亲也出生在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