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辛集是我国皮革业的重要生产销售基地,2001年底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皮革工业协会联合授予“中国皮革皮衣之部”称号。辛集皮革业由制革业、皮衣业以及皮件、皮革机械构成,2002年全市皮革行业实现产值60亿元,出口创汇1.7亿美元。其中,制单业占全市皮革经济总量的42%。  相似文献   

2.
李松 《北京皮革》2006,(11):27-27
制革业是江门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江门市已发展成为广东最大的皮革业制作基地之一。随着今年以求各地对污染企业的治理,部分制革业搬迁到江门,皮革产业集群正在成为江门市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如何更进一步发展壮大皮革产业集群经济,发挥集群的“榕树效应”,提高整个皮革产业集群的影响力,是江门制革业必须面对的靳课题。  相似文献   

3.
南海罗村制革业是广东制革的一大基地,作为皮革制作传统产业之一的罗村镇,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近年来,罗村制革业已经没有太多的地位和空间,在罗村皮革业鼎盛时期,拥有皮革行近五十间,制革厂二十多家。目前,皮革已不是罗村的支柱产业,被排在建材、玻璃、针织等传统工业之后,一直以来被电光源、灯饰以及汽配流通等新兴产业所代替。目前.罗村仅有9家制革企业.2005年产值4.1亿元,占整个街道的4.7%,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赵武斌 《北京皮革》2007,(7):94-95,99
制革废水治理问题的紧迫性 制革业面临的环保难题——废水 根据中国皮革协会的统计,截止2006年上半年,我国已有一定规模的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企业1.8万家,其中仅制革企业就有2400多家,皮革工业出13连续6年居轻工业首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皮革生产大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使作为传统工业的制革业面临两种选择是因科技提升而行业日趋衰退:二是引进高科技改造传统行业.增添新的活力。意大利制革业选择的是后者.于是在世界皮革工业整体衰退的形势下异军突起,显示出勃勃生机。意大利制革工业经久不衰的原因除了有不断更新的制革机械和化工材料外.还有两点尤应推崇:是工艺上精益求精,使意大利的皮革具有独特的风格即丰满柔软,  相似文献   

6.
制革业是留史的传统产业,其主体是生皮市场,市场的兴旺促进了制革业的发展。据了解,留史镇26个村半数以上是制革专业村,业户比较集中的8个村都建有污水处理站,制革业户1,100家,喷浆厂八十家,年加工皮革3,000万张,品种以羊皮服装革为主,估计占总量的80%。近两年,由于国内皮革服装市场不景气,有些厂开始生产鞋面革、箱包革、手套革等,产品除在本地销售外,还销往东北、河北、京建、浙江、广东等地。  相似文献   

7.
黄健 《北京皮革》2006,(12):48-48
随着国家皮革行业新政策的实施.内地制革企业面临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压力增大。国家对进口生皮实施总量控制后,内地制革企业对国内的生皮需求量增大.致使生皮价格上涨。再加上部分不法商人炒作生皮市场,加剧了生皮价格上扬,使内地制革企业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其次是国家限制皮革出口的措施,使内地制革企业销售到国内市场的皮革份额增加.内地制革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再者.国家取消优惠措施.制革企业在竞争中利润降低.一些企业面临亏损的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制革业的污染问题受到上至国家下至老百姓的广泛关注,在大众的口诛笔伐中,国家环保部采取了急风暴雨式的整改行动作为皮革生产犬户,沿海鞋革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提倡“腾笼换鸟”政策.迁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污染产业,部分皮革生产基地对制革业采取全部停产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皮革市场普遍低迷、国际皮革制品市场上中国产品屡遭诘难,以及国家对皮革产业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对制革业进行了种种限制,有些地方甚至明确提出不支持制革业发展,或是退出了制革业,再加上部分台资制革企业向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迁移,一时间,似乎中国制革业发展处处遇阻,前景不可捉摸。本来制革生产工厂就建在相对比较偏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和发展证明,制革业集中生产、集中治污,通过产业基地的建设,形成产业集群,从而赢得政府的大力扶持,将是中国制革业今后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也是国际制革业目前比较认可的发展模式。湖南制革业虽然在中国制革业中的总体地位并不突出,但湖南湘乡却相对集中了几十家猪皮专业制革企业,算得上是中国除温州平阳、四川、山东地区之外的又一大猪皮制革基地。近几年来,根据国内制革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皮革业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朗,湘乡制革业正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皮革工业园建设,并在7月初承办了“中国革业环保研讨会暨中国皮革协会制革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被湘乡制革一下子在中国制革生产基地方兴未艾的热潮中涌现出来,湘乡也因此加快了皮革产业升级改造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白杉 《北京皮革》2003,(1):24-27
一、皮革工业刺激皮革化工的发展 皮革工业包括制革业、皮鞋制作业、皮革制品业、毛皮业等。皮革化学品是为皮革工业生产服务的(主要是制革业和毛皮业),皮革工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皮化工业的发展。所以,皮革工业和皮化工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舒适的“回归大自然”的要求,真皮制品倍受人们青睐,成为生活中重要的高档消费品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由于广州在全国甚至全球皮革行业的影响力,制革业在广东地区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不仅当地有很多制革厂,台湾和香港客商也有不少在广东地区大量投资制革生产。如东莞、广州.江门、新会.南海、中山.博罗、惠州、肇庆等地都有不少制革厂。国外则有很多外商以长期租凭或直接建厂的方式,在广乐从事制革生产。近年来,为了紧跟国内外皮革市场的需求走势,内地电有很多制革厂和皮革贸易商纷纷到广东建立制革后整饰工厂。  相似文献   

13.
皮革工业是四川省的优势产业,在全国皮革行业中亦占有重要地位。最近一年来,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人民币升值、原辅材料涨价、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扬以及国外市场急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四川制革业持续低迷,特别是近期猪肉价格上涨,猪皮原料价格涨势迅猛.对四川制革业的成本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如何应对成本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众多四川制革企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革大省,地处内陆中原,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河南制革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沿海浙江、广东等省,甚至落后于河北省。河南制革业产量比七八年前减少很多,制革厂家的数量萎缩得更多,在河南重要的制革地区周口,约有80%的制革厂家停产。而据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的统计,河南在全国制革大省中的地位也略有下降。作为重要的牛皮革和羊皮革生产大省,河南在中国皮革工业的格局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河南皮革工业的发展速度不快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相似文献   

15.
记者日前在佛山皮革市场了解到.进口皮化、外国品牌占据佛山皮化市场主导地位。在佛山多家皮化市场内.不同类型、不同型号的制革化工材料达数百种以上.但仍不能满足制革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周富春  徐士强 《中国皮革》2005,34(13):44-49
上篇:看现状海宁:企业数量不多,个个顶天立地。沙发革和服装革的重要生产基地浙江海宁不但因为皮革服装产业和中国皮革服装城在国内外有口皆碑,而且作为皮革制品上游产业的制革业同样令国内同行刮目相看。据海宁当地相关部门的统计,去年海宁的投皮量达到680万张(折牛皮),但如果把买坯革后进行深加工的也算进去,海宁去年的制革量要远远大于680万张。当国内制革业嘘声一片的时候,海宁制革业的情况要普遍好于全国。整个海宁市的制革企业数量不足10家(只有8家),基本属于国内大型制革企业,生产销售与国内其他市场相比,近年来发展状况尚好,有的厂…  相似文献   

17.
陈万日 《北京皮革》2007,(11):57-57
近几年来,国产制革机械获得了高速发展.不管是产业规模.还是技术提升和企业实力的发展壮大,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随着制革业新一轮扩张热的完成,中国制革业的发展正进入一个拐点,开始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加上国家对皮革等行业进行产业政策大调整,及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制革业的发展速度开始放缓.这对制革机械及皮化等上游产品的需求影响甚大。另外,尽管中国制革业新一轮扩张时,带动了制革机械业的快速发展,但也留下了一些隐患。特别是一些企业的低水平扩产和不少企业问的低水平重复生产.使中国制革机械业企业数量过多,而规模和实力却又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博洛尼亚琳琅沛丽皮革展和制革技术展,无疑是全球最为权威的皮革和配件展览会,代表了当今全球皮革和配件发展的最高水平。2003年,笔者在参观了该展会后,曾发文表示“中国制革5年内由大国转变成强国难度很大”。一年过去了,行业对中国制革业看法有了怎样的变化?为此,笔者分别采访了十多位参展商和参观者,以期从他们的看法中提炼出中意制革业之间的真正差距,同时触摸一下中国制革业的发展前景。但综合采访的结果,却发现行业人士对中国制革业的现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必要在此梳理出来,以利于行业作一清晰地判断。  相似文献   

19.
王毅 《北京皮革》2003,(11):67-67
面对风起云涌的合成革和人造革的严峻挑战.欧洲制革业近几年来最显著的发展.是在提高皮革天然性能以及赋予新颖的实用性能方面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在广东南海,提起制革业,我们不得不说“皮革之乡”罗村,罗村制革业久负盛名,皮革生产贸易历史已有一百多年,有皮革业前辈说:“全国乃至世界各国,凡是有皮革业的地方就有罗村人,甚至连今天大多数香港老板都是在罗村做皮革生意发家致富的”。罗村原来拥有皮革生产企业七十多家,每年产值超过四亿元,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今天,罗村制革业的发展已举步维艰,曾经风靡全球的皮革业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