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某300 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采用炉内喷钙、SNCR、预电除尘器和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的烟气净化路线,满足最新的超低排放要求。以该300 MW CFB锅炉为对象,分别对不同工况下不同烟道位置的SO_3浓度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原始SO_3浓度随锅炉负荷升高而降低,负荷升高促进了预电除尘器对SO_3的捕集,但不利于半干法脱硫装置对SO_3的脱除;炉内脱硫减少了原始SO_3的形成,但提高了飞灰的比电阻,降低了预电除尘器的SO_3脱除效率; SO_3的形成和脱除基本不受煤种的影响,不同工况下半干法脱硫装置对SO_3的脱除率达到了95%以上,与预电除尘器相结合,可脱除锅炉燃烧产生的95%~97%SO_3;采用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的技术路线,最终SO_3排放浓度低于1. 2 mg/m3,完全消除了"蓝烟"现象。  相似文献   

2.
采用安大略法对3台典型工艺路线的机组烟气汞浓度进行测试,研究超低排放机组汞排放水平和电除尘器、高效湿法脱硫装置、湿式电除尘器及烟气冷却器等污染物控制设备的协同脱汞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超低排放改造后,燃用低汞煤的机组汞排放浓度为1.06~3.13μg/m3,总汞脱除效率为67.9%~88.7%;电除尘器的总汞脱除效率为24.5%~33.3%,其中颗粒汞和氧化汞的脱除效果较好,元素汞的脱除效率相对较低;湿法脱硫装置的总汞脱除效率主要取决于烟气中氧化汞的占比,测试机组脱硫系统总汞脱除率为52.6%~63.1%;湿式电除尘器的脱汞效率为59.2%,其中氧化汞具有较好的水溶性而几乎全部被脱除;烟气冷却器在回收冷凝水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协同脱汞效果.  相似文献   

3.
湿法、半干法和循环流化床炉内脱硫技术的脱汞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安大略方法对两燃煤电站安装的烟气湿法脱硫装置和新式整体半干法脱硫装置前、后的烟气进行采样,并且对循环床燃煤电站ESP前、后的烟气进行采样,应用美国EPA标准方法测定了烟气中Hg~、Hg2+和HgP的质量分数,应用全自动汞分析仪测定固体样品中的汞质量分数.由汞平衡得出各个环节中的汞所占的份额,分析了湿法、半干法和循环床炉内燃烧脱硫技术脱除烟气中汞的特性.结果表明:在煤粉炉燃煤电站中,烟气中的汞主要以气态汞的形态存在;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电站中,烟气中的汞主要以颗粒态的形态存在.通过计算各种灰的富集因子可知,汞在底灰中是耗散的,在DC灰、ESP灰、混合灰和脱硫产物中是富集的.在脱除烟气中汞的性能方面,循环床炉内燃烧脱硫技术的脱汞率分别大于新式整体半干法脱硫系统和烟气湿法脱硫系统的脱汞率,且新式整体半干法脱硫系统的脱汞率大于烟气湿法脱硫系统的脱汞率.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石灰石脱硫+炉外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除尘一体化系统在不同负荷下,锅炉出口和布袋除尘器出口烟气中SO_2和SO_3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对某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锅炉出口原烟气中SO_2质量浓度随锅炉负荷的增加而减小,SO_3质量浓度随锅炉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在炉内氧过量及二次风分级送入的情况下,炉温和流化速度是影响炉内SO_3质量浓度的重要因素,导致在大于75%锅炉负荷后SO_3质量浓度增加趋势明显增大,100%锅炉负荷时达到18.5 mg/m~3;在炉外烟气半干法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一体化系统中,消石灰、再循环脱硫灰、工艺水等的协同作用使净烟气中SO_3质量浓度降至1.4 mg/m~3以下,表明炉外半干法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一体化工艺具有良好的负荷适应性和脱除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进昌 《工业锅炉》2013,(1):58-59,62
循环流化床工业小锅炉由于出灰量大,飞灰颗粒细,常规的麻石水膜脱硫除尘塔已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烟尘排放国家标准要求,利用湿法电除尘器高效除尘除雾性能,在保留麻石塔脱硫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湿法电除尘器用于脱除麻石塔逃逸粉尘和酸雾,从而实现循环流化床锅炉烟尘超低排放。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烟煤与石油焦混燃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汞的迁移排放特性,采用安大略法(OHM)对机组布袋除尘器(FF)前后和湿法脱硫装置(WFGD)后的烟气进行取样,并同时对入炉燃料、飞灰、脱硫浆液、清洗水、石膏和脱硫废水进行了取样并分析。通过汞的质量平衡核算得到了汞在燃煤副产物中的分配比例以及汞的迁移排放特性。结果表明:飞灰中排放的汞占总汞排放的62.31%,大约30.38%的汞排放到大气中。FF可以高效地脱除颗粒态汞,对总汞的脱除率可达67.36%。WFGD对可溶性的二价汞脱除性能较好,对总汞的脱除率达24.24%。单质汞的排放因子远大于氧化汞,说明电厂大气汞的排放主要以单质汞为主。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CFB)的空气预热器和烟气处理设施对SO_3的脱除作用,利用控制冷凝法分别对装机容量在150~330 MW之间的10台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空气预热器对SO_3的脱除率受空气预热器烟气出口温度的影响,在6.7%~36.5%之间,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SO_3脱除率高于管式空气预热器;布袋除尘器和电袋除尘器对SO_3的脱除率在40%以上;静电除尘器的SO_3脱除率在6.1%~10.8%之间;湿法脱硫的SO_3脱除率在41.7%~73.4%之间,其中双塔双循环的SO_3脱除率最高;炉外CFB半干法脱硫的SO_3脱除率达89.7%~97.9%,测试条件下炉内干法+炉外CFB半干法的工艺能使脱硫出口SO_3降至0.3 mg/m~3以下。  相似文献   

8.
860MW煤粉锅炉汞排放及其形态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 Ontario-Hydro method(OHM)、汞连续测量仪(Hg-SCEM)和 EPA 固体吸附剂法(Appendix K)测量了860 MW 燃煤电站锅炉烟气中汞排放及其形态分布,并基于煤、黄铁矿、底灰、飞灰、脱硫浆液和烟气中的汞含量,分析了汞在燃烧产物中的质量平衡.结果表明:OHM 和Hg-SCEM 汞测量方法可以用于监测燃煤电站的汞排放,其相对测量偏差小于20%;烟气中总汞的排放浓度随着入炉燃料中汞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对于高褐煤掺烧比例的电站锅炉,烟气中元素态汞占总汞比例为48.6%~77.7%,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可以脱除90%以上的氧化态汞,电除尘器和湿法烟气脱硫装置的汞脱除效率分别约为15%和34%.  相似文献   

9.
简要说明锅炉烟气净化装置改造的必要性,并对当前可用的超低排放技术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详细介绍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法同时脱硫脱硝和除尘超低排放技术。项目改造后,实现了排放烟气中SO2、NOx及烟尘的浓度远低于国家要求的超低排放值。所采用的DSC-M干式超净+同时脱硫脱硝除尘装置具有较优的技术和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为响应国家号召,减少火电厂排放及污染,全国大部分燃煤机组已相继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某电厂48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根据自身运行特点,采用了"炉内脱硫+SNCR+半干法"超低排放技术,脱硫效率及脱硝效率分别高于98.7%及82.4%,实现机组超低排放运行。通过燃烧调整及运行维护调试,机组投运的钙硫比及氨氮比分别达到设计值(4、1.6),锅炉实现高效稳定运行。经理论分析及试验佐证,若炉内喷钙脱硫系统高效运行,炉后半干法系统不需要投入消石灰,只需喷水增湿即可实现锅炉SO_2的超低排放,每年可节约环保投运成本224万元/台。  相似文献   

11.
6102BQ柴油机排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摘要本文研究了6102BQ型柴油机排气中有害气体和微粒的排放特性.测量了不同喷油提前角时的发动机十三工况废气比排放量,并对微粒排放量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目前参照我国十三工况法进行试验和计算比较合适.按照十三工况法进行了微粒排放试验,着重研究改变喷油提前角对No_x、微粒质量和微粒成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喷油提前角从21°CA减少到18°CA时,NO_x排放量明显减少,十三工况比排放量降低27.5%、微粒质量浓度平均增加9.1%,微粒中碳的含量随提前角减少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全面分析了二氧化碳减排的国际、国内的各大措施,包括:国际气候变化协议体系、国际区域间碳排放交易体系等国际措施,征收碳税、企业间碳排放交易体系、政府补助等市场化手段,森林减排、地质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开发新能源等非市场化手段。通过对这些措施的特点研究、可行性分析和利弊比较,为二氧化碳的减排提供了优化选择的前瞻性思路,并指出国际间的合作与国内政策落实应当有机结合,市场化与非市场化手段需要相互渗透,各大减排措施的合理有效利用,逐步实现国家乃至世界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利用分光成像系统,实时收集O2/CH4同轴射流扩散火焰辐射发光信息,重点讨论火焰中3种激发态自由基组分(OH*、CH*和C2*)的发光特征.探讨3种激发态自由基的产生机理;分析OH*、CH*和C2*的辐射强度随氧气/燃料当量比的变化,及其沿扩散火焰轴向分布特征等.结果表明:激发态自由基均由化学激发途径产生,其辐射发光为化学发光;OH*辐射发光强度随氧气/燃料当量比变化显著,可采用[OH*]/[CH*]表征当量比变化;OH*辐射强度可以作为扩散火焰化学反应区及高度的表征.  相似文献   

14.
空气分级对燃烧室燃烧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燃烧气体燃料的工业用直流式燃烧装置为射流进气,采用空气轴向分级的燃烧组织方式,使用多孔板火焰稳定器稳定火焰.实验在一定的燃料流量和一定的空气总量下,改变两级空气的配比,采用testo360烟气分析仪分别测量燃烧室出口截面的温度、NOx和CO的排放量.通过对两级空气不同配比情况下燃烧室出口截面温度、CO和NOx排放量的分析,得到两级空气不同配比对燃烧和污染物排放影响的规律.此外,初步探讨了一级燃烧区长度对燃烧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发动机试验台架,进行了负荷特性和外特性试验,研究了加装柴油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催化型柴油机颗粒过滤器(catalyzed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  相似文献   

16.
以一台点火式电控发动机为研究对象,甲醇裂解装置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管上回收废气余热,进行了甲醇裂解气在点燃式发动机上应用燃烧的排放性能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通过甲醇裂解气在发动机上的稀燃,其动力性较之原机稍微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仅为5%;甲醇裂解气发动机利用回收废气余热以及稀燃条件减少泵吸损失的优势,对比与原汽油机经济性有较大的提高.同时,稀燃可使NOx排放较原汽油机降低90%;与汽油机CO对比,降低了50%左右,而HC排放接近汽油;此外,甲醇裂解气发动机尾气中的非常规排放物甲醛的体积分数低于汽油机,经过尾气处理后,甲醛排放接近零排放,原机三效催化转化器对甲醛的消除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排放测试结果对我国摩托车排放状况进行了介绍,并对未来排放法规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8.
郭建科 《能源研究与信息》2015,31(3):148-153,158
中碳强度指数是为全国节能减排行业提供一个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为载体的指数系统,可有效反映时间序列上地区或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变化.2005—2011年中碳强度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按中碳强度指数将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分为五类,其中:大部分地区的指数均集中在0~100之间;指数高于100的四类和五类地区主要是煤炭生产大省和西部欠发达地区;而指数低于0的一类地区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采用对数均值迪氏分解(LMDI)法分析陕西、贵州两省碳强度的影响因素时发现,能源强度下降是其碳强度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结合"十二五"各地区的减排目标,预测了各省级行政区在剩余年份达成目标的压力,结果显示,我国的碳减排任务艰巨,其中内蒙古、宁夏等省份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  相似文献   

19.
分析天然气发动机尾气中污染物控制方法,对比天然气发动机满足国六排放标准不同排放技术方案的优缺点,确定理论空燃比-三元催化-废气再循环技术方案是当前天然气发动机排放的最优技术方案。通过发动机台架进行冷、热态全球统一态测试循环(world harmoized transient cycle,WHTC)排放试验以及实际道路排放测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使用该技术方案的天然气发动机污染物排放量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前,通用的量化二氧化碳排放方法是IPCC排放因子法,但IPCC的排放因子是否适用于我国的排放源有待商榷。利用现场监测的烟道内的温度、压力、二氧化碳浓度、一氧化碳浓度、烟气流速、水蒸气体积百分比等参数,采用质量比法、时间比法、负荷法以及IPCC排放因子法等多种方法,对某企业不同时间段内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进行量化。结果表明,如果国内企业采用国际通用的量化二氧化碳排放方法,则得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偏大。为了能更准确地获得燃烧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需要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质量比法与IPCC排放因子法的量化结果,其准确性严重依赖于燃料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不推荐采用。时间比法的量化结果虽然优于质量比法,但不适合用于量化较长时间段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负荷法由于考虑了负荷的影响,其量化结果更为可靠。建议企业通过监测手段,采用负荷法量化燃烧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了尽可能减小由客观因素带来的排放量的不确定性,建议选择不同时间段、不同工况多次监测量化燃烧排放源某年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