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主裙楼大底盘结构主要采用沉降后浇带取消永久沉降缝。对于超长大体积主裙楼结构,沉降后浇带兼有温度后浇带的作用,对沉降后浇带进行设计时应同时考虑温度效应和主裙楼差异沉降。当设计计算符合要求时,可采用减小主楼自重、采用跳仓法和变刚度调平法等取消沉降后浇带。沉降后浇带的设计可按一定的流程进行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2.
采用沉降后浇带控制差异沉降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沉降后浇带来减少高层建筑与裙房或地下车库之间的差异沉降,后浇带封闭前,按后浇带分成的几个单体建筑,考虑其相互影响,计算沉降变形;沉降后浇带封闭后,按大底盘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进行沉降分析。两阶段沉降分析结果互相叠加,沉降后浇带的封闭时间可以根据封闭后沉降后浇带两侧的差异沉降来控制,一般差异沉降不超过10~15mm。对沉降后浇带的位置、构造及封闭时间提出了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后浇带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列举后浇带的弊病及取消后浇带的优越性,提出取消施工后浇带,用跳仓法替代的原理。分析沉降后浇带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结合规范分析不设沉降后浇带的必要条件,最后结合相应实例,得出不设沉降后浇带有利于跳仓法施工分仓划分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在大底盘结构的桩筏基础中设置沉降后浇带既可以释放相当部分沉降差产生的不利影响,又可以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工程应用。后浇带设置位置的确定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同时,位置的选择也影响其作用效果。文章对沉降后浇带的设置位置变化对筏板内力的影响作了一定程度上量化的计算,对两者之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归纳了随位置变化,沉降后浇带作用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确定后浇带位置的建议,对今后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某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对主楼与地库相连部位取消沉降后浇带进行地基变形验算,并采取了跳仓法施工技术,实践证明跳仓法既能够解决取消后浇带引起的裂缝及沉降问题,又可以节省工期,节约造价。  相似文献   

6.
某工程基础底板取消部分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生  张永春 《工业建筑》2000,30(2):66-67,73
基础底板施工中后浇带的留置有利于解决超长结构温度应力及高低层差异沉降应力导致底板裂缝,但影响结构安全及防水质量。实际施工中,后浇带回填质量很难保证,因此,尽量减少后浇带的留置对结构是有利的。介绍了通过采用微膨胀混凝土作为有条件技术补偿,取消超长结构温度应力为主控的后浇带的施工尝试。  相似文献   

7.
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温度带和后浇收缩带。后浇沉降带是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的;后浇温度带是用于解决温度应力问题的;后浇收缩带是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问题的。一、施工后浇带的适用范围1.当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地基均较好,差异沉降不很大,而且沉降完成较快,后浇带补齐灌注混凝土后,剩余的差异沉降不致引起结构开裂的,可以采用施工后浇沉降带;沉降量很小的,如果做在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深墩的,一般高层与低层基础可做成整体,不必设施工后浇沉降带;当地基土压缩性高,厚度较大,从而使高层与低层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某大型国际会展中心酒店兼办公楼主群楼沉降进行现场监测,根据实测数据对主群楼在前期阶段、施工过程和主楼封顶后3个不同时期产生的沉降量进行系统分析,得出考虑沉降作用下主群楼曲面的变化规律以及沉降差异变化规律,并提出了取消沉降后浇带的建议和相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董家渡金融城工程项目大体积地下室底板施工为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在不同施工工况中,设置后浇带和施工缝2种施工方案的基础底板沉降变形及结构应力。结果表明:取消主楼与主楼之间的沉降后浇带是完全可行的,避免了设置沉降后浇带可能引起的各种施工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温度带和后浇收缩带.后浇沉降带是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的;后浇温度带是用于解决温度应力问题的;后浇收缩带是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桥头路段由于不均匀沉降带来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软土地基高速公路的建设,怎样使得桥头路段的地基处理方式既可以达到沉降控制的目的又可以达到节约建设经费的目的,是桥头路段软基处理的一个难点。基于某高速公路桥头路段现场沉降观测资料针对塑料排水板、水泥搅拌桩、塑料套管桩和预应力管桩处理方式,分别分析了处理深度6,8,13和27m的加固效果,结合每种处理方式在工程中的适用范围和每平方米造价,总结出一定处理深度范围内的桥头路段采用某一种处理方式能够达到加固效果和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吴树斌 《山西建筑》2014,(20):130-131
以金德利·摩登时代商住综合楼工程为例,结合地质及水文条件和周围环境,对地下部分沉降后浇带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使工程沉降后浇带实现超前止水,为工程后续施工和提前停止降水提供了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沉降后浇带封闭时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与工期之间存在矛盾.为合理解决这一矛盾,做到在建筑物适宜位置设置后浇带,既释放掉单元间的混凝土收缩应力和不均匀沉降,又缩短工期,为施工创造良好条件.实际工程中,可以综合考虑理论沉降量与实测沉降量的比值、实际加载量与建筑最终荷载的比值、沉降发展等因素,经地基基础优化设计,合理调整不同部位间的沉降差,完全可以提前封闭沉降后浇带.  相似文献   

14.
软土地基超载卸载再加荷的沉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顺华  许恺  王炳龙  王祥 《岩土工程学报》2005,27(10):1226-1229
根据4 a多的沉降观测资料,分析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超载卸载再加荷的沉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处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使沉降大部分在填筑期和超载预压期间发生,且使卸载后再施工路面结构层时沉降速率仍然呈收敛的状态。超载卸载再加荷产生的沉降对于高速公路工后沉降标准而言不容忽视,其沉降也并非瞬时完成,不宜采用类似计算超固结土沉降时的回弹指数进行计算。对于试验段特定的条件,卸载后施工路面结构层的沉降计算,可采用分层总和法、利用压缩模量计算其主固结沉降,然后乘以大于1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5.
超长基础底板施工中后浇带的留置有利于解决超长结构温度应力及高低层差异沉降应力导致底板裂缝,但影响结构安全及防水质量。实际施工中,后浇带浇筑质量也很难保证。因此,尽量减少后浇带的留置对结构是有利的,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上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安托山综合楼工程长148.2m,宽110m,在结构施工中取消了永久性伸缩缝、沉降缝及相关后浇带,并取消了建筑外防水。通过应用分块跳仓法浇筑综合施工技术,缩短了建筑工期,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永 《工业建筑》2002,32(7):25-27
着重介绍星城广厦结构方案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对大底盘多塔结构中设沉降缝、后浇带和不设沉降缝、后浇带的做法进行了分析。对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来控制基础的差异沉降进行了计算比较。确定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和基础形式。根据上部建筑不同的使用要求采用了特殊的结构形式 ,如密肋板、扁梁、桁架增柱、箱型转换层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超大直径空心变阶桩的沉降计算方法。基于弹性半空间Mindlin 解,通过考虑由桩侧摩擦力,桩身变阶处环状带的反力以及桩底反力三者共同作用引起的沉降,建立了超大直径空心变阶桩的沉降计算方法,将其与吉衡铁路深圳大桥超大直径空心变阶桩的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由理论方法计算得到的超大直径空心变阶桩的沉降值与实际监测数据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到超大直径空心变阶桩桩周土应力扩散角g近似等于土体内摩擦角,应力扩散区域内的土体随着桩身一起发生沉降,并且桩周土的沉降分布近似呈对数形式,沉降值随沉降计算点距桩截面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浅谈房屋变形缝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梅 《山西建筑》2006,32(16):43-44
介绍了房屋变形缝的作用,分别阐述了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类型变形缝的设置原理、设置部位及缝宽,并对后浇带进行了说明,以达到变形缝准确留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杜卫民 《山西建筑》2011,37(35):147-149
通过选取代表性断面,对南京绕城公路扩建工程不同处理方式下的新老地基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扩建工程的路基的沉降变形规律不同于新建工程,为扩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