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西兰典型雨水管理政策剖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雨水利用事业,除技术支持以外,还需要完善的雨水利用制度和管理措施。介绍了新西兰雨水利用政策的整体框架及雨水管理政策,如雨水基础设施政策、私人地区雨水管理政策、雨水排放和处置政策、雨水灾害与地表径流政策、河流管理政策等。其次介绍了新西兰的雨水管理,主要包括洪水管理、河流管理、污染物管理等。在对新西兰雨水政策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城市雨水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国景观设计中雨水管理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通过蒸发、渗透、径流的共同作用来完成对雨水的管理.美国雨水管理理论认为雨水管理应该模拟自然界的雨水管理过程,根据暴雨的发生率、质量、频率、持续时间和暴雨量等进行分流设计.雨水管理的过程包括收集、截留传送和容纳.每个过程通过艺术化的雨水设计,使雨水管理设施不再是简单的排水设施,而是具有多种价值、多种功能、多种属性的福利设施和娱乐设施.结合2个实例介绍了美国雨水管理和雨水艺术设计的理论,为我国雨水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上海中心城区市政排水系统存在的雨水强排水、雨水排水标准偏低、雨水排水污染严重和排水管道维护水平偏低等问题。结合国内外城市雨水排水管理在法律、技术、经济和管理层面的先进经验,梳理了当前上海市政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管理现状。从完善市政排水系统、削减暴雨溢流污染、改善排水管道维护和城市雨水利用等四方面,归纳了上海中心城区近年来开展的较为有效的市政排水系统雨水排水实践。  相似文献   

4.
雨水利用是建筑给排水综合利用中的一种新的系统工程,具有良好的节水效能和环境效益.本文就雨水收集利用的现状,介绍了住宅小区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意义和可行性.从收集系统,存储方式、小区路面雨水收集等方面提出了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和利用的基本方法,以及雨水利用带来的可观效益.  相似文献   

5.
根据阜新雨水特点,对建筑小区雨水水质、水量进行分析,选择了小区雨水利用模式,比选确定了建筑小区雨水管道系统和雨水处理的工艺流程,研究结果可为北方建筑小区雨水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居住区雨水收集利用设计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不断加剧,雨水作为一种干净、经济、方便的绿色水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随州市某小区的工程概况、自然地理气候,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雨水收集利用方案。针对屋面雨水和道路雨水水质的较大差异,道路雨水流入集水槽过滤后.与屋面雨水汇合进入收集管网;进行月均水量平衡计算,保证雨水资源利用率;采用A—RUS—WFF系列雨水处理系统,经济高效、环保节能。通过分析,探索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措施和新途径,以期为绿色建筑雨水收集利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镇江市的雨水公园为例,分析了雨水公园的设计要点,从雨水利用路径设计、LID设施设计、功能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总结,指出雨水公园的设计目的就是让雨水处理功能与传统公园的景观、娱乐等其他功能取得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雨水基础设施的景观化与造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雨水基础设施是承载雨水收集与排放的构件设施,其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自工业化生产以来就被逐渐淡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中的一道景观,和城市美学与文化取向的表征,雨水基础设施构件的艺术性和景观化需要被关注和提升.同时,在水资源缺乏下雨水收集和雨水利用的生产性功用已逐渐得到重视和普及,而雨水利用的非生产性功用,如雨水储留、改善环境景观和调节局部微气候等尚需更多地重视和关注.探讨了雨水口、雨水管和排水沟渠的景观化设计,以及通过雨水花园的造景系统实现雨水利用的非生产性功用和环境友好型的雨水造景系统.  相似文献   

9.
低影响开发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植物选择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佳  王思思  车伍 《中国给水排水》2012,28(21):45-47,50
低影响开发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是应对城市雨洪问题的有效理念和技术体系。植物对雨水的滞留、净化、下渗,以及雨水设施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的发挥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首先总结了植物在雨水设施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概括了不同雨水设施内植物的选择原则与设计要点,并列举了一些适宜北京地区雨水设施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0.
吴建宇 《城市建筑》2013,(12):297-298
本文总结了渡江战役纪念馆给水、污废水和雨水各系统的水源、水量、系统形式,重点介绍了该项目屋面雨水系统和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