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汉平原构造演化与中、古生界成藏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汉平原自晚元古代变质基底形成,中扬子准克拉通化之后,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以及晚燕山~喜山期四次大的构造旋回,空间上形成了海盆、煤盆和盐盆纵向叠置的"三层楼"构造格局.江汉平原构造的复杂演化过程,使江汉平原海相地层具有改造盆地的特点,也决定了本区的成藏基本地质要素动态演化的复杂性,即"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之高极为鲜见,后期改造十分强烈",造就现今江汉平原海相改造盆地油气成藏规律与原型盆地的成藏规律差别极大,因此具有早期聚集早期成藏、早期聚集晚期成藏、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及次生混源等多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伊拉克的区域构造背景与地层充填序列分析,明确被动大陆边缘期和前陆盆地发育期是伊拉克油气形成的主要时期。在评价与类比伊拉克中东部油气盆地的基础之上,详细分析典型油气田成藏特征,总结出迪卜迪拜盆地和伊拉克北扎格罗斯褶皱带石油地质条件形成整体上呈现南早北晚的规律,而区域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期次是主要的控制因素。其中,南部的迪卜迪拜盆地和中部的美索不达米亚盆地油气聚集成藏时期以晚中生代—古近纪为主,相对较早。北部的扎格罗斯盆地受晚中新世扎格罗斯造山运动的影响,油气藏最终定型较晚。另外,通过分析伊拉克中东部含油气盆地的成藏特征,指出北部的扎格罗斯褶皱带勘探潜力大于美索不达米亚和迪卜迪拜盆地,渐新统的砂岩是主要勘探对象。伊拉克中西部和西北部沙漠地区以发育古生界志留系的Akkas含油气系统为主。  相似文献   

3.
缅甸伊洛瓦底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伊洛瓦底盆地基础地质、石油地质和已知油气田特征综合分析,可知盆地具有多种成藏类型。古生新储、自生自储油气藏为盆地内的主要成藏模式。生烃向斜的位置和构造带走向控制油藏的平面分布,所处的构造部位及埋深控制油气藏的纵向分布。发育在逆冲断层上、下盘的冲断背斜是油气成藏最有利的圈闭类型。盆地目前认为有三套油气成藏体系,始新世以及渐新世-中新世成藏体系是已得到勘探证实的成藏体系;下中新统-中中新统成藏体系是尚待证实的成藏体系;上白垩统以及上白垩统-下始新统成藏体系是推测存在的成藏体系。由于技术、经济和政治的原因,盆地没有进行过系统勘探,总体勘探程度较底,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4.
贵州黔北地区页岩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气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尤为重要的一种,具有特殊成藏机理,其成藏需要特殊的地质条件,主要受控于泥页岩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成熟度、矿物岩石成分、压力和温度等因素。贵州黔北地区是我国南方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黑色岩系剖面露头良好,序列完整。具备有页岩气生成条件的泥页岩地层自下而上为震旦系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与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地层。通过地质条件与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系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暗色泥页岩分布面积广泛,厚度较大,有机质含量和热演化程度高,是最为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层位。  相似文献   

5.
民乐盆地白垩系地层较为发育,具有较高的油气勘探价值。在民乐盆地的地震资料基础上,结合地质资料,系统分析了民乐盆地的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早白垩世民乐盆地为走滑拉分断陷盆地,由西至东划分为西部斜坡、中央坳陷、东部斜坡3个一级构造单元。其中中央坳陷进一步划分为7个二级构造单元,其中3个凹陷、2个凸起、1个低凸起和1个次凹。构造演化经历了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喜山中期和喜山晚期四期改造。对该区的下一步油气勘探评价和选区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已有油气地质等资料分析,湖北省页岩气主要目的层包括下震旦统陡山沱组(Z1d)、下寒武统牛蹄塘组(∈1n)、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O3w-S1l)和下侏罗统(J1)等,重点介绍其地层沉积、岩性、地球化学特征,初步预测了页岩气藏有利区。与美国东部页岩气盆地相似,预示本区具有较大的页岩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
川东南地区古生界主要页岩层系热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区热流史和地层埋藏史的基础上,对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热演化进行了模拟。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在早志留世开始生油并进入生油高峰,在中志留世至早二叠世生烃缓慢并一度停滞,中三叠世进入湿气阶段,早侏罗世进入干气阶段,干酪根主生气期为中三叠世-早白垩世。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烃源岩在二叠纪开始生油,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为干酪根主生气阶段,晚侏罗世早期-晚白垩世早期为油裂解生气阶段。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是川东南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最有利目的层系。  相似文献   

8.
临清坳陷上古生界发育良好的烃源岩,由于其经历了多期次、不同规模盆地的叠合,其间又经历多期次的抬升、剥蚀与改造,上古生界烃源岩生烃过程十分复杂。录井和岩心资料表明,临清坳陷上古生界山西组和太原组发育有3类烃源岩:煤岩、炭质泥岩和湖相泥岩,其中以煤岩和炭质泥岩生烃条件较好。印支期是华北盆地古生界的一次生烃期,但演化程度不高,油气生成和排烃运移量有限;燕山晚期—喜山期的再次大面积沉陷背景下,发生二次生烃,其演化程度因后期古近纪的沉积、埋藏而不同。采用热模拟产烃率法估算了临清坳陷上古生界各主要凹陷的煤成气资源量。  相似文献   

9.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作为东北亚中新生代残留盆地群中最重要的盆地之一,是大庆油田外围勘探主力探区。绥滨坳陷烃源岩、储层发育,油气成藏期早,烃源岩以Ⅲ型干酪根为主,储层致密,具有良好致密砂岩气勘探潜力,但构造演化复杂,盆地在晚白垩系盆地遭受抬升剥蚀,原生气藏遭受破坏,所以恢复剥蚀前构造特征是寻找残留油气藏的重要手段,通过Ro、地层趋势等方法恢复了剥蚀厚度,指出了原生致密气藏的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0.
成煤期前加里东构造运动为晚古生代的成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煤期同沉积构造阶段,盆地基底在持续缓慢沉降的同时,河流搬运碎屑物质充填盆地而接受沉积补偿,基本上是一个补偿型盆地,沉积了石炭、二叠纪煤系;中生代晚三叠世开始到新生代第四纪止,先后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喜山晚期5次构造运动,决定了剥蚀无煤区和赋煤区分布、不同赋煤块段埋深的差异、煤层赋存状态和产状、煤层塑性流变和煤厚等煤层在三维空间中展布规律.通过对大地构造演化及区域动力学背景分析,为煤田预测和勘查规划提供必要的地质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