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国是印刷术发明的故乡。中国印刷术发明史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将中国印刷术条分缕析,可析之为:中国活字印刷术、中国雕刻凸版印刷术(凸版印刷术又可分为雕版印书术、型版印花术)、中国孔版印刷术。积历代研究成果证实:中国活字印刷术由北来印刷巨匠毕发明于公元1041至1048年;中国雕刻凸版印刷术中的雕版印书史绝对产生纸张发明之后;以纸为载体的雕印品现已知见于隋本唐初。伴随着对法如烟海典籍的钩索与沉埋地下实物的大明于世,我们并不排除对雕版印书术发明年代向前推移的可能性。有鉴孔版印刷术祖出楼空型版刮刷漏印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2.
陈妙英 《印刷杂志》2000,(10):48-51
<正> 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年代,近、现代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各有立据。笔者从印刷术的定义、印刷术发明的基本条件、历史文献记载及已发现的出土实物等方面分析,认为:“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朝”的论据比较充分、翔实,更合乎其科学性。一、南北朝时期已经具备了雕 版印刷术发明的技术条件和  相似文献   

3.
大约1300年前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印刷术,印刷术一般分为两种方式:一是雕版印刷,二是活字印刷。手工雕刻凹版印刷是受我国的木版雕刻的启发由意大利人在1452年首先发明的,他是在铜版上制作雕刻凹版,当时铜版雕刻和木版雕刻都由画家完成,所以铜版雕刻一直属于艺术范畴,又因无法大量印刷,所以铜版画一直没有广泛地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4.
有识之士当会明白,不应静止、孤立地割断事物的内在联系去看待其发展。作为印刷术,是一个深厚的文化现象,其内涵是多方面的。早在印纸、印书之前,印刷术即已产生。最古老的印刷方式是型版(镂版)印刷,用于织物印花和墙壁印画。型版是孔版的前身,一直发展为现代的丝网版印花;型版中的木雕凸版印花,其原理与以后的雕版印字是相似的,后来演变为现代的铜版滚筒印花。1978—1979年江西出  相似文献   

5.
<正>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中国及世界的文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7世纪唐贞观年间,雕版印刷术发明。11世纪,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明清以来,江南印刷业存在重大变化,即由官印逐渐转向私印,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推动城市文学生产发展和演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又一伟大的里程碑。它既继承了雕版印刷的某些传统,又开创了新的技术领域。自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至清朝后期发生鸦片战争的800年间,活字印刷术在活字的选材、制作、存放和排版工艺等方面有所改进,但总的来说,它的发展比较缓慢,在我国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推广。它不仅始终没有取代雕版印刷术,就连与之并驾齐驱的发展状况也一直没  相似文献   

7.
二、古代篇 13.最早发明的印刷术——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作为印刷术的最早发明。是将文字或图画雕刻在木版上,将刻有文字或图画的木板作为印版,进行施墨印刷的工艺技术,其工艺方法是(图十二)。  相似文献   

8.
中国乃至世界印刷史究竟起源于何时?是起源于雕版印书术还是起源于雕版印花术、抑或是起源于网版印花(丝网印刷)术?谁能知道,一座神秘古墓的开掘,竟然是世界印刷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  相似文献   

9.
印刷,乃复制术之一分科.我中华民族祖先,创用雕版印刷、孔版漏印、活字版印刷术最早,惟囿于人为因素,如印刷术的起源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年代等问题,在此以前,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尤以至今未见有人著过印刷通史,致对印刷史难窥全貌,实为莫大遗憾.  相似文献   

10.
“镂于金石”是中国古代的文字载体形式之一。它是将各种体式的汉字雕刻在各种材料之上,以起到记录事件,传播知识,弘扬文化的作用。有些书籍史学者,分别称其为“甲骨书”、“青铜书”或“石头书”。中国古代丰富多采的文字雕刻技艺,与印刷术的发明有着密切的关系。经过长期传承演进而娴热的文字雕刻技艺,为印刷雕版创造了条件;一些雕刻文字的字体也为雕版所采用;特别是从石刻文字上,通过拓印而取得文字复制件的技法,对雕版印刷的发明有一定借鉴作用。下面以历史顺序,介绍几种雕刻文字,从中也可看出汉字起源及字体演变的过程。1.刻在陶器上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起源于何时?据曹之《中国印刷术的起源》第一章“众说纷纭”所示有东汉说、晋代论、六朝说、隋代说、唐初说、唐中说、唐末说、五代说等等,曹先生最后的结论是“唐代发明雕版印刷”。然而,以往谈到雕刻印刷发明以前的印刷史迹,人们侧重于研究甲骨、青铜、竹木、缣帛、石头上的雕刻、书写,而较少涉及丝绸印花的产生以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明国,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和汉字信息处理技术这三座里程碑见证了中国印刷术千年灿烂文明发展历程。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三五"以来,中国印刷工业坚持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的发展方向,正在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我国正从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努力迈进。作为当前最受全球印刷行业瞩目的国际盛会,第十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CHINAPRINT2021)将于2021年6月23—27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如期举办。  相似文献   

13.
“印刷”探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劳动人民几千年艰辛努力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特别是汉代纸的发明,与“印”“刷”相结合,完成了印刷的基本准备阶段,“印刷”成为印刷术的专有名词流传于世。宋代毕异用泥活字排版印书,宣告印书工艺已进入活字排版阶段,毕昇是发明活字排版印书工艺的代表人物。经德国人谷腾堡的吸收发展,发明了铅活字印书,印刷术从此开始了它长盛不衰的新里程。  相似文献   

14.
《福建轻纺》2005,(12):69
印刷术是印刷工艺技术的总称。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短版印刷、孔版印刷……等都属於印刷术,而又各不相同。它们都是印刷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那麽这些各具特点的具体的印刷术,是哪一个最先发明的呢?迄今所知,当以雕版印刷为最早。雕版印刷,是将文字或图画雕刻在木版上,将刻有图文的木板作为印版,进行施墨印刷的工艺技术。其工艺方法是:1,先按版面大小制作木板(主要用梨木、杜木、枣木);2,再按版式要求在薄纸上书写文字或画上图画:3,将写有文字或画有图画的薄纸用特制浆糊反贴在木板上;4,用刻刀按图文笔划、线条进行雕刻,使图文凸出,空间凹下,制成印版;5,在印版上刷墨;6,将纸平铺在印版上,用棕刷刷拭,使墨迹印在纸上;7,将纸揭起、晾乾,即可装订成册了。据说,在印刷发明初期用这种工艺方法一天能印两千张,其速度是手抄书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5.
雕版印刷术发明初期印刷质量粗糙,不如手工绘画精细,只能印一些粗线条的佛像、简单的咒语、符祥,还不能用来印书籍,故佛经的刻印晚于佛像的刻印。《梦溪笔谈》云:“唐朝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唐朝大部分书籍,特别是正统经典,包括佛教经典仍然靠手工抄写成册,雕版印刷术发明初期印刷术应用领域不广数量也少,大多为单张散页,不易于保存。故此文献上留下玄奘最早雕印佛像的记载,唐玄奘生于公元602年,逝  相似文献   

16.
邹保华 《江苏纺织》2012,(10):35-38
1.中国古代雕版、活字印刷术与世界第一台印刷机视觉传达平面色彩设计主要通过印刷品作为视觉信息传递的媒介载体,因此,视觉传达平面设计的起源与印刷技术的发明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根据史料记载,在纸张、雕版印刷发明之前,中国古代人文字信息传递的方式是雕刻。就是将图形、文字刻在石头、木头、粘土上,或书写在树皮、羊皮及丝帛上。丝帛质地轻、书写性能良好,但是价格昂贵不宜普及。春秋战国时期,将文书写在竹简和木牍上,成为当时传递文字信息  相似文献   

17.
印刷字体史话(九) 清代的印刷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是古代印刷的最后时期,也是古代印刷术和近代印刷术的交递时期。就印刷技术来说,中国古代印刷术发展到明代已达顶峰,清代并无新的建树,但古代所有印刷工艺(雕版、彩色套印、泥活字、木活字、金属字等),在清代都有应用,工艺也日臻完善,印书品种有所扩大。就印刷字体而言,也有着相同的情况,即各种名家书体在印刷品中都有应用,名家亲手写版的刻本更具特色,宋体字的应用遍及官方和民间的印本书。  相似文献   

18.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早在唐代,莆田就开始了雕版印刷。元代时,莆田人俞良甫在日本更是把中国传统的木刻雕版印刷做成品牌。600多年后,先进快捷的电脑复印早已取代了传统雕版印刷,俞良甫的后人俞万奇有感于先人的智慧和心血,他向莆田文化部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想让传统雕版印刷术得到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类传播知识与文化重要手段的印刷术,在图书制作与复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两湖地区的印刷业在历史上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最迟至五代后晋时期,湖南已出现了雕版印刷;北宋时期,湖北省英山县布衣毕?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中国乃至世界印刷技术的跨越式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元代湖北江陵县资福寺所刻的《金刚经注》,开辟了我国套版印刷的先河。明清时期,两湖地区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不断进步,图书、报刊实现了规模复制。  相似文献   

20.
印刷术作为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我国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了,从史料记载的公元868年利用雕版印刷金刚经,到公元1041至1048年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从现代的凸印、丝印、凹印和胶印工艺,再到当今不断快速发展的数码印刷,印刷设备与工艺技术正不断朝向自动化、个性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