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连铸连轧铜管生产线三辊行星轧机角接触球轴承损伤形式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行星轧机角接触球轴承损伤的形式主要有剥落、擦伤、破裂、压痕、咬粘等,提出了装配及配合、润滑、密封等合理的技术措施,为提高行星轧机角接触球轴承的使用寿命和延长轧机的工作时间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王江  王廷溥 《钢铁》1999,34(5):65-70
介绍了行星轧机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最新成果。着重分析了常规双行星辊轧机和单行星辊轧机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结构的行星轧机,即复合式行星轧机。经在自制的实验用简易复合式行星轧机上实验表明,该轧机是可行的,不仅适用于薄板坯连铸连轧,而且对改造目前现存的行星轧机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角接触球轴承预紧的重要意义和现在工程中常用的预紧测量方法,接着主要就预紧测量设备的技术要求、工作原理、主要组成、测量仪器特点、定位方式和测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校准结果表明,输出预紧力大小范围满足(0~500)N,压力精度为±0.5N,满足预定设计指标,能够满足多种规格角接触球轴承预紧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三辊行星轧机轧制力能参数的研究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三辊行星轧机力能参数的计算进行了理论研究。在分析金属变形过程后提出了平面断面假设,将Hill下限原理应用于非对称滑移线场的计算,绘制了轧件截面接触弧上单位正压力因子p/2K与截面参数(R/L,α_f)的关系曲线,建立了三辊行星轧机轧制载荷计算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钛棒线材短流程制备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钛及钛合金的熔炼、铸造特性、等离子冷床炉的工作原理等方面分析了钛棒坯进行半连续铸造的可能性,从三辊行星轧机的工作原理、材料在变形时的受力状态、钛合金的塑性变形特性等方面对铸造钛棒坯三辊行星轧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真空等离子冷床炉半连续铸造棒坯——三辊行星轧机开坯轧制是一种钛棒线材的高效率、短流程加工新技术,是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利用角接触球轴承同时进行轴向、径向定位的新方法,对于连接灵活度的把握进行了深入研究,是摇臂设计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三辊行星轧机是7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大压下量轧机。本文着重介绍了这种轧机的结构特点,并从理论上对轧机的传动装置原理和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为设计三辊行星轧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适合于中小型企业生产热轧板卷的各种方法中,以行星轧制最为优越。但通常的双行星辊轧机设备结构过于复杂,其制造维修、操作、调整都较难,事故较多,作业率不高,故应向简化轧机结构的方向发展。单行星辊轧机比双行星辊轧机优越,但在轧机规格相同时,其所能轧的板坯原料厚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两个回转曲面共轭接触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三辊行星轧机孔型曲面的新方法——锥面法,并建立了数学模型。该法简单,适用于任何辊型。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术委员会无缝钢管组与成都无缝钢管厂于1983年12月21~27日在成都联合召开了行星斜轧管技术讨论会。国内有关的科研、设计、制造及高等院校等27个单位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共37篇。行星斜轧机在七十年代初由联邦德国研制成功后,首先用于棒材生产,并于近两年推广到无缝钢管生产领域,目前已有两台φ250mm轧机相继在西德和美国投产。据报道,该轧机具有道次压下量大,节省能源,产品精度高,结构紧凑,可实现连续轧制,适于轧制难变形金属等优点。现在国内也有两台轧制棒材的行星斜轧机投入正常生产,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王照峰 《包钢科技》2021,47(1):81-84
球磨机是宝山矿业公司磨矿分级工序中非常重要的设备,也是全厂耗能大户,其能耗一般占全厂能耗的50%~70%,球磨机采用滚动轴承代替滑动轴承对节约能耗意义重大。现在将五系列二次磨机改造安装两套滚动轴承运转至今效果较好。通过改造前后电流对比,综合节约能耗达10%以上,年节约电费44万元左右。另外,避免了磨机“研瓦”事故发生和节约了大量润滑油。  相似文献   

12.
楔横轧机滚动轴承为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直接承受轧机运行中产生的轧制力 ,是轧机关键零部件之一。楔横轧机滚动轴承服役寿命与其在辊系中载荷特性直接有关。根据楔横轧机滚动轴承特点 ,采用三维接触边界元法 ,定量描述楔横轧机滚动轴承载荷特性 ,为合理选取轧机轴承 ,优化轧机结构设计 ,确保轴承安全且稳定运行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多极边界元法及在轧制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物体同时接触轧制工程问题中,对各物体抽象出来研究存在简化较多、计算精度低等缺点。开发了多物体弹塑性摩擦接触多极边界元法,对板带四辊轧制接触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板带轧制压力和轧机轴承载荷分布规律。并通过对轴承载荷特性的实验,证明了多物体接触快速多级边界元法具有计算精度高、计算速度快等优点,是分析轧制工程中接触问题的最有效的数值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4.
轧机轴承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轧钢厂为例,说明了轧机轴承失效的原因及应采取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行星球磨机和振动球磨机制备了Fe-6.5%Si合金磁粉.讨论了球磨时间、球料比、干、湿磨等因素对颗粒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尺寸随球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湿磨可缩短球磨时间、提高球磨效率;同等条件下,振动机的球磨效率大于行星球磨机的球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带钢表面振动纹的产生及其抑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培林  王泽济 《钢铁》2006,41(5):49-52
从振动纹的物理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了振动纹与轧机振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轧辊与磨床的振动测试和模态分析研究了轧辊辊系、工作辊轴承、主传动接轴和轧辊磨床对振动纹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纹是由板面振波由于对光的不同反射角度而引起的一种视觉现象;带钢振纹的产生有2种途径,一是轧机(平整机)发生了一定频率的振动,另一个是轧辊表面本身已有了振纹;可通过轧辊直径匹配法、定期监测滚动轴承倍频峰值、对磨床加装阻尼减振器、改变轧制速度和磨削速度、加强设备日常维护等措施对振动纹进行抑制.  相似文献   

17.
针对SG18辊轧机的刚度问题,建立了三维多体接触的机架-轴承座有限元仿真模型与辊系有限元仿真模型,其中轧机-轴承座模型计算结果用于确定辊系模型的弹性边界条件,得到了SG18辊轧机的综合刚度水平及辊系等典型部件在总体刚度中的比重。分析了轧制力大小、板宽以及中间辊结构等因素对轧机刚度的影响,发现轧制力大小与中间辊约束结构对轧机刚度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分析KPW75VMR高速冷轧机剖分轴承结构、载荷分布特点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损坏形式和原因,介绍剖分轴承的国产化改造。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轧机轴承损坏的原因,并用机构学观点对四辊轧机工作辊辊系机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在线测试,证实了轴承偏载的理论;在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造方案,该方案应用于宝钢2050mm热轧精轧机组F4机架上,轴承偏载降低约90%,轴承寿命大大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