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温度引起的裂缝最为普遍。分析了温度裂缝的特征,温度裂缝的成因,并提出了控制温度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温度裂缝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混凝土小型砌块建筑的墙体温度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 ,调查了温度裂缝产生的部位及形式 ,分析了墙体温度裂缝的成因 ,总结了国内外防止温度裂缝的措施 ,并试图通过更为有效的有限元方法来解决温度裂缝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砖混房屋墙体裂缝的危害性,重点对温度变形引起的裂缝进行了剖析研究,得出了温度变形裂缝的规律,详细地介绍了温度变形裂缝出现的具体部位及形态,归纳了温度裂缝的预防处理措施,并就裂缝的治理修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在分析砖混住宅墙体温度裂缝这个普遍技术问题的基础上,在分析其主要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对温度裂缝控制的具体的预防措施。砖混结构墙体裂缝是住宅工程的通病,根据裂缝形成的原因不同,住宅墙体裂缝可以分为沉降裂缝、温度裂缝等多种。以下就温度裂缝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温度裂缝产生的特点温度裂缝一般在住宅建成后1-2年出现,经四季交替的影响,裂缝逐  相似文献   

5.
张红帅  鲍安红  陈明龙 《山西建筑》2009,35(33):139-141
论述了混凝土工程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对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场的研究,得出产生温度裂缝的两大要素:温差和约束应力,还分析了温度裂缝形成的内在原因,详细阐述了控制温度裂缝的措施,以解决混凝土温度裂缝问题,从而提高混凝土质量。  相似文献   

6.
杨家荣 《山西建筑》2013,(3):144-146
对混凝土路面温度裂缝及其危害作了概述,并对混凝土温度裂缝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设计与施工方面提出了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最后给出了混凝土施工温度的控制措施,以避免混凝土路面温度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崔延民 《山西建筑》2008,34(15):113-113
阐述了砖混结构温度裂缝的类型、特点及形成规律,分析了温度裂缝的形成机理及原因,提出了砖混结构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以有效解决砖混结构的温度裂缝问题,提高建筑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旭伟 《山西建筑》2008,34(1):141-142
介绍了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的种类,分析了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对影响温度裂缝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从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艺两方面阐述了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从而避免裂缝的出现,保证建筑结构满足安全、适用、经济和耐久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周志军 《砖瓦》2007,(1):51-53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是一个施工难题,为从源头防止产生温度裂缝,从理论上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的预控。分析各类裂缝产生原因,并提出防止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从而在施工过程中有效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骆帅伶  张连山  刘存杰 《山西建筑》2009,35(28):127-128
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成因,探讨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施工控制措施,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温度裂缝控制,验证了措施的可行性,有效地防止了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本矿床成矿期次有4次,以第1和4期次为主。大量数据显示:第1期次成矿过程萤石形成温度为240~121℃,平均176℃,属中—低温、以低温为主的热液成矿作用;第2期次成矿全过程的温度为1 221~169℃,平均734℃,属高温气液蚀变成矿作用,萤石在中—低温阶段形成;第3期次成矿过程萤石形成温度为168~123℃,平均142℃,属低温热液成矿作用;第4期次成矿过程萤石形成温度为246~115℃,平均150℃,属中—低温、以低温为主的热液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健  王起才  李楠  吴伟  李捷 《施工技术》2012,41(11):17-21,27
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的计算方法和有限元模拟原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求解的边界条件。对某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同时对温度进行了监测。根据模拟分析结果和监测数据,分析了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及温度应力的变化特点,结合分析结果和现场情况提出合理的降温措施有效地减小承台混凝土的温差,防止了温度裂缝的出现,确保承台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3.
多年冻土区道碴结构铁路路基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道碴结构铁路路基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结果。分析了模型路基典型部位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整个路基中典型断面在最低负温、最高正温和融化期结束时的温度场特征。通过对不同周期内对应时刻温度场的对比分析表明 :在路基表面 ,温度分布不对称 ;随着时间的推移 ,路基土体的温度有明显的降低 ,最大融化深度在逐渐减小 ,这说明在环境温度较低、路基高度较高的情况下 ,道碴路基结构是一种能维持路基下冻土稳定的路基结构形式 ,但在考虑全球升温及高温冻土条件下 ,还需要采取其它保护冻土措施  相似文献   

14.
北山花岗岩热粘弹性流变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进的岩石热粘弹性流变模型研究了我国甘肃北山花岗岩在温度影响下的流变特性,给出了流变模型参数在不同温度和时间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北山花岗岩蠕变参数(蠕变柔量、蠕变行为时温影响因子、延迟时间)和松弛参数(松弛模量、温度对松弛行为的影响因子、松弛时间)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利用CFD软件模拟分析了地面层分别为大理石、木板和毛毯的地板采暖温度场分布特点.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确定了地表面平均温度、温度均匀度和散热量3个指标,综合分析了供回水平均温度、室温、管间距和管径4个因素对采暖效果的影响,并给出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吴晓枫  陆玲娣 《山西建筑》2007,33(3):120-121
通过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某工程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进行温度实时监测,直接掌握了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过程,反映了温度控制措施的实际效果,有效控制了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的温度裂缝。  相似文献   

17.
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南塔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优化配合比,有限元仿真模拟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南塔上游承台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场的分布及发展过程,提出温控标准,并采取控制水泥的进场温度,骨料,泵管遮盖保温,混凝土内部通冷却水冷却,保温养护等措施,控制冬期施工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现场布设测温元件,实时监测结构物的温度变化,从监测结果和拆模后的情况来看,实测温度和仿真模拟结果吻合,承台混凝土表面未出现温度裂缝,温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96m×64.8m上海某框架结构超长研发中心温度应力分析及设计,对如何合理确定温度荷载(包含季节温差,昼夜温差,收缩当量温差及徐变折减系数的确定)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并通过建立SAP2000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夏季施工和冬季施工两种完全不同的施工工况下的温度应力进行量化计算及结果分析。我们发现,对于部分构件,温度作用产生的内力非常大,甚至比不考虑温度作用时组合的内力接近翻倍,如果忽视该部分内力,必将对这些构件的设计产生重大影响。最后,我们针对该项目的温度应力进行有效结构构件设计,对裂缝控制的构造措施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其研究结果可以对今后其它类似工程的温度应力分析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