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于渤中A凝析气田深层变质岩潜山内幕,常规基于反射波处理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品质差,难以有效预测内幕裂缝储层展布规律。而散射波场信息能够刻画地下非均质地质体,较好地反映潜山内幕裂缝、断裂。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滤波的叠前散射波分离方法。通过叠前共炮检距域道集分析,确定散射波与反射波的形态特征差异,即时距关系差异,并利用这一差异构建直线形结构元素,沿空间方向做形态滤波,得到反射波。将反射波从原始波场中减去,就获得了散射波。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形态滤波的叠前散射波分离方法得到了相对完整的散射波场,散射波提取精度高,有效改善了复杂地质体的成像效果;实际资料应用表明,散射波成像结果提升了潜山内幕裂缝储层表征效果,为渤中A凝析气田井位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现有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及其研究与应用现状,其中包括岩石物理性质分析和散射波场特征分析等基础研究、区域普查地震技术、二维和三维地震成像技术及井下地震勘探技术。指出反射波地震方法是目前金属矿地震勘探的主要方法:国外使用的主流方法是在利用反射波成像处理技术得到的实测成果数据体中,采用强散射特征分析等属性分析方法圈定矿体;国内主要是利用常规反射波方法进行资料处理,在反射剖面上利用散射波概念进行地质解释。同时指出,金属矿勘探所涉及的特殊地震地质条件使得金属矿地震勘探问题落入地震波散射领域,而现有技术中缺少从散射观点出发进行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的理论与配套技术。进而强调研究基于地震波散射理论的散射波地震技术是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当地震波入射到地下时,地层介质中反射波和散射波同时存在,用单一的反射理论或散射理论来描述介质的空间结构都是不全面的。特别是结构十分复杂的浅表层介质具有强烈的不均匀性,是散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采用散射波地震勘探技术来研究其波场特征更具合理性与针对性。工程勘查中目前应用的地震散射剖面法(SSP)以地震散射理论为基础,通过反射与散射的混合模型来解析地下空间结构,有利于提高浅表层小尺度离散地质体勘查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能力。SSP法在隧道路线方案比选工程勘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地表和地下复杂程度及震源能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SSP资料的探测深度和信噪比均优于常规反射地震资料;工程钻探结果印证了SSP法所获信息的可靠性。散射波地震勘探技术在工程勘查应用中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油气地震勘探中低信噪比地区复杂近地表结构的精细地质调查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基祥  王平  林蓓 《中国石油勘探》2006,11(4):61-66,79
随着对地下非均匀介质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能力的不断提高,地震波成像技术不断取得进展,在复杂构造区域,尤其是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区,传统的反射波勘探遇到明显挑战。这种情况下,散射地震勘探技术可能是未来技术发展的一种方向,逆散射成像技术将发挥其核心作用,尤其在近地表散射噪声分离、不均匀介质速度分析和复杂构造成像等方面将有所作为。从概念、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对逆散射成像方法进行介绍,重点展望它在复杂构造成像等方面的潜力,为散射地震勘探的实现提供前期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5.
裂缝性油气藏是目前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勘探开发目标,常规叠后地震数据预测裂缝效果差,无法满足裂缝性储集层识别的要求。为此,建立了一种基于扩散滤波的地震反射波波场和散射波波场相对分离方法,通过调节扩散系数和迭代次数,把叠后地震数据体分离为反射波波场和散射波波场数据体,并在散射波波场数据体上提取相干、曲率、蚂蚁体等地震属性,进行裂缝性储集层预测。在松辽盆地基岩风化壳裂缝性储集层和四川盆地茅口组裂缝性储集层进行裂缝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裂缝性储集层的预测结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大庆探区基岩风化壳裂缝性储集层2口钻井验证该方法预测储集层符合率达到67%,应用效果好,可供同类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和井位部署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散射成像数值模拟的地震采集参数论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基于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论证地震采集参数技术,是保证地震采集设计科学化、实用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地震数据采集参数论证软件都是基于反射波的射线理论,但在构造复杂、地层倾角较陡或岩性横向突变时,在地表往往接收不到反射波,但可以接收到不均匀体产生的散射波,因此可以考虑基于散射波的地震成像。对基于地震散射波成像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勘探目标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的正、反演,进行了地震采集参数的论证和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并对优化设计的观测系统和老观测系统的三维偏移剖面进行了对比。应用实例说明,通过论证的优化观测系统,能大大改善剖面的品质,对地下复杂地质体精确成像。  相似文献   

7.
史恒  刘洪  高星  丁仁伟  王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4):668-673,682,518
砂体、尖灭、缝洞和小断层等非均质地质体是石油地震勘探非常重要的目标。由于受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的限制,常规的叠前时间偏移一般不易识别这类小尺度的非均匀地质体。而非均匀地质体散射波异常发育,因此利用散射波识别非均匀地质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散射波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方法,利用反射波和散射波的走时差异提取散射波并进行成像,从而识别非均匀地质体。数值试验和实际资料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小尺度非均匀地质体,可为后续的地震资料解释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地震波散射的概念、散射波特征、散射波与反射波的区别等散射波地震方法的基础内容,分析了金属矿地震波场复杂的散射特征。对散射波地震方法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评述,指出散射波资料采集和成像技术是目前散射波地震方法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总结了散射波资料采集的要求和处理难点。特别强调了已有的较为成熟的反射波成像技术不能直接用于散射波地震资料处理,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散射波成像技术研究。研究表明,基于等效偏移距的偏移方法(EOM)在速度分析和偏移成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散射波成像方法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地震勘探是一项以地震采集技术为基础的系统工程。变革地震采集技术既是采集装备升级、波场理论创新的发力点,也是解决地震处理、解释技术问题的源头。地震勘探发展历程体现了采集装备能力提升、地质需求驱动、波场理论拉动的作用,其中,地震采集技术既充满活力,也面临着深刻的挑战。面对小尺度、非层状、非均匀介质成像问题,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共中心点叠加为特征,采用稀疏、规则、单一观测系统的反射波地震采集技术越来越显示出不适应性,为适应小尺度、非层状、隐蔽性目标成像要求,以共中心点离散化为特征,采用随机、遍历性、多观测系统的散射波地震采集技术势在必行。作为散射波地震采集技术的理论基础,随机理论及概率波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花岗岩基岩潜山缝洞型储层的预测存在成像精度低、裂缝预测结果多解性强且分辨率低、洞穴地震响应弱等问题,制约了其内部油气藏的勘探效率。以乍得Bongor盆地Baobab潜山为例,基于全方位局部角度域深度偏移处理方法,应用角度域分解与成像,获取地层真实角度域信息,提取全方位共反射角道集和全方位共倾角道集,以提高潜山成像的精度和裂缝、洞穴预测的准确率。以潜山缝洞型储层发育地质模式为指导,采用全方位共反射角道集预测Baobab潜山的裂缝发育强度,有效提高了裂缝的预测精度、降低了裂缝预测的多解性。对全方位共倾角道集资料进行散射成像处理,加强了超出地震分辨率的几何特征,突出了小尺度地质体的不连续性,可在地震剖面上较清楚地识别溶洞。研究方法在Baobab潜山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在缝洞型花岗岩基岩潜山储层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辽河坳陷变质岩潜山内幕油气成藏规律初探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从形成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的基本条件入手,提出"优势岩性"的概念,认为变质岩潜山中"优势岩性"可以成为储集层、非"优势岩性"成为潜山内幕的隔层。原岩恢复研究发现辽河坳陷部分地区的非储集岩(角闪岩类)的母岩为沉积岩,角闪岩继承了沉积岩母岩的层状结构形成潜山内幕层状隔层。在此基础上对辽河坳陷的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进行分析,提出了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具有层状结构,建立了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的成藏模式。在潜山油气勘探中提出"岩性选优势、山内寻隔层、内幕探油藏"的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勘探思路,为辽河油田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的勘探提供认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岩潜山风化壳是油气勘探重要领域,但基岩潜山一般埋藏较深,地表、地下构造复杂,导致地震成像困难,地震振幅难以保真,风化淋滤带储层预测难度大.为了准确刻画基岩潜山风化淋滤带储层,采用从近地表出发的整体速度建模技术和保真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提高了复杂构造区地震资料成像准确性和保幅效果;针对基岩潜山风化淋滤带的分层特征,将地震...  相似文献   

13.
正确理解地震反射特征的地质意义是潜山储层预测的基础和关键之一。针对蓬莱9-1花岗岩潜山平缓的顶面外形和内部倾斜反射结构特征,利用三维地震、钻井等资料,通过正演模拟,从潜山风化壳特征入手,开展花岗岩潜山地震反射特征分析与储层解释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潜山遭受强烈的风化淋滤作用,垂向具有分带性,储层主要发育于砂砾质风化带;花岗岩内部倾斜反射结构为裂缝带的响应,受花岗岩岩性、构造作用的控制;裂缝带是风化壳储层发育的基础,只有倾斜反射结构发育区才能发育有利的风化壳储层;潜山顶面反射波振幅强度与风化壳储层发育程度呈负相关,综合潜山顶面振幅强弱和内部倾斜反射的发育程度,可以预测有利储层的分布;潜山顶面弱振幅、内部密集倾斜反射结构区主要位于花岗岩体东侧边界大断层附近,是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区。该方法可为蓬莱9-1油田花岗岩潜山油藏后续开发和类似潜山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潜山油气藏勘探理论与实践 ——以辽河坳陷为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近年来,辽河坳陷潜山油气藏勘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由寻找成藏条件相对明显的高、中潜山向寻找埋藏更深、更隐蔽、更复杂的低潜山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勘探转变.从基底构造活动、潜山类型、岩性及储集层特征、生烃系统、输导体系等多角度探讨了低潜山和潜山内幕油气成藏条件;同时,充分考虑潜山内幕油气藏的特点,紧密结合勘探实践,从潜山与油气的关系入手重新建立潜山内幕油藏实用分类方法,大大拓宽了潜山找油领域,形成了具有低幅度、多期裂缝、多油源充注特点的潜山内幕目标成藏模式.通过对辽河坳陷低潜山及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理论的研究与勘探实践,2001-2006年,低潜山和潜山内幕累计上报三级储量分别达2.54×108t和1.76×108t,为辽河油田增储稳产作出了重大贡献.图7表1参2Z  相似文献   

15.
变质岩潜山储层非均质性强,如何有效地预测裂缝分布、寻找储层发育有利区域是制约变质岩储层高效勘探开发的主要因素.在裂缝发育区,地震波传播速度下降、振幅增大、能量显著增强,储层岩性影响地震反射特征.物理模拟实验分析表明,地震反射为一组裂缝的综合响应,代表的是一个裂缝带,而不是单一裂缝,裂缝角度与地震反射角度基本一致.文中通过井震结合的地震波组特征分析,建立了5类地震波组特征与裂缝发育模型,提出了利用地震资料直接识别变质岩储层裂缝的新方法.该方法在大民屯凹陷变质岩潜山勘探开发中得到应用和验证,确保了水平井有利储层钻遇率高达70%以上,实现了规模储量发现和油藏的高效开发,对评价其他潜山油气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辽河坳陷潜山油气藏勘探近年来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由寻找成藏条件相对明显的高、中潜山向寻找埋藏更深、更隐蔽、更复杂的低潜山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勘探转变.从基底构造活动、潜山类型、岩性及储集层特征、生烃系统、输导体系等多角度探讨了低潜山和潜山内幕油气成藏条件;同时,考虑潜山内幕油气藏的特点,结合勘探实践,从潜山与油气的关系入手重新建立潜山内幕油藏实用分类方法,拓宽了潜山找油领域,形成了具有低幅度、多期裂缝、多油源充注特点的潜山内幕目标成藏模式.通过对辽河坳陷低潜山及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理论的研究与勘探实践,2001年至2006年,低潜山和潜山内幕累计上报三级储量分别达2.54×108t和1.76×108t,为辽河油田增储稳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冀中坳陷隐蔽型潜山油气藏主控因素与勘探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具有形成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的地质条件。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勘探方向逐步转向埋藏深、识别难度大、成藏条件复杂的隐蔽型深潜山、潜山内幕等隐蔽型潜山目标。研究表明,埋藏深度大于3 500m的隐蔽型深潜山以沙河街组三段—四段为主要烃源层,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其储集空间以孔洞、裂缝为主,物性受埋深影响小,具有较好的储集能力;潜山内幕成藏受控于潜山内幕储盖组合的有效性、潜山内幕储层物性与油气运移通道输导能力的耦合关系,具有良好封堵能力的内幕盖层、良好储集物性的内幕储层以及优势的油气运移通道是潜山内幕成藏的关键。牛东潜山带、长洋淀潜山带、肃宁潜山带等多个隐蔽型潜山油气成藏区带的发现,展现了冀中坳陷该领域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基底结构复杂,潜山形成机制多样,潜山的分布预测、储集性能评价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是进一步评价潜山勘探潜力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钻井岩心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技术,研究了潜山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潜山的形成主要与控盆断裂、褶皱构造、反转构造的发育相关;基岩储层普遍低孔低渗,构造裂缝是改善储集性能的关键,总体上越靠近断裂带,裂缝越发育;潜山能否富集成藏取决于基底与烃源的接触方式、裂缝的方向及开启性与烃类运移方式是否一致;桑北、桑南基底潜山直接与烃源岩接触,供烃有利,有利于形成基底油气藏;中央构造带、七棵树和秦家屯等地区基底潜山幅度低,距离大断裂位置相对较远,基底主要以断层和不整合面与烃源岩呈间接接触,对基岩油气成藏相对有利;通过该研究在梨树断陷识别出20多个潜山圈闭,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西部桑树台潜山带和中央构造潜山带为下步潜山勘探的重点区带。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基岩油气资源预测与勘探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型分析的潜山断裂带优化观测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谭绍泉 《石油物探》2004,43(5):415-422
以地质模型为基础,针对典型的潜山断裂带模式和主要勘探难点,利用正演模拟技术进行了地震波射线路径、CRP分析以及单炮模拟等研究,找出目标成像区,保证构造关键部位达到足够的覆盖次数,使地震资料准确成像。在室内对地震采集参数论证是否得当、观测系统的综合性能是否科学合理进行了探讨,从而提高了地震勘探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车古201和埕北30潜山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对今后高精度地震采集参数论证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