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元代砖石结构建筑开封玉皇阁的整体顶升保护工程的关键性施工技术包括本体预加固、深层搅拌桩止水帷幕、矩形顶管技术、坑式静压钢管桩托换与预压、整体顶升与纠偏等。工程的成功为解决大量因地基承载力不足或支撑不对称等引起的砖石结构病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开封延庆观玉皇阁的整体顶升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砖石古建筑的整体顶升保护工程目前尚无专门的设计规范、规程。对开封元代砖石建筑延庆观玉皇阁的整体顶升保护工程,介绍了其关键性技术,包括:结构预加固、水泥深层搅拌桩阻水、箱梁顶进、坑式静压钢管桩托换与预压、整体顶升与纠偏等五个方面,并提出有关建议和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玉皇阁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阐述了玉皇阁的建筑组成部分,并分析了玉皇阁屋顶、屋檐、建材、装饰等特点,指出玉皇阁工艺精致、结构合理、造型优美,具有很高的建筑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对永增玉皇阁进行现场调查和现场测绘,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切入点,在结合实地测绘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科学地分析了永增玉皇阁的空间布局与功能,研究了大理地区白族宗教建筑布局的特点与功能布局形成的动因。  相似文献   

5.
结构加固是玉皇阁整体顶升保护工程成功的关键环节。根据结构特点及有限元线弹性静力分析结果,确定加固设计主要原则为:控制穹拱的推力效应,提高墙体整体性;运用ANSYS软件对结构加固设计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加固措施是有效的,合理的。结构实测沉降曲线随顶距增加呈线性变化,表明加固措施显著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保证了施工中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王新生 《华中建筑》1998,16(1):126-127
江陵玄妙观玉皇阁建筑结构浅析王新生作者单位江陵文物局玉皇阁是玄妙观中轴线上一座主体建筑,它在紫皇殿之前,三清殿之后。阁为三檐四角攒尖顶,顶上覆盖以宝顶座上所铸“大明万历庚辰吉旦”题记知为明神宗八年(1580年)建。据阁内“维修玉皇阁碑刻”记载,此阁在...  相似文献   

7.
据史料记载,玉皇阁建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是天津历史上建造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群,从东向西原有旗杆、牌楼、山门、前殿、南北斗楼、清虚阁、三清殿等建筑,现仅存玉皇阁。1954年玉皇阁被定为天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玉皇阁位于南开区东北角外,张自忠路西侧,坐西朝东,面向海河  相似文献   

8.
以开封玉皇阁整体顶升保护工程为例,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基础托换技术,其基本思路为:采用手掘式顶管技术缓慢将预制混凝土箱梁顶入建筑物下,逐步使上部结构坐落在一系列箱梁上,随后浇筑芯梁和联系梁,最终使建筑物坐落在一个整体性良好的"托盘"上。此外,给出了关键构件箱梁的设计原则、顶进系统的设计及相关计算方法,为砖石古建保护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工业建筑》2013,(Z1):464-466
以玉皇阁整体顶升工程为背景,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静压桩模型,并考虑接触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以及材料非线性等多种因素,进行了特征值屈曲分析和非线性屈曲分析,得出了上部有垫块钢管静压桩的临界荷载,对类似工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封玉皇阁保护工程设计研究,对玉皇阁基坑降水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考虑了土体降水后固结和支护结构产生变形共同作用下基坑土体的沉降。结果表明,降水瞬时沉降、支护结构位移及土体固结都对地面沉降有影响:降水的影响范围广,土体沉降大且和降水后的地下水位高度有关;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区域较小,约在基坑深度范围内;固结沉降较小。采取止水帷幕和坑内降水方法能有效降低坑外的地下水位降深,若同时采取坑外补水方式则更能有效弥补坑外地下水位的降差,对维护坑外周围土体沉降有更好的作用。其结果可为古建筑保护的基坑降水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青龙洞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至今已有五百来年历史了。青龙洞除外貌神奇壮观外,它的建筑构造也非常奇特。青龙洞的古刹名寺有紫阳书院的圣人殿、老君殿、考祠和灵官殿、吕祖殿、观音殿、玉皇阁、望江楼、半亭、中元禅院的大佛殿、望星楼、六角亭、独柱亭、韦驮庙、燃灯古佛龛、万寿宫的文公祠、万寿宫正殿、客厅、杨泗殿、内戏台、外戏台、观戏厅以及厢楼等二十八幢建筑。此外还有用作山门的石碑坊(阙)两座。青龙洞古刹的建筑装饰不象一些寺庙那样金碧辉煌,而是古朴淡雅,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2.
砖在明代建筑上开始大量使用,出现了不施木构梁架纯粹用砖砌筑的建筑,俗称为无梁殿。本文以明代无梁殿——峰峰玉皇阁为例,探讨明代无梁殿叠涩做法和形制特征。明代的砖砌无梁殿根据内部空间结构分为拱券型和叠涩型,峰峰玉皇阁为叠涩构造,是北方地区少见的此种形式的实例,其形式和构造特征体现了当时北方中原地区叠涩建筑的营造特点。通过实地调研和测绘以及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利用数字技术对该建筑的结构、构造、形式及比例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建筑形制特征。期望为研究明代北方无梁殿建筑形制特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现代建筑对传统建筑的形式延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兰亭胜迹     
公元353年,王羲之会友于山阴县兰亭,流觞赋诗,留下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现存绍兴兰亭,于1980年进行重修。乾隆皇帝自命风雅在圆明园建造了兰亭,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圆明园毁后,于宣统二年(1910年),兰亭的八柱及石屏移置颐和园,于抗日战争前1933年前后,再移置中山公园,1971年在中山公园唐花坞西边,利用八柱建立八角重檐琉璃顶兰亭,亭中立原有之石屏。几处兰亭均是建筑、叠石和植物建造的人工园景,却注意形成山野的气氛,得到小中见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南海沄台的东北侧,有一座秀丽的点景建筑,就是有名的中南海沄台流杯亭。流杯亭的建筑布局特殊,地面较低,但高于水面。流杯亭台基中心是汉白玉石雕,水槽深约十五厘米,水槽深约十五厘米。当年乾隆皇帝还在亭上亲题匾额“流水音”,所以流杯亭又名流水音。  相似文献   

15.
崇谟阁建于清乾隆11年(公元1746年)。由于地基下沉,整座建筑倾斜已多年。遵照国家《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沈阳故宫对崇谟阁进行了实地勘查、钻探、发掘、测绘,并请辽宁省建筑设计院进行基础设计,1983~1986年对崇谟阁进行修复。修复中采用了一些技术措施,构件加固采取化学加固或铁活加固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A complex basket-like structure woven from lightweight steel and wicker, the Spanish Pavilion for the Expo 2010, in Shanghai, is the site of a unique collaboration between architects EMBT (Enric Miralles and Benedetta Tagliabue) and MC2 Structural Engineers. Here Julio Martínez Calzón and Carlos Castañón Jiménez of MC2 describe how intense dialogue became key to the realisation of the pavilion, as form-find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lying structural system were equally integral to the design process.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崇谟阁建于清乾隆11年(公元1746年)。由于地基下沉,整座建筑倾斜已多年。遵照国家《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沈阳故宫对崇谟阁进行了实地勘查、钻探、发掘、测绘,并请辽宁省建筑设计院进行基础设计,1983~1986年对崇谟阁进行修复。修复中采用了一些技术措施,构件加固采取化学加固或铁活加固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B3区为中国馆裙楼的组成部分之一,该区坐落在地铁M8号线车站上方,故设置四根托换梁托住上部结构,使其与地铁站顶盖完全脱离。托换梁采用空腹预应力混凝土梁,最大跨度达45m。托换梁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受荷下沉,导致上部结构的柱脚支座产生不均匀沉降和转动,增大了上部结构的内力,故设计和施工时采用改变支承边界条件的方法:即施工阶段柱脚铰接,而使用阶段柱脚刚接,采用该方法减小了上部结构的弯矩值,在节省用钢量方面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乔冠峰  李铁英 《工业建筑》2014,(10):170-175
古建筑的鉴定工作对古建筑的进一步的修缮保护至关重要。山西省万荣县飞云楼享有"天下第一木楼"的美誉,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因年久失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通过对飞云楼现场实测,变形数据的分析,得出飞云楼需重点修复的部位。通过对飞云楼古木楼阁构件残损状况的调查,对木楼构件分层分类进行了构件残损评价,并总结飞云楼历史修缮的措施与出现的问题,提出本次修缮加固的范围及修缮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