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微孔淀粉制备及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微孔淀粉是一种新型变性淀粉。系统的介绍了影响它制备的一些因素 ,并探讨了其在性能方面的基本研究成果和进展 ,以及淀粉微孔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对其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徐忠  缪铭  施燕冰 《化学与粘合》2006,28(4):226-229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酸水解的处理方法,研究制取微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和技术参数,同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淀粉经处理形成微孔后颗粒的表观特征和理化性质,并初步探讨微孔淀粉作为吸附剂吸水和吸油性能。研究结果如下:酸处理制备玉米微孔淀粉的最佳反应条件:5%盐酸、反应时间18h、反应温度52℃、淀粉乳浓度36%。实验表明制备的微孔淀粉具有良好的吸水和吸油性能。  相似文献   

3.
微孔木薯淀粉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冬梅  杨连生 《应用化工》2005,34(4):205-208
对微孔木薯淀粉吸附次甲基兰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微孔淀粉对次甲基兰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式,其吸附速率方程为:A=0.4228t^0.243。淀粉颗粒表面ξ电位决定其对次甲基兰的饱和吸附量,ξ负电位增大,吸附量增加;当ξ正电位增大,则吸附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研究在不同的盐酸浓度、温度、淀粉用量和反应时间条件下,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取得最佳工艺条件。利用盐酸水解红薯淀粉制备微孔淀粉,通过吸油率考察了微孔淀粉吸附性能。盐酸浓度为1.5%、温度为45℃、淀粉用量为20g、反应时间为8h时,制备红薯微孔淀粉的吸附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双酶一步法水解马铃薯淀粉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山西五寨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应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进行了双酶协同水解淀粉的动力学研究,建立了修正的双酶一步法水解马铃薯淀粉的动力学速度方程。协同作用阶段dS/dt=VmlS0/Km1 S0;dG/dt=Vm20S/Km20(1 G/Ki) S 协同作用结束后-dS/dt=Vm2S1/1.1/Km2(1 G/Ki) Si dG/dt=Vm2S/Km2(1 G/Ki) S实验结果与计算机模拟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微孔淀粉为原料,采用三氯氧磷(POCl3)为交联剂,制备了交联微孔淀粉。对微孔淀粉和交联微孔淀粉的沉降体积、颗粒形貌、结晶结构、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微孔淀粉相比,交联微孔淀粉孔径增加了近一倍,结构更加紧密;衍射特征峰强度更为明显;糊化温度和分解温度均有提升。交联微孔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反应温度35℃,p H值12,三氯氧磷用量为30μL,反应时间为1h。  相似文献   

7.
许立宪 《河北化工》2011,34(3):32-35
微孔淀粉是一种新型的变性淀粉。介绍了酸法和高温α-淀粉酶与糖化酶联用的方法水解玉米淀粉制备微孔淀粉,通过比较发现酶法优于酸法。并且当高温α-淀粉酶与糖化酶联用重量比为1∶3、pH=4.5、50℃、水解18 h时,可获得吸油率较高的微孔淀粉。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酶水解法制备糯玉米微孔淀粉,并吸附薄荷香精制备香精微孔淀粉有机微球。研究了酶解反应时间、淀粉乳质量分数以及酶质量分数对微孔淀粉产率和吸附率的影响,并采用SEM、粒径分析、热重分析对微孔淀粉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到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5 h,淀粉乳质量分数28.6%,酶质量分数3%,此条件下微孔淀粉的平均产率为25.7%,平均吸附率为111.7%。SEM观察微孔淀粉形态完好;其粒径大小为10μm左右;热重分析测得吸附于微孔淀粉上香精的开始分解温度较未吸附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荷电微孔滤膜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以天然多糖为荷电剂,用浸涂法制备的荷电微孔滤膜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制膜工艺及操作条件,如溶液组分,温度及pH值等吸附性能的影响,为荷电微孔滤膜的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马铃薯淀粉、氯乙酸、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高取代羧甲基马铃薯淀粉,探讨了水分含量、氢氧化钠用量、氯乙酸用量、醚化温度对羧甲基马铃薯淀粉取代度(DS)的影响,并通过IR谱图、XRay衍射分析对羧甲基马铃薯淀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以白果淀粉为原料,用生物酶降解的方法制备微孔淀粉,研究制备条件对白果淀粉成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酶法制备白果微孔淀粉的最优工艺条件为:20g白果淀粉,酶种类为α-淀粉酶,酶用量2.0%,pH值5.5,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18h,白果微孔淀粉的得率为92.5%,吸水率由102%提高到16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白果微孔淀粉的颗粒结构和热特性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原白果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制备的白果微孔淀粉表面有凹坑或孔洞,内部有空腔,其糊化温度范围(温差7.69℃)较原淀粉变窄(温差8.27℃)。焓变值为1.913J/g,较原淀粉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氧化羧甲基土豆淀粉粘合剂的制备及性能,探讨了氧化及羧甲基化反应的机理。根据应用条件不同,可调整配方使之用于各种机械或手工粘贴工艺。  相似文献   

13.
许立宪 《河北化工》2011,34(6):27-28
微孔淀粉是一种新型的变性淀粉。实验了微孔淀粉对腺苷维生素B12、深海鱼油、姜黄素的吸附作用及在过滤嘴香烟的应用,指出对微孔淀粉新用途的开发正在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4.
不同淀粉的酸解历程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分别在35℃条件下用浓度为2 4mol/L的HCl处理不同时间,采用碘量法、X射线衍射(X ray)分析和差热分析(DTA)等对酸解后的淀粉颗粒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的酸解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酸解速率常数分别为2 78(t<24h),0 94(24h96h)。在比较分析了玉米和马铃薯淀粉酸解前后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及结构变化与酸解时间的相互联系后,认为酸首先水解淀粉的无定型区,提高淀粉颗粒结晶度、热稳定性和酶解速率;而后随着酸解时间的延长,淀粉结晶结构遭到侵蚀,热稳定性降低。酸解时间为4d时,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颗粒的结晶最完美,热稳定性最佳,结晶转变温度分别为87 0℃和93 5℃。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聚乙二醇、水、乙醇三种不同极性的物质为反应溶剂,土豆淀粉马来酸酐酯的合成过程控制、表征及透明度、冻融稳定性的研究。在聚乙二醇反应体系中,pH=8~8.5,温度为50℃、马来酸酐占淀粉量50%的时,酯化淀粉的取代度最高,可以达到1.8702;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取代度反而下降,这说明,在高温度下反应导致酯化过程发生逆反应,而使其取代度降低。通过FTIR、DSC和XRD等现代手段对酯化淀粉进行表征,可以得出其结晶度从59.2%下降到21.18%。而且,酯化淀粉的透明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冻融稳定性好。以上性能对成膜的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微细化马铃薯淀粉的颗粒显微结构和粒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胡飞  陈玲  李琳  郭祀远 《化学工程》2001,29(4):22-24
通过机械球磨对马铃薯淀粉进行粉磨 ,研究了粉磨前后淀粉颗粒形貌、粒度分布及比表面积的变化 ,并从超细粉碎理论角度分析了淀粉颗粒破碎的方式和过程。结果表明机械球磨方法能有效地使马铃薯淀粉颗粒微细化  相似文献   

17.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交联反应制备得到马铃薯交联淀粉.研究了NaOH用量、Na2SO4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淀粉乳浓度、交联荆用量对交联反应的影响;以粘度为考察目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总结了交联剂三偏磷酸钠的用量对交联淀粉粘度的影响规律,为马铃薯交联淀粉生产工艺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