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征,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给电网调度运行带来了诸多挑战。通过配置储能等主动应对措施来改善新能源的出力特性,从而接纳更多的新能源电力成为解决方案之一。然而,储能在新能源场站的应用存在运行模式不完善、经济收益模型不清晰和利用率低的问题。首先对风电场储能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了明确的分类;然后在优先确保本地电网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整个系统的收益最大化目标,提出了风储协同控制系统的控制架构和控制策略;最后将风电场的实际运行数据导入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模型中,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电力行业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责任和使命.电网对于新能源的要求逐渐从"友好并网"提升至"友好并网+主动支撑",新能源侧标配储能成为大势所趋.储能配置是储能应用领域的前端工作,目前储能成本仍然较高,如何实现最优的储能配置是首要需解决的问题.综述并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在新能源侧储能应用...  相似文献   

3.
电池储能系统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能系统作为能量蓄水池,可以很好地解决间歇性的风电并网问题。本文介绍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电池在风电场的应用案例,并提出了以下观点:储能系统应当成为风电等新能源建设的标准配置,可以通过储能补贴政策或将其成本计入新能源发电成本来摊平较高的储能成本。  相似文献   

4.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储能技术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能源互联网的特征,给出了广义电力储能的定义,提出了储能在能源互联网中的2种应用模式。对电化学储能、电动汽车、储热、储氢等将在能源互联网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储能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储能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关键应用技术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新能源发电和储能的协调规划和调度技术、基于储能的能源路径和能源分配策略、储能与能量转换装置的集成设计和协调配置、考虑储能的能源交易机制是储能在能源互联网应用中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碳中和"目标下,储能是新能源场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增加新能源风电场配置储能的收益,减少电网"两个细则"考核金额,该文提出以"两个细则"考核中的功率预测指标为约束条件搭建风储模型,确定新能源风电场站应对"两个细则"考核的储能系统优化配置方案。对西北地区某400 MW风电场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搭建点阵式风储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在储能配比为风电场容量的10%时,可以有效降低新能源风电场"两个细则"的考核金额,最大化风储系统的综合收益。该模型适用于西北区域存在电网"两个细则"考核的其他风电场,方法简单,普适性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越来越多的光伏、风电、地源热泵等新能源的接入,电网对高比例新能源的安全可靠并网及高效消纳提出了更高要求。储能作为分布式能源重要的能量调节单元,参与新型电力系统的管理、调度、优化作用愈加明显。将参与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响应的储能作为统一资源进行研究,来解决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响应、新能源消纳等问题,以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在分析客户侧储能调控策略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能源互联为基础的用户侧分布式储能规模化应用系统,利用网间较为分散的储能资源,希望可以为电力负荷调度的优化以及分布式储能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提供相应的参考与借鉴,以实现区域自治的需求响应。通过该研究,可为可再生能源高效消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以风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迅速提升,风电场、光伏电站出力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给电力实时平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配置合理规模的储能可以保障经济性并提高新能源利用率。为此,针对容量已知的新能源电站,提出了一种配套储能和传输线路容量协调优化配置的机会约束规划模型,以储能和传输线路建设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以年新能源弃电率不超过规定的指标为机会约束。由于机会约束非凸且缺乏显式表达,基于条件风险价值将机会约束对应的可行域保守转换为线性约束,得到易于求解的线性规划问题,并量化分析了规划方案对新能源场景概率分布的鲁棒性。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规划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考虑新能源消纳能力的储能和传输线路容量配置问题,通过合理配置储能可以降低传输线路的容量从而节约总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加,以及新能源发电配置定量储能的政策陆续出台,电化学储能发展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本文首先从电化学储能电池本体技术、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储能系统运行控制策略3个方面阐述了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然后基于已实施的新能源储能项目典型案例,分析了当前新能源发电侧储能的应用方向、实现功能及技术特点,并提出了储能在新能源发电侧的主要应用功能和技术研究趋势;最后对储能技术在未来新能源发电侧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了4个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集中式并网,新能源的消纳难题愈发突出。作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储能的规模化应用有利于提升系统的灵活性、经济性及安全性。然而,当前综述多是侧重于对储能技术归纳总结,很少对储能规划方法,特别是大规模储能在源-网侧配置方法进行全面的梳理。因此,首先对大规模储能纳入电力系统规划后整体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并分析储能的引入对规划问题建模的影响;然后,分别从大规模储能源侧/网侧规划以及考虑大规模储能的源网协调规划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探讨当前大规模储能规划的重点问题,并对其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储能装置的利用可以提高新能源的消纳,对调整能源生产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现今储能在消纳新能源中存在功能利用单一问题。提出了同一储能装置分时段对系统负荷进行削峰填谷和提高新能源出力预报精度的综合利用方法和相应的控制策略,同时构建了储能综合利用各功能的效益评估模型,并采用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对模型了进行优化。最后应用Matlab/Simulink进行算例仿真,结果表明储能的综合利用收益比均比同等单一功能利用收益高,提高了新能源消纳,并且使新能源发电更安全、稳定地服从系统调度。  相似文献   

11.
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和众多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给电力系统运行与规划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储能是电力系统实现高比例新能源发电消纳不可或缺的资源。首先简要分析主要储能类型的转换原理、技术优缺点、适用范围,重点探讨了热能储能以及电制氢气、电制天然气等储能技术。在此基础上,对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储能系统在发电、输电、配用电以及多能源系统互联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最后对储能应用面临的挑战和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山东电网可再生能源比例不断升高,电力系统面临安全稳定运行压力加大、新能源发电消纳困难、高峰供电不足等问题。储能系统具有高效率、快速充放电、响应时间短等诸多优点,是构建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是提升电网安全运行能力、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优化能源传输的重要方法。结合山东地区电力系统现状和当前储能支持政策,从调频、调峰、跟踪计划出力、减少弃风弃光率等四个方面分析适合储能发展的应用模式,研究探索储能在山东电网发展的适用性、经济性和容量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储能的应用能够改变我国传统供能用能模式,对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消费侧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储能的发展已经受到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电力系统、新能源、交通等多行业、多领域的普遍关注和支持。储能的成长不再是一个孤立技术的发展,它已经在近期发布的多个国家政策中被定义为能源、特别是新能源以及电力系统的支撑技术和重要组成部分。储能系统在大型地面可再生能源电站、输配侧、以及用户侧的  相似文献   

14.
近期,围绕能源与电力发展,多个重磅政策相继出台。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11月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并提出要集中力量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特别是新能源并网技术和储能、微网技术上取得突破,全面建设"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电网系统调节能力,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发展先进高效节能技术,抢占能源科技竞争制高点。我国储能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应用市场不断扩大,企业参与热情日益提升,对于储能技术发展的重视程度也正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陈霞  张巧 《电池》2022,52(2):240-241
<正>1 储能行业专业英语应用的重要价值储能技术作为新能源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并网技术缺陷、新能源动力的应用需求等,都对储能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推动储能行业的发展,对解决新能源发电随机性和波动性、推动电动汽车发展、促进产业能源技术革新等均有重要作用。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储能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急需大量专业人才,吸取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创新发展我国自主产业。  相似文献   

16.
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匮乏和环境的日趋恶化驱动着新能源的发展,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性的新能源并网发电,具有天生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给电网调节控制增加了较大难度。首先阐述了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大功率双向换流器、电池管理系统等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新能源输出,减少对电网的冲击;然后给出了比亚迪储能在欧美市场中的电网调频、调峰服务等成功案例,对我国的储能系统商业模式研究和规模化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最后,结合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从能源的获取、存储、使用三大环节逐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通过创新的技术和新能源产品帮助人类实现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氢储能系统受地理、气候条件限制较小,在构建面向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风-储混合系统中极具发展潜力.然而,由于风电场的出力具有不确定性,氢储能系统需要在储能、释能、热备用等工况下频繁切换,内部热能供需平衡也呈现出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其响应速度甚至实际可用容量.为此,设计了考虑热平衡的风-氢混合系统,构建了考虑电解槽、燃料电池间歇工作模式热平衡的氢储能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风电场功率的不确定性和氢储能系统的投资成本,提出了考虑热平衡不确定性的风-氢混合系统氢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方法.采用分布鲁棒方法对风电场功率的不确定性进行建模,并将其转化为一组线性风险机会约束进行求解.基于实际风电场数据构建算例,对所提模型和方法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 表明,氢储能系统中电解槽和燃料电池的散热系数对系统实际可用容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风-氢混合系统的氢储能容量配置中考虑热平衡约束可以有效提升氢储能系统的实际可用容量和混合系统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占比逐年增加,电网稳定性要求与新能源波动性的冲突愈发凸显,新能源侧标配储能成为解决冲突的重要手段,各地也相继出台了新能源配备储能的相关政策,新能源发电侧配备储能系统的场站逐步增多,为提升新能源发电侧储能系统的深度利用率,提出了储能系统自治运行的协调控制策略。所提策略依据储能系统的现有应用方式,结合一次调频场景、自动发电控制场景、功率预测场景、储能充放电场景,设计了总体技术框架,并进一步探究了各场景下的协调控制策略。通过搭建仿真系统对协调控制策略进行论证,仿真结果表明结合应用场景设计的协调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储能系统的自治运行,显著提升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9.
《供用电》2021,(6)
正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能源目标建议,我国将继续致力于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进一步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助力中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储能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支撑技术。储能作为优质的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资源,其并网与运行控制技术是充分发挥保供电、保安全、促消纳三方面重要作用的前提,成为了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研究多类型储能系统控制、储能电站并网运行与调度管理、储能系统状态感知与评估、储能系统安全管控与可靠性分析等,可为储能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灵活性等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国家能源转型政策,促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亟需大力发展新型储能技术。新能源+储能将不可控的新能源变为可控,是当前破解新能源发展瓶颈的有效措施。但由于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在新能源集中片区的储能电站经常是大发、满发,导致上网断面存在24小时重载的情况,此时储能系统如采用固定的充放电管理模式,电网运行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研究新能源集中片区的储能系统管理新模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