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计算机病毒,相信绝大多数用户都不会陌生,有些用户甚至还对计算机病毒有着切肤之痛.但是如果问起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预防方法等,能够回答出来的用户可能并不多.为此,本文就计算机病毒的种类、误区和预防方法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已渗透到社会信息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病毒的出现不仅能盗取用户的的私人信息,还会使得计算机系统瘫痪,这给广大计算机用户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以及其他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做好计算机病毒防范工作是当前很值得关注的一件事。该文就计算机病毒的来源、特点、分类以及防范措施做了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3.
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2002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活动。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用户中,我国感染计算机病毒的用户数量已由2001年的73%上升到2002年的83.98%;遭受计算机病毒破坏造成损失的已由2001年的45%升至2002年的64.05%;通过网络下载和浏览感染病毒的用户数量明显增加;国外流行计算机病毒通过互联网侵袭我国计算机用户的同时,国内也出现了一些本土化的计算机病毒,其传播能力和破坏性比较强。  相似文献   

4.
2009年中国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技术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掌握我国信息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病毒疫情现状和发展变化趋势,宣传、普及信息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广大用户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自从2001年4月,由公安部主办了我国首次计算机病毒疫情网上调查工作以来,2009年已经是第九次调查活动。每次调查活动,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和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验中心以及国内、外各病毒防治产品生产厂家和计算机用户都积极参与。通过历年的计算机病毒疫情网上调查工作,使我们认清了我国网络面对的各种风险,对促进我国网络安全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宋运康  宋运国 《电脑》1996,(6):36-37
计算机病毒的流行和猖撅,使所有的计算机用户都已加强了对计算机病毒的警惕,对病毒的监视、检测和清除工作已成为广大计算机用户的日常事务.但对计算机病毒制作者的狡黠,似乎无论怎么估计都是不过分的,已有不只一种病毒,不但成功地在用户检测、清除过程中隐蔽自己,甚至主动利用用户的检测和清除操作,实现病毒的激活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比分析了我国目前最流行的五种计算机病毒,探讨病毒机理,提供给计算机用户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病毒概念。使用户能利用现有工具如 PCTOOLS 和 DEBUG 来进行简便的查毒和解毒工作。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与网络》2011,(24):49-49
什么是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相似文献   

8.
目前,计算机病毒已成为影响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问题。一旦遭到病毒的攻击,会给计算机系统和用户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潜在的威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病毒的知识,对计算机病毒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并掌握一些防毒方法,我们完全可以远离计算机病毒,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病毒入侵对用户的信息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同时也阻碍了网络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因此必须要积极探寻计算机病毒入侵途径,并采取积极有效预防措施对其实施控制,创造一个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面本文则也就对计算机病毒入侵途径进行探索,并探讨其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0.
1.我国计算机病毒疫情网上调查简介为掌握我国信息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病毒疫情现状和发展变化趋势,宣传、普及信息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广大用户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自从2001年4月,由公安部主办了我国首次计算机病毒疫情网上调查工作以来,今年已经是第八次调查活动。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一词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已经不再陌生了,现如今计算机病毒可谓层出不穷,甚至让广大计算机用户几乎到了“谈毒色变”的程度。有许多用户对操作系统下的文件不是很了解,以至于产生种种的怀疑。以下是用户经常怀疑是病毒的文件。  相似文献   

12.
《信息网络安全》2004,(10):45-46
9月14日公安部公布了首届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暨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结果。此次调查由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和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共对7072家政府、金融证券、教育科研、电信、商贸企业等部门和8400余家计算机用户计算机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中国计算机用户计算机病毒的感染率为87.9%,被调查单位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比例为58%。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病毒的不断出现和广泛蔓延,严重地威胁着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给广大用户造成了说不尽的困扰和烦恼。随着“病毒与反病毒”的不断斗争,人们普遍对计算机病毒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然而,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计算机用户对病毒的认识和一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分析了第一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防治计算机病毒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简单介绍了一个能可靠有效地保护用户资源并安全带毒运行的防病毒系统Millennium Antivirus3.0。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计算机病毒横行肆虐,几乎每一位计算机用户都经历过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计算机病毒已经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近乎家喻户晓,只要接触过计算机的都能碰上它。计算机病毒更是在军事、经济、民生等多个重要领域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没有哪一个国家会对计算机病毒掉以轻心,而计算机病毒也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潜在的威胁。因此,为了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及网络信息的安全,研究对付计算机病毒的措施已刻不容缓。本篇论文从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及最易感染的程序入手,来深入探讨预防及对付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16.
肖英  邹福泰 《计算机工程》2011,37(11):149-151
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属性以及结构的介绍,提高网络用户对计算机病毒的理解。分析和总结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介绍计算机病毒所采用的隐藏、多形性、社会工程、动态更新、混合攻击、数据关联、新型媒介、速度为王、恶意攻击、跨越平台等十大技术及发展方向,为科研技术人员和反病毒厂商防治计算机病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毒”攻毒不是异想天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用户机器感染计算机病毒的几率大大增加。而计算机病毒与黑客技术的融合,使其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性。该文根据计算机病毒传播的特点,描述了以“毒”攻毒的工作和传播方式,从技术和实际需求讨论了以“毒”攻毒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对它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疫苗共享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博弈理论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已有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主要采用基于流行病学原理的SIR/SDIR模型。该类模型仅从计算机节点连接率考虑问题,不能准确、量化地反映病毒传播给用户带来的损失。为此,提出基于博弈理论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通过分析正常用户和潜在攻击方之间的博弈,给出博弈双方期望收益的表达式。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播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计算机病毒变本加厉冲击社会的今天,用户自己了解一些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是当务之急。本文在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列出微机上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的感染范围、感染长度及破坏性质,希望对读者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达,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计算机病毒提供生存环境,对计算机用户以及网络环境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文章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特征的简要分析,对计算机病毒防范以及安全意识提升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