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注聚采出水分离用动态水力旋流器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贺杰  陈炳仁 《石油机械》1998,26(7):24-26
原有的地面工艺和设备已不能满足聚合物驱采出水分离的要求。采用自行研制的动态水力旋流器,在增压与不增压两种工艺流程下,分别进行了流量和转数对分离效率的影响、转数与压力降的关系,以及入口压力与处理量的关系等项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静态水力旋流器相比,动态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效率明显提高,一般可提高10%左右;压力损失显著降低,约可减少0.1MPa,足见可在低压下工作,易于实现无泵运行;无泵运行明显比有泵增压运行的分离效率高,但处理量会有所降低。将动态水力旋流器应用于聚合物驱产出水的油-水分离处理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姚薇  薛红兵 《石油机械》2000,28(C00):72-74
对油井实施聚合物驱后,采出液的粘度增大,油水混合物体系的稳定性增加,油水分离较常规水分离更加困难。在聚合物对采出液油不分离特性影响的室内试验基础上,结合大庆油田现场试验,分析除油旋流器在注聚含油污水中的分离性能,测试了除油旋流器的进出水油滴粒径分布,结合进出水含油浓度,绘制了除油放心流器级效率曲线及水力特性曲线,试验表明,除油旋流器用离心泵供液时,分离性能较单螺杆泵供液时略有下降,但仍可工业应用所  相似文献   

3.
水力旋流器在杏南九中转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力旋流器按应用类型分为脱油型和脱水型两种。脱油型水力旋流器在杏南九中转站应用的工艺流程:由三相分离器来水进入缓冲罐,其出水经增压泵增压后进自行设计的聚结器。聚结器起到对混合液中的油滴进行聚结、兼并的作用,以利于旋流器的分离。然后进水力旋流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去深度水处理系统,污油则去污油池。由于缓冲罐起到一定的重力沉降作用,因此进入水力旋流器的污水含量基本可稳定在 1000mg/L以下,一般在400mg/L左右。  相似文献   

4.
针对青海尕斯油藏条件,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筛选了适合油藏条件的交联聚合物凝胶+凝胶颗粒复合调驱体系,并对配方体系的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交联聚合物凝胶体系的最优配方为:1500mg/L水解聚丙烯酰胺(HPAN)+400mg/L有机酚醛+100mg/L稳定剂+100mg/L除氧剂;交联聚合物凝胶0.3PV+0.2PV预交联颗粒+0.1PV水驱流向剂颗粒组成的复合调驱体系可有效封堵大孔道,改善注入水剖面,并有很好的驱油作用,封堵效率可达到90%以上,采收率可提高17.8%左右。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驱后采出液中由于聚合物的注入,采出液的粘度和油水混合物体系的稳定性增加,油水分离较常规分离更加困难,阻碍了聚合物驱油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解旋流器在注聚含油污水中的分离性能,测试了旋流器的进出水油滴粒径分布,结合进出水含油浓度,做出了旋流器级效率曲线及水力特性曲线;比较了系统加药对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旋流器用离心泵供液时,分离性能较单螺杆泵供液时略有下降,但尚可为工业应用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液—液旋流器处理注聚含油污水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驱后采出液中由于聚合物的注入,采出液的粘度和油水混合物体系的稳定性增加,油水分离较常规分离更加困难,阻碍了聚合物驱油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解旋流器在注聚含油污水中的分离性能,测试了旋流器的进出水油滴粒径分布,结合进出水含油浓度,做出了旋流器级效率曲线及水力特性曲线,比较了系统和药对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旋流器和离心泵供液时,分离性能产单螺杆泵供液时略有下降,但尚有可工业应用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水力旋流器分离设备在海洋石油工业中已证明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海洋钻井与生产中的严重问题是如何同时减少产出水中油与固体的浓度,在重新利用或排放至公海前使其含量达到环境允许的程度。为解决这一障碍,目前的研究工作已将双锥和单锥水力旋流器的设计与操作条件以流体动力学方式混合而成为混合的多锥水力旋流器,能完成液/固/液三相同时分离。该项研究中这种混合式的水力旋流器称为同时进行三相(CTP)分离的体系。以CTP  相似文献   

8.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驱油用聚合物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庆油田二类油层的地层条件,以丙烯酰胺、少量疏水单体N-十二烷基丙烯酰胺(AMC12)为原料,采用胶束水溶液共聚合方法合成了抗盐聚合物KP,研究了甲酸钠对KP分子量的影响以及表面活性剂TritonX-103对其水溶性的影响,进一步评价了KP的抗盐性能,并进行了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控制聚合物KP的分子量为1503×10^4左右,以大庆油田模拟矿化水(4030mg/L)配制聚合物浓度为1030mg,/L,聚合物KP的溶液黏度远高于HPAM(1503×10^4)的溶液黏度,与HPAM(3030×10^4)的相当,并具有很好的长期稳定性。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2%以上。因此,中等分子量抗盐聚合物KP在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水力旋流器及其在油田集输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力旋流器是国外近年研制成功的可用于油田油、水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新型设备,主要由入口段、收缩段和出口段组成。按其处理对象分有预分离水力旋流器、脱水型水力旋流器和脱油型水力旋流器三种类型。与油田现用的分离设备相比,水力旋流器具有分离效率高、流量调节范围宽、体积小、重量轻、投资少等优点。研究表明,这三种类型的水力旋流器完全可以替代油田现用的沉降分离设备、脱水设备以及污水处理设备,并可实现橇装化,故在油田  相似文献   

10.
下二门油田有机铬/聚合物微凝胶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凝胶驱油技术是解决目前聚合物驱中聚合物用量高、耐温抗盐性差、污水配制困难的新技术。文中结合下二门油田地质特点,开发状况,开发了有机铬/聚合物微凝胶驱油体系对下二门油田的适应性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了400mg/L聚合物+60mg/L交联剂的最佳配方。该配方成胶后粘度高于用下二门油田污水配制的1000mg/L聚合物溶液粘度。该技术驱油可降低成本,解决污水配制粘度低问题。最佳配方双管岩心驱油试验表明微凝胶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8%-21%,具有很好的矿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溶气提高脱油型水力旋流器除油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尼可尼气液混合泵向原水中溶入气体,研究了溶气条件下脱油型水力旋流器除油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溶气条件下,旋流器的除油效率显著增加,在原水中油的质量浓度为200~300mg/L时,出水中油的质量浓度可降到15mg/L以下,平均除油效率达95.5%,提高了9.4个百分点;当气液比Rgl≤3%时,溶气对除油效率的影响不明显,当3%相似文献   

12.
油水分离用水力旋流器理论模型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李玉星  冯叔初 《石油机械》2000,28(11):26-29
深入研究了液 -液水力旋流器的流动机理和分散油相的流动特点及处理方法 ,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原理和方法 ,建立了研究液 -液水力旋流器的物理模型、修正的三维k -ε模型 (即RNGk -ε模型 )和分散油相的代数滑移混合模型ASM。以SIMPLER算法为基础 ,研究了数值计算方法并做了实例计算。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液 -液水力旋流器内流体流动的速度矢量图、流线图和油相及水相等浓度分布图。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证明了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 ,为进一步研究旋流器的结构优化、粒子跟踪和旋流器特性参数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及旋流器性能预测等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油水分离用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曲线与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描述了水力旋流器性能的评价指标,运用流体力学的流场模拟和油滴的模拟技术,从理论上计算旋流器的流量-效率曲线、流量-压降曲线及粒径-效率曲线,并与实验数据做比较,得出结论:(1)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关系曲线变化趋势一致,因此可以采用流场模拟的方法预测旋流器的分离性能;(2)利用流量-压降曲线和流量-效率曲线可确定单根旋流管的处理能力及处理效果,相应得到并联旋流管的根数,或根据分离要求及系统所能提供的能量得到处理能力;(3)采用粒径-效率曲线可预测等概率粒径的大小,从而为是否对来液采取处理措施提供依据;(4)利用流场数值模拟方法预测旋流器的性能,可节省投资并缩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4.
用于高含水注聚采出液的KYYC系列破乳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港油田各注聚合物区采出液含水 >90 % ,游离水含油 >1.0× 10 4mg/L ,含水原油乳化严重 ,难破乳脱水。采用常规破乳剂处理羊三木采出液时 ,原油含水降至 0 .8%~ 1.2 % ,但脱出水含油高达 1.0× 10 4mg/L左右。通过对AE型三嵌段聚醚的改进 ,在末端EO链段上接—OH基团 ,增加EO链段长度 ,增大聚醚分子量 ,得到了适用于羊三木采出液的水溶性破乳剂KYYC 4 ,通过类似改进得到了适用于西二联采出液的水溶性破乳剂KYYC 2。在羊三木中心站用KYYC 4替换原用破乳剂JN 0 1H ,在来液中加入 2 5mg/L ,使沿流程各处污水含油大幅度下降 ,压滤、沉降后外排污水含油由 >4 0 0mg/L降至 <5 0mg/L ,一般为 2 0~ 35mg/L ;经热化学脱水、两次沉降的外输净化原油含水 <2 .0 %。在西二联 ,来液经脱气、沉降 ,分离出的污水经旋流器、过滤器处理后外排 ,含油高达 2 0 0mg/L ;在来液中加入KYYC 2 5 0mg/L后 ,沿流程各处污水含油均显著下降 ,沉降罐出口略高于 2 0 0mg/L ,旋流器出口~ 85mg/L ,过滤后外排水含油 2 0~ 30mg/L。图 2表 3  相似文献   

15.
采用DYF-110型油水分离器及"罐中罐"脱油技术,对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酸性水汽提装置进行改造。工业应用表明,改造后装置净化水合格率由原来的60%~80%提高至98%以上;脱油率高,排水含油小于150 mg/L,低于设计值。每年获得经济效益565.37万元。  相似文献   

16.
水力旋流器用于中转站提前放水的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水力旋流器的推广应用前景。对用于中转站提前放水工艺的4500m^3/d水力旋流器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证明和水力旋流器对高含水产出液进行预分离获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可实现中转站就地放水。来液含水85%左右时,处理后水中含油小于2000mg/L。而且设备操作简便、运转连续、无需反冲洗,得到了一线操作工人及有关技术专家的一致好评。同时,对此项使用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证明旋流分离设备在生产使用中具有极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水力旋流器含聚适用性,设计出一种机械降黏装置,利用该装置能使聚合物分子链断裂,减小处理液的黏度,从而减小黏度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降黏效果分析得出,降黏装置对聚合物溶液降黏效果明显。为验证在不同聚合物浓度条件下,水力旋流器串联降黏装置前后分离性能,开展了室内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处理量条件下,水力旋流器串联降黏装置后,质量浓度在300 mg/L以内的聚合物溶液经水力旋流器分离后,油水分离效率均能达到99%以上;在部分工况质量浓度为400 mg/L的聚合物溶液条件下也达到了99%。可见,水力旋流器前端串入机械降黏装置能够拓宽其含聚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油田开采程度的持续深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采出效率正逐渐成为各油田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井下两级旋流分离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降低回注水的含油量,提升回注水品质,大幅度降低地面采出液及采出液含水率,是油田降低开采成本的重要举措及技术支持。通过井下两级旋流分离技术流场模拟研究,重点分析新型螺旋流道旋流器(一级旋流器)内部的流场特点,研究其速度矢量及速度分量的变化规律,压力损失特点和油相分布规律。新型结构的螺旋流道使流经其内部的流体从单一的轴向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流体运动空间的改变使其切向速度增加明显,有利于进行离心分离。流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转变为流体的速度增量,与流体经过螺旋流道后速度矢量的变化相对应,但因循环流的存在,扰乱了溢流管下部油核及相邻位置流体的正常运动,使油核发散、流场紊乱,令新型结构的旋流器效率有所降低。经过流场分析,进一步认识井下两级旋流分离器的流场分布规律,有利于旋流器的结构改进及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19.
CW-01反相破乳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和采用三次采油技术后,水包油(O/W型)乳状液普遍出现,需要使用反相破乳剂进行破乳。本文介绍了CW-01反相破乳剂(有效成份为含季铵盐侧基的聚醚)的合成、性能评价、现场工业试验以及应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合成了疏水缔合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DMDAAC-BA))絮凝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P(AM-DMDAAC-BA)絮凝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AM-DMDAAC-BA)絮凝剂中阳离子单体(DMDAAC)含量和疏水单体(BA)含量、特性黏数、投加量对含油废水除油效果的影响,并与其他有机絮凝剂的除油效果进行了比较。FTIR和1HNMR表征结果显示,AM,DMDAAC,BA3种单体已参与聚合;在x(DMDAAC)=20.0%~50.0%、x(BA)为2.0%左右、特性黏数为500~700mL/g时,P(AM-DMDAAC-BA)絮凝剂对含油废水具有较好的除油效果;当x(DMDAAC)=24.3%、x(BA)=2.0%、特性黏数为636mL/g、投加量为50mg/L时,除油率可达93.4%;与其他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P(AM-DMDAAC-BA)絮凝剂具有优异的除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