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会馆建筑     
孙音 《四川建筑》2003,23(2):27-28
“会馆”之名最早见于明代,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盛行,会馆建筑也相应迅速发展起来。会馆建筑按其使用功能大致可分为“同乡会馆”和“行业会馆”两类。  相似文献   

2.
何俊萍 《华中建筑》1998,16(2):11-13
会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实物史料。文章论述了会馆文化的多元性以及会馆建筑的形态、构成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川会馆建筑与移民文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陈玮  胡江瑜 《华中建筑》2001,19(2):14-17
会馆建筑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建筑类型,在四川乡土建筑研究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四川会馆勃兴的历史渊源探究,会馆社会文化职能的论述,以及会馆建筑群体空间特色的分析,提出了四川会馆的文化意义不仅体现在其空间实体的建筑艺术上,而且有着丰富的地域移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万寿宫起初是了为纪念江西的地方保护神许真君而建,明清时期又结合江右商帮的使用,成为江西会馆。它是明清时期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伴随着江右商帮的行商路线遍及全国。文章以江西本土会馆建筑抚州玉隆万寿宫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抚州玉隆万寿宫的空间形态,同时实地调研发现其独特的营造技艺,通过建筑本身空间形态和营造技艺揭示赣派建筑集大成者——万寿宫的建筑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宝玲 《南方建筑》2006,7(8):11-13
起建于清初重庆湖广会馆建筑群,是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它特殊的建筑形态和内涵体现着我国会馆建筑的特色,也是极具代表性的山地建筑.建筑群落的布局、建筑空间的独具处理方法和对民俗文化的体现是它别具一格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龙彬 《重庆建筑》2002,(6):46-51
文章在简析会馆源流、类型和重庆会馆发展概况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重庆“湖广会馆”的实际内涵及其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北京会馆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商贾云集、 文人交流的场所。前门东区现存大量的会馆建筑,也是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文章追溯前门东区历史渊源,研究会馆建筑形成的原因,并通过布局形态、空间特点、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归纳会馆建筑的特征。基于会馆建筑的特征,对会馆建筑保护与更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能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蔚  胡斌 《四川建筑》2004,24(3):23-25
明末清初的巴蜀地区,由于“湖广填川”等历史原因构成了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随之而出现的会馆建筑成为遍布巴渝大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文章从分析巴渝地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会馆建筑入手,展示出它独特的建筑艺术魅力和民俗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9.
田文高  李嘉华 《四川建筑》2003,23(Z1):71-73
山陕甘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到光绪年间春秋楼竣工,使会馆建筑格局更趋完善,其建筑规模达到高峰.她集建筑艺术、建筑美学、雕刻艺术之大成,不愧为会馆建筑之瑰宝.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早期会馆主要指最先在北京出现的士绅会馆。明清早期会馆功能渊源于儒家祠堂、讲会书院、官房馆驿三大建筑类型,分别继承了其祭祀、教育和馆宿的三大建筑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殡葬和经济功能一起整合进来,形成具备集会(祭祀、教育、娱乐)和馆宿两大建筑功能的新的建筑类型。从建筑功能到建筑布局,明清早期会馆的布局来源主要有改扩建和新建两大类。改扩建的会馆其原有建筑来源有二,一为拓祠为馆,二为舍宅为馆。明清早期新建会馆为主要为单列式小型会馆。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9)
山陕会馆作为清代会馆建筑的代表,介于官式建筑与私人建筑之间,其建筑雕刻的题材、手法、造型都与场所精神密切相关:礼祀性建筑的装饰以仙界题材为主,反映了民间信仰;实用性建筑的装饰则关注现世生活,具有世俗气息。山陕会馆的空间融合了祠庙与馆舍的特点,体现了新兴商业阶层的意志与追求,是清代民间建筑中的特例。  相似文献   

12.
刘原平  赵明 《山西建筑》2006,32(21):11-12
分析了会馆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介绍了晋商会馆的功能及特征,论述了晋商会馆建筑的平面布局以及建筑艺术特色,对于人们正确认识晋商会馆建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慧 《城市建筑》2014,(11):269-269
青岛的会馆具有不同于传统会馆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建筑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青岛广东会馆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沿革、选址、建筑风格以及现状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长沙苏州会馆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和现状,分析了苏州会馆的功能及特征,包括苏州会馆建筑的选址择基、平面布局、艺术特色及建筑材料,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湖南会馆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在当代建筑中更好的传承地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3)
明清时期,在大规模移民潮的影响下,产生了一种独特的会馆形式——移民会馆。文章通过对会馆概念、分类的简析,认为移民与会馆的关系密切,移民会馆的建筑独具特色,有形式多样、文化融合、建址集中三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西秦会馆坐落在自贡市中心区,坐北朝南,后依龙凤山,前临解放路大街。它是由昔日陕籍客商修建的一座同乡会馆,也是自贡迄今为止保留的盐业会馆建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是自贡盐业会馆中的精品。 一.西秦会馆历史沿革 雍正十年(1732年)农历九月初九,陕籍盐商的行帮组织西秦大会与当地龙峰井作坊主人李光华签约买下其地修建庙宇。乾隆元年(1736年),西秦会馆动工,至十七年(1752年)竣工,成为自贡地区首座盐业会馆。尔后,道光七年至九年(公元1827~1829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与扩建,其规模、建筑形式与艺术价值在我国诸多会馆中…  相似文献   

17.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9,27(7):97-104
清代时,北京的会馆建筑得到迅速发展,会馆戏场成为重要的演出场所和戏场类型。该文根据文献,整理了北京现知的24座清代会馆戏场的资料,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北京留存完整的4座清代会馆戏场,归纳总结了北京清代会馆戏场的形式和特征。  相似文献   

18.
清代河南境内的会馆建筑不仅在由来上有所不同,而且具体的选址也要考虑多重因素,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考察发现清代河南会馆建筑主要来源于寺庙、民宅或官衙,选址上则考虑了经济、交通、地理、风水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古城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已成为当今学术热点.山陕会馆是山陕两地商贾在扬州进行商贸活动的载体,是当今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以梯度理论为视角,通过对扬州山陕会馆建筑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研,针对其历史文化挖掘不足、保护区划不明确和展示利用方式欠佳等问题,提出山陕会馆建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梯度保护策略,构建分类、多级保护方法,为同类型历史建筑提供保护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徐州山西会馆的历史沿革及建筑年代、空间环境及布局特征;详细介绍了花戏楼和关圣殿的各主要部位,建筑构件及墙体构遣,解决了山西会馆的建筑价值特征问题,强调了徐州山西会馆因山构造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