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硅酸锌结晶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祖球 《佛山陶瓷》2004,14(5):36-38
硅酸锌结晶釉是一种以氧化锌为结晶剂,在一定的烧成制度下形成结晶的艺术釉,其结晶矿物是硅锌矿,具有结晶性能好、有良好晶态、晶花呈大型扇形纹样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硅锌矿结晶釉工艺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硅锌矿结晶釉的工艺性能的研究,探讨了硅锌矿结晶釉的釉料制备工艺及烧成技木、定位结晶工艺,解决了试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詹益洲 《陶瓷工程》1999,33(5):26-28
论述了硅锌钛结晶釉晶花的生成原理,介绍了釉料制备、烧成工艺等试验内容及燃气梭式窑的工作特点,并指出研制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陈淑刚  赵臣  杨晨  税安泽  张赞 《硅酸盐通报》2013,32(8):1661-1665
本文以硅灰石、钠长石、玻璃粉、氧化锌为主要原料,通过低温快烧工艺研制了硅酸锌结晶釉.详细研究了釉中各矿物原料对硅酸锌结晶釉的影响,通过于法施釉、预加晶种、烧成制度等的优化,研制出一种装饰效果优良的硅酸锌结晶釉.其优化条件为:烧成温度1200℃,烧成时间70 min,晶体生长温度1050℃,保温时间10~20 min.  相似文献   

5.
研究成功烧成温度为1040℃和烧成周期为70分钟并适用于彩釉砖的硅锌系结晶釉。探讨了各组成及工艺制度对结晶尺寸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配方。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析晶机理、晶形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1前言硅酸锌结晶釉是一种在烧成后自然形成结晶体(亦称为人工晶体)的釉,它是由硅酸盐材料和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锰等结晶材料及着色金属氧化物配制而成的。结晶釉的效果是手工彩绘所不能达到的,也是人所预想不到的。晶形丰富多彩,美丽异常,有单一形、星形、簇形、彩条形、网格形和冰花形等等。结晶釉种类较多,其中有高温结晶釉(烧成温度在]300C左右)、低温结晶釉(烧成温度在]]20C~]]80C)。按结晶剂的不同又可分为铁系结晶釉、硅酸锌结晶釉、锰粘结晶釉、硅酸钛结晶釉等等。2结晶釉的一般田方结晶釉的组成较复杂,一般须…  相似文献   

7.
最近,日本陶瓷界研制成功了结晶花纹和色调都很新颖的结晶釉制品。要制得结晶釉,一般必须往富于盐基成分的流淌性基础釉内添加大量结晶性金属氧化物。烧成后最重要的是进行缓慢的冷却。结晶析出状态依冷却方式之不同而大有不同。名古屋工业技术试验所六部二科就烧成温度力SK8、以氧化焰烧成的钴钛结晶釉进行了适宜组成的调剂试验。分别往石灰—镁系统、石灰—镁—钳系统和石灰—锌—铅系统的Al_2O_3—SiO_2组成少的基础釉中,添  相似文献   

8.
方映华 《中国陶瓷》2006,42(2):49-50,52
在工艺陶瓷中,硅锌矿结晶釉是研制的一个难点。文章针对硅锌矿结晶釉的制备和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就晶花的定位进行了设计,同时分析了烧成中容易出现的主要缺陷和影响结晶效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硅酸锌结晶釉的基础上加入色料,对基础结晶釉的组成、颜料的组成和添加量、制备工艺条件等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通过采用适宜的生产工艺,成功研制出烧成温度为1310℃的新型结晶釉——釉里红多彩结晶釉,并探讨了各组成及工艺制度对结晶尺寸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分析了影响结晶效果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硅酸锌结晶釉的基础上加入色料,对基础结晶釉的组成、颜料的组成和添加量、制备工艺条件等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通过采用适宜的生产工艺,成功研制出烧成温度为1310℃的新型结晶釉--釉里红多彩结晶釉,并探讨了各组成及工艺制度对结晶尺寸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分析了影响结晶效果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11.
硅酸锌定位结晶釉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玉銮 《佛山陶瓷》2009,19(11):11-13
本文主要介绍硅酸锌定位结晶釉的配方与机理,论述了定位结晶釉的生产工艺及其条件并分析了釉料颗粒、釉层厚度以及烧成速度对定位结晶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硅酸锌结晶釉的基础上加入色料,对基础结晶釉的组成、颜料的组成和添加量、制备工艺条件等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通过采用适宜的生产工艺,成功研制出烧成温度为1310℃的新型结晶釉——釉里红多彩结晶釉,并探讨了各组成及工艺制度对结晶尺寸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分析了影响结晶效果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硅酸锌结晶釉的基础上加入变色色料,对基础结晶釉的组成、变色颜料的组成和添加量、制备工艺条件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通过采用一定的生产工艺,成功研制出烧成温度为1340℃的新型结晶釉——变色结晶釉,并探讨了各组成及工艺制度对结晶尺寸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配方,分析了影响变色效果的各个因素。  相似文献   

14.
硅锌矿结晶釉属于巨晶釉类 ,因为其中可形成粗大 (几毫米 ,甚至几厘米 )的球粒状硅锌矿 2ZrO·SiO2 晶体。对锌结晶釉的最初研究是在 1 847~ 1 852年。 1 90 6年 ,Riddl较系统地研究了经 1 0 50~1 1 0 0℃烧成的含硼锌熔块釉 ,并概括了釉组成对其结晶的影响。他提出了锌结晶釉的配方(wt% ) :2 7.389 ZnO、7 382 KNO3、1 3 770硼砂、7.2 0 0白垩、4.466硼酸、39.693燧石、0 .6 CuO(超过 1 0 0 %另计 )。这符合釉的化学组成(wt% ) :2 .6535 Na2 O、4 0 773 K2 O、4 7839 CaO、32 476 ZnO、47 0 …  相似文献   

15.
刘欣  李家科  朱庆霞  吴宇 《陶瓷学报》2012,33(3):354-357
在硅锌矿结晶釉基础上引入氧化锰制备MnO2-ZnO-SiO2系结晶釉,主要研究了釉料配方组成及烧成制度对釉面结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锌矿结晶釉中加入MnO210wt%~15wt%,熔融温度为1230℃、保温10min、析晶温度1160℃、保温30min条件下,可获得晶形完整、单个晶体呈柱状、集合体呈扇形纹样的红褐色结晶釉。  相似文献   

16.
朱小平  于长凤  凌青  戴静  周浩敬 《中国陶瓷》2005,41(4):21-24,71
围绕结晶釉的组成、晶核剂的加入量及作用、保温时间等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为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辊道窑,试验的烧成阶段直接在辊道窑中进行。在本研制中,结晶釉里分别添加了孔雀蓝和氧化钴色料,以氧化锌和二氧化钛作为成核剂,得到A、B两种具有不同装饰效果的结晶釉。通过试验,得出两个适宜于辊道窑快速烧成的结晶釉的配方。在辊道窑烧成的这两种结晶釉析晶程度虽不及常规的结晶釉,但两种釉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装饰效果,并且生产成本和效益都要优于普通结晶釉。经锥光显微镜分析表明,由辊道窑直接烧成无保温的试样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釉面析出过饱和液滴,直径约2mm。液滴中有晶核存在,呈三角形或者四边形的小颗粒状,发育不完整。若将试样置于电炉中模拟辊道窑的烧成制度,通过适当保温,结果在样品的表面分别析出了多种多样的数量不等的晶花。若釉层较厚,则釉面析出粒状晶体,边缘带有细小的金光;釉层稍薄,则釉面析出树枝状晶体。晶花的数量及大小随保温时间的长短而有明显变化。釉中晶体是多种形态共存,有典型的硅酸钛结晶、硅酸锌结晶,还有对称程度较高的多种结晶形态的组合。  相似文献   

17.
硅锌钛结晶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偏光显微镜的观察,X-射线衍射的分析,硅锌钛结晶釉中的钛与金属氧化物偶合组成了乳浊剂,对硅锌钛结晶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利用骨质瓷基础熔块釉料、氧化锌、二氧化硅为原料,以氧化铜为着色剂,成功制备出适于骨质瓷的硅酸锌结晶釉。对氧化锌含量对釉面的影响,釉浆细度对结晶釉形成的影响,釉层厚度对结晶影响的分析,烧成制度对晶花形貌的影响,器型与结晶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增加本厂陈列样品的花色品种,并为利用粗次原料试制美术瓷进行一些探索工作,曾在四月二十日至五月三十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在现用粗、细瓷坯上进行了结晶釉和花釉的试验,现将粗浅工作小结如下:Ⅰ结晶釉的试制重点工作在于对硅酸锌和硅锌钛系统结晶釉的制备工艺进行摸索,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基本上掌握了上述二系统结晶釉在硅碳棒电炉内的烧制工艺,并烧出少量中小型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硅铝比例对锌釉表观性能的影响。该实验是在确定锌釉的赛格尔式和不同硅铝比例的情况下进行,即固定赛格尔式中碱性成分的摩尔量,而按照有规律的改变硅铝的比例含量。分别在1100℃、1150℃、1200℃三个温度下,采用氧化气氛烧成制备样品。采用肉眼法对样品表观性能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相应条件下的锌釉表观性能分布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