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博  汪惠惠  王鹏程 《硅酸盐通报》2015,34(5):1237-1240
通过浮选实验、动电位测量、ICP离子浓度测试及溶液化学计算,研究铜离子和镍离子对绿泥石浮选的影响,并考察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绿泥石具有一定的天然可浮性,一定pH值条件下铜离子和镍离子能够水解生成亲水的氢氧化物沉淀,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绿泥石表面,抑制绿泥石的浮选;在较高pH条件下,生成的氢氧化物沉淀与绿泥石表面电性相同,吸附量较少,抑制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2.
铜离子和镍离子对滑石浮选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滑石纯矿物的浮选实验和动电位的测试,结合水解金属离子溶液化学计算,研究了金属离子对滑石浮选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在产生金属氧氧化物沉淀之前,由于水解金属离子在滑石表面的吸附对滑石的非极性表面和极性端面产生的不同影响,虽然滑石zeta电位的符号由负变正,但滑石的天然可浮性不变。在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pH值附近和它的零电点之间,滑石的非极性表面变得亲水,导致滑石的浮选受到抑制,此时滑石失去天然疏水性是由于氢氧化物沉淀在滑石的极性和非极性表面并产生多相凝聚。  相似文献   

3.
范芳芳  卢昶雨 《应用化工》2013,42(7):1300-1303
离子液体分离技术主要用于水中微量、痕量组分的分离与富集,也可用于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在许多方面优于传统的分离技术。离子液体分离技术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技术和离子液体气浮溶剂浮选技术。综述了这两种技术的装置、影响因素、机理及应用,并指出了这两种技术的复合——离子液体双水相气浮溶剂浮选技术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张立  周建科  张前莉  韩康 《现代农药》2006,5(6):25-26,31
采用非抑制型电导检测离子色谱法分离测定甲胺磷中间体精胺沉淀物中的无机离子。以2.5mmol/L邻苯二甲酸+2.4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水溶液为淋洗液,沉淀中检出Cl-和SO42-;以6mmol/LHNO3水溶液为淋洗液在沉淀中检出NH4+。用该法分析精胺沉淀物中的无机离子经济、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5.
在磷矿浮选过程中会引入大量无机离子,这些离子会对浮选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碳酸盐型胶磷矿反浮选体系中常见无机离子对胶磷矿和白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探究矿物表面由于离子吸附而引起的表面转化。结果表明,Ca2+、Mg2+、Fe3+、Al3+、PO43-随着浓度的提高对矿物的浮选起抑制作用,SO42-和F-在低浓度时对矿物的浮选没有明显影响,在较高浓度时对矿物的浮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矿物经过回水调浆后,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在矿物表面检测到新的元素吸收峰,说明在浮选体系中存在表面转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22,(7):1247-1250
在多孔碳纤维毡基体上通过化学沉积法制备了具有电活性的聚吡咯复合膜电极,在两电极体系下对溶液中的碘离子进行电化学离子吸附分离操作,其中氧化状态下具有阴离子交换功能的聚吡咯复合膜电极作阳极。考察了不同操作电压、溶液pH值对膜电极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在混合溶液中考察了膜电极对碘离子选择性。结果表明,电压的适当升高与溶液pH值的降低有利于提高膜电极对碘离子的吸附速率和容量增高。复合膜电极表现出对碘离子优良的选择性吸附特性和可多次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17,(7):1247-1250
在多孔碳纤维毡基体上通过化学沉积法制备了具有电活性的聚吡咯复合膜电极,在两电极体系下对溶液中的碘离子进行电化学离子吸附分离操作,其中氧化状态下具有阴离子交换功能的聚吡咯复合膜电极作阳极。考察了不同操作电压、溶液pH值对膜电极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在混合溶液中考察了膜电极对碘离子选择性。结果表明,电压的适当升高与溶液pH值的降低有利于提高膜电极对碘离子的吸附速率和容量增高。复合膜电极表现出对碘离子优良的选择性吸附特性和可多次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8.
吕述姣  周映  郭丽  商少明 《应用化工》2011,40(11):1960-1963
首次将疏水性离子液体(IL)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应用于溶剂浮选,对盐湖卤水中的锂进行富集分离,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锂进行测定。考察了磷酸三丁酯(TBP)用量、相比V(O):V(A)、浮选时间、气体流速、浮选温度、共存离子、溶液的pH值对浮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浮选条件为:浮选温度40℃,V(TBP):V(IL)=8:1,相比V(O):V(A)=5,气体流速为50 mL/min,溶液pH=2.5时浮选15 min,此时Li+的浮选率达到85%。离子液体作为浮选剂用来浮选Li+也适用于痕量锂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9.
张桂萍 《广东化工》2008,35(3):75-77
应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混合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活度系数,由实验结果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混合电解质水溶液活度系数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关系进行了讨论,并对单一电解质溶液和混合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活度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活、成本低,是测定混合电解质溶液离子活度系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专利介绍了综合法除废水中重金属和有色金属离子的方法。该专利目的是降低滤液中的金属离子浓度,简化工艺,降低试剂消耗、缩短净化时间,保证金属重新使用。其方法为:用氢氧化物沉淀水中的重金属和有色金属,然后离子交换处理水。采用电浮选法沉淀金属。  相似文献   

11.
张青山  刘爱霞  郭炳南  吴锋 《化学世界》2006,47(6):375-377,351,365
论述了近年离子液体相关电解质研究进展。利用离子液体或将其与聚合物电解质混合,或与其它电解质盐类混合可制得新型电解质。一些离子液体及相关电解质应用于电池等电化学装置,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混凝实验对典型反渗透浓水中的Ca2+、Mg2+、Ba2+、Sr2+和总硅的去除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浓盐水结垢离子的去除方法。结果表明,盐效应是化学混凝的重要影响因素;高pH有利于Ba2+和Sr2+沉淀;同时,在镁硅比较低的情况下(镁硅比为1∶1),提高pH是发挥水体金属离子对硅吸附和沉淀作用的有效方法。化学混凝对反渗透浓水各结垢离子的去除可以达到浓水反渗透回用容许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一/二价离子分离膜在能源存储和转换、污染监测和控制、清洁工业过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回顾近年来一/二价离子分离膜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聚合物膜、混合基质膜及金属有机骨架和二维材料等新型膜用于一/二价离子分离的研究现状,深入讨论界面聚合、层层组装、沉积、共混等不同制备方法对膜微结构和分离性能的影响,探讨一/二价离子分离膜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离子共存是近年来广东高考的必考内容,所谓离子共存,实质上就是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的问题。若在溶液中发生反应,就不能共存。看能否发生反应,不仅是因为有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的物质产生,还涉及到溶液酸碱性、有色、无色,能否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等。本文将对离子共存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辉钼矿浮选实验、Zeta电位测试、Al3+溶液化学分析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研究了选钼回水中的Al3+对辉钼矿可浮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铝离子会恶化辉钼矿的浮选指标,并导致其表面Zeta电位显著偏移,表明辉钼矿表面有Al3+吸附;Al3+在溶液中主要以铝离子、羟基铝离子、氢氧化铝沉淀形式存在,后两者具有极强的极性,能吸附在辉钼矿活泼的“棱”上,铝离子与辉钼矿“棱”氧化生成的MoO42?反应生成钼酸铝沉淀;由于辉钼矿“棱”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小很多,而铝离子主要吸附在“棱”上,因此铝元素含量不多,但其确实能吸附在辉钼矿表面,且既有物理吸附也有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6.
针对纯铁基离子液体(Fe-IL)在脱硫过程中气液传质效率较低、铁活性不高等缺陷导致的脱硫液易被击穿、硫容小和再生缓慢等问题,以铁基离子液体(Fe-IL)为基质,选用锌基离子液体(Zn-IL)、锰基离子液体(Mn-IL)和1,3-二甲基咪唑啉酮(DMI)为助剂,调节相互之间的质量比配制复合离子液体基脱硫液,并试验上述混合溶液的脱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复合金属离子液体之间具有协同强化脱硫的作用,1,3-二甲基咪唑啉酮对铁基离子液体脱硫有着较好的活化作用,其中铁锌基离子液体与1,3-二甲基咪唑啉酮组成的复合液脱硫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含氟废水中投加可溶性镧盐,形成La-F胶体,再利用氯化铁-氧化钙-聚丙烯酰胺(PAM)混凝体系沉淀去除水体中的氟离子。利用较优的除氟工艺,即La3+∶F-(摩尔比)=2∶3,pH=5,PAM∶F-(质量比)=5∶1,处理初始氟离子浓度为20~200 mg/L的含氟废水,可将出水氟离子浓度控制在1 mg/L以下。由于La3+与F-之间较强的亲和作用,二者在水中可形成以LaFx(OH)3-x形式存在的胶体颗粒,后续加入的氯化铁和氧化钙破坏了胶体体系的稳定状态,并通过Fe3+和PAM的凝聚-絮凝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氟离子。该工艺的沉淀副产物可作为染料废水脱色用吸附剂,其对模拟污染物刚果红的吸附容量达337.8 mg/g,且大部分有效吸附发生在前3 min。  相似文献   

18.
程忠玲  刘纵宇 《辽宁化工》2007,36(7):495-497
为了测定泥页岩中可溶性钙、镁离子的含量,采用了传统的钙、镁离子含量测定方法,但由于其他离子的干扰使测定终点难以观察。因此实验研究了采用CMP混合指示剂法测定钙,以K—B混合指示剂法测定镁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对钙、镁检测的结果比传统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19.
曾新强  唐慧卿 《玻璃》1990,(1):44-49
一、前言在第一篇《混合碱玻璃中的碱离子迁移率》的报告(该文的译文刊登在《玻璃》1988年第1期——译者注)中,作者根据混合热力学的理论,对各种混合碱玻璃中碱离子迁移率的变化进行了讨论.即,异种碱离子对的产生使以氧离子为媒介的成对碱离子R'~(+)…O…R'~+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生变化,对碱离子与非桥氧间的结合力产生影响,结  相似文献   

20.
针对肥料中氟离子含量测定没有相关的标准,建立测定肥料中氟的离子色谱法。以水为浸提剂,超声波作用30 min,提取样品中的氟,采用30 mmol/L氢氧化钾溶液作为淋洗液,流量为1.2 m L/min,电导检测器检测氟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测定肥料中氟离子含量,线性相关系数(r2)大于0.999,线性范围0.1~2.0 mg/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6.7%~102.0%,具有精密度好、检出限低、操作简单、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适用于肥料中氟离子含量的风险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