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色水电工程建设与实践是新时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转型的重要机遇。系统回顾绿色水电的国内外发展历程,综述绿色水电的概念与科学问题,通过水、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气候变化弹性和文化的多维管理,增加河湖生态系统恢复力,达到维系生态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并结合贵州省水电发展现状、环境影响以及绿色水电转型发展的挑战,展望了绿色水电在贵州省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运用"全面感知、真实分析、实时控制"的智能闭环控制理论,提出了以工程建设资源要素动态精准管理、业务流程数字化管理、工艺过程智能控制、实物成本精确分析、结构安全与进度耦合分析及联动调控的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为核心,以水电工程数据模型如大坝全景信息模型DIM为基础,以智能建造管理平台iDam为主体的智能建造技术体系,并对工程数据结构分解与编码体系、工程数据感知传输共享技术、iDam平台的系统架构与业务架构、智能建造工程绩效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通过统一规范的工程数据结构与编码体系,iDam平台可集成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基础数据、环境数据、过程数据和监测数据,为各业务模块服务;建立的基于工程技术和管理大数据的机理分析功能,可为工程建设的业主、施工、监理、设计、科研及运行等单位服务。智能建造初步实践表明,本文构建的技术体系是科学可行的,对基础设施智能建造技术与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为水电开发的大国,如何实现工程项目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已成为我国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必须首先考虑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我国西南、东南、东北、西北四个主要区域的代表性流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调查分析,从关注和控制主要影响因素考虑,识别了全国范围内绿色水电的影响因素,筛选出了我国绿色水电评价要素,并针对不同区域水能资源分布特点可能导致水电开发规模的不同,分析了小水电工程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效果,筛选出了小水电绿色评价要素。  相似文献   

4.
夏勇 《四川水力发电》2024,(1):111-115+122
面对金沙江上游水电工程建设环境复杂、施工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等技术与管理的挑战,遵循大型水电工程科学有序开发建设的理念,致力于水电工程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与管理体系的建设,以工程结构真实工作性态的安全为目标,对工程建设中的资源要素、管理程序、结构性态、进度计划进行实时动态分析和耦合仿真预测。笔者以叶巴滩水电站工程智能建设为例,运用当前最新科技和管理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有效解决了设计、施工和管理等难题,为引领精品工程创建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贺鹏 《人民珠江》2023,(S2):328-331
为了实现风电开发项目与生态环保协调发展,满足中国关于风电建设的规范要求,尽可能地减少山地风电项目建造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了“前-中-后”协调开展的生态环保绿色建造技术,在山地风电项目建造前运用生态工程管理技术,从工程建设中场地的周转、集中转运以及施工流程方面入手,通过生态少扰动技术尽量少破坏山地生态平衡,利用草皮剥离回铺技术促进项目建造环境生态早恢复,有效解决中国风电场站建造工程项目在高海拔地区、风力强、降雨量大、生态脆弱环境下,风电场站植被破坏恢复难度大、周期长等问题,调整场站长期以来的水土保持功能。将绿色建造原则和生态环保关键技术贯穿于山地风电场建造项目工程中,促进中国风电项目绿色建造水平大幅提升,保障山地风电场建造水土保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张志宏 《水力发电》2012,38(4):45-47,58
库什塔依水电站工程以"建设流域水电开发绿色环保示范电站、工程质量达到国内同类工程的先进水平,建优质工程及疆内水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最好水平"为工程建设目标,从工程建设安全、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环保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突出项目法人的核心主导地位,实现了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可控、在控。  相似文献   

7.
水电生态红线理论框架研究及要素控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电生态红线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创新型管理方法,科学指导水电开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水电生态红线研究现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构建了水电生态红线的理论框架,阐释了水电生态红线的概念、内涵、特征与基本原则,指出了水电生态红线的核心为规划红线、要素控制红线与管理红线的确定;同时就要素控制红线中——水电工程下游河道关键生态要素的控制阈值确定开展了初探,为开展水电生态红线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刘华亮  管峰  程义云 《人民长江》2012,43(20):102-106
受工程项目法人——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组建了长河坝、黄金坪水电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监理部,承担两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依据国家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施工安全管理技术规范等,认真履行施工安全监理合同义务和工作职责,并与各参建单位密切协作,实现了施工安全管理目标。通过两工程的实践,提出了水电项目法人委托专业、独立的施工安全管理机构,承担或部分承担项目法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工程安全管理模式,对水电工程安全管理和工程目标的实现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南地区山高谷深,水能资源充沛,但水电站坝肩开挖往往受到特殊地形地质条件、生态环境要求的影响,成为了制约水电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常见的坝肩明挖方式所面临的挑战,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窑洞式开挖技术的优缺点,并基于现有工程的实践应用经验,分析了窑洞式开挖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以及相应对策;聚焦于高寒地区水电开发的巨大潜力和水利水电技术的发展要求,分析了窑洞式开挖技术在高寒地区的应用前景以及推行坝肩智能化开挖的先天优势。研究成果可为推动大坝建设技术的发展,促进水电优质、安全、绿色、高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以水电清洁能源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绿色水电评估成为研究热点。基于国内外绿色水电研究现状,提出以国际绿色水电认证体系、我国现行技术标准为基础,从防洪、航运、能源、生态环境、移民生态补偿、库区文化景观补偿等角度出发,分析长江上游典型区域梯级水电工程建设、运行各阶段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提炼出具有完备性、独立性、代表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探寻我国绿色水电评价指标及其阈值。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试点评估,建立覆盖水电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保护-经济效益-社会影响评估体系,以保证我国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每个环节的“绿色性”,促进我国水电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水电工程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传统安全管理模型面临通信网络覆盖受限、实时远程监测、安全管理效率等挑战的问题。利用微波自组网技术,构建了水电工程智能安全管控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实时监测、智能预警等功能实现了安全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管控,提高了水电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黄河羊曲水电站工程为例,开展了智能安全管控系统例证。例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提高水电工程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可为水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2.
水电工程是兴水利、除水害以及有效开发水电资源的主要实现途径。水电工程在拦蓄调节洪水、改善河道行洪条件的同时,扰动了区域河流生境及生物多样性平衡。本文分析水电工程建设所造成环境影响,探索了相应保护对策。为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水电资源可持续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糯扎渡水电站绿色水电工程建设规划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环境保护管理、关键技术问题研究3个方面展开。介绍了糯扎渡绿色水电工程建设规划的意义、概念、指标和主要内容,并且概要说明了糯扎渡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实施绿色水电工程建设规划的基本情况。实践表明,规划及其实施对于糯扎渡水电站和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支持,也可以为我国水电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何林 《四川水力发电》2011,30(Z1):71-74
介绍了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保护的不利影响,分析了水电工程建设"三同时"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环境保护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为我国科学开发水电资源,建设生态水电、和谐水电,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的新要求下,为促进水电协调、绿色、共享发展,从流域统筹管理角度出发,对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数据校验体系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依托云服务、GIS、物联网、移动互联、流媒体和人工智能等多技术体系,建立了水电工程全过程环境监测管理平台,解决了数据采集的难题,打通了水电工程生态环境数据监测、传输、存储、分析、应用、管理的业务链,实现了对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各阶段环保措施设计、落实、运行情况的全过程智能监测,提供了一套促进水电工程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全新解决思路。经黄河上游梯级和丰满水电站试点工程验证,该平台具备良好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绿色环保发展理念的深入,在水电开发工程建设活动中,注重实现质量效益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逐渐成为提升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引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工程建设为例,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绿色水电站的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体系。着重阐述了"技术先进、质量优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及协作关系和谐"的一级目标架构,以及二、三级目标的内核,并介绍了建设猴子岩绿色水电站的实施规划与具体做法。对于促进水电资源合理有序环保开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较好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四川和西藏地区水电资源丰富,地处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地带,以青藏高原快速隆起为代表,山高谷深、边坡高陡,岩性构造复杂、高地应力、超深厚覆盖层、高地震烈度,滑坡、泥石流发育等,在这些地区进行水电开发,关键工程地质技术问题十分突出。本文对水电工程地质发展现状、专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水电工程地质专业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展望了地质科技未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对该地区水电工程地质工作的开展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预计东南亚建小型水电站的可用水电资源在6 700 MW左右。因此在这类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地区,小型水电项目会发挥重要作用。简述了小型水电工程的界定、重要性及其多样的融资模式。以东南亚水资源较为丰富的越南和菲律宾为例,对小型水电开发商所面临的机遇、多种多样的激励措施和挑战作了简要介绍,以期为东南亚其他国家小型水电工程的开发和利用借鉴。  相似文献   

19.
水电工程一般为发电、防洪、灌溉、航运、环保等综合作用工程,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全。为了加强水电建设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理顺关系,明确责任,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国家制定了许多有关的安全技术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安全强制性标准和安全技术行业标准等等。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灾区水电工程震损调查及分析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汶川地震抢险救灾之后,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组织开展了水电工程震损调查、大坝抗震安全复核、恢复重建规划及其他有关工作.调查了解了地震灾区水电工程震损情况,分析评价了震损程度、震害机制,以及建筑物及设施设备的震损特征.结合专家学者的意见,分析汶川地震带来的启示,认为在水电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要进一步增强工程风险意识,树立系统安全思想,通过增加工程容错功能,提高大坝抵御各种可能和不可预见的极端风险的能力.从水电开发规划、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水电工程防震抗震的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