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单体固相接枝制备亲水性P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苯乙烯(St)为共聚单体、聚丙烯(PP)固相接枝丙烯酸(AA)的反应工艺。探讨了反应时间、温度、共聚单体用量及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分析证实,AA和St确实接枝到PP链上形成PP-g-(St-AA)接枝物,并采用水接触角方法表征了接枝物的亲水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90min,PP∶AA∶St∶BPO(过氧化苯甲酰)质量比为100.0∶10.0∶2.0∶0.4时,可获得AA最大接枝率为4.46%。与相同试验条件下,未加入St的PP固相接枝AA体系相比,提高了2.32%,水接触角由81.3°减小到76.4°,亲水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
马来酸酐固相接枝改性聚丙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固相接枝方法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探讨了接枝反应时间、接枝反应温度、单体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接枝产物接枝率的影响,通过IR表征了接枝改性产物的结构,并用DSC研究了其熔融和结晶行为。确定固相接枝的最佳反应条件如下:接枝反应时间为3.5 h、接枝反应温度为100℃、单体用量为8%、引发剂用量为8%。接枝改性聚丙烯的熔融峰温度Tm和结晶温度Tc明显下降,熔融热焓ΔHm和结晶度Xc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苯乙烯(St)、St与丙烯酸(AA)混合物、丙烯酸接枝聚丙烯(PP-g-AA)改性聚丙烯/聚苯乙烯(PP/PS)共混物以及AA,St改性PP(原位形成PP/PS共混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3种改性方法对共混物中PP结晶与熔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S对PP的结晶与熔融温度影响不大,PP-g-AA则提高共混物中PP的结晶温度。St以及St与AA混合单体对PP/PS中PP结晶温度影响不大,但AA改性提高PP/PS中PP结晶温度。St加入PP导致PP结晶温度下降,St与AA混合单体原位聚合则提高PP的结晶温度。改性对共混物中PP的熔融温度影响不大,但是熔融峰形与结晶温度高低有关。红外光谱证实St与AA混合单体改性PP中有PP-g-AA形成,但改性共混物中没有PP-g-AA形成。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在丙烯酸固相接枝聚丙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超声波促进固相接枝反应的原理,研究丙烯酸(AA)接枝聚丙烯(PP)的反应条件:超声波作用时间、接枝反应温度、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及AA用量等对接枝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超声波能有效地促进固相接枝反应的进行。其最佳反应条件是:超声波的作用时间为30min,BPO与AA的用量分别为4%和15%,反应温度为110℃。在上述反应条件下,可以得到接枝率为6%的接枝产物AA接枝PP(PP-g-AA);并用硅灰石填充含有PP-g-AA的PP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明显优于不含PP-g-AA的硅灰石填充的PP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有机分散剂、溶液浸渍和超临界二氧化碳(SC CO2)协助技术对聚丙烯(PP)进行固相接枝改性。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PP与马来酸酐(MAH)、丙烯酸(AA)的接枝共聚物(PP-g-MAH/AA),考察了单体投料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PP-g-MAH/AA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接枝产物的水接触角、热稳定性、熔体流动速率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单体投料量为6%,100℃下反应2h时,三种协助方法的接枝效率均达到最大值,SC CO2协助技术对PP接枝改性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较最高,可达5.33%和88.83%。测试结果表明,SC CO2协助技术制得PP接枝产物热稳定性最好、水接触角最小。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阴离子接枝尼龙6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采用固相接枝法制备丙烯酸接枝聚丙烯(PP-g-AA),PP-g-AA再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反应,产率为59.3%,其产物是PP-g-AA与PA 6进行阴离子聚合的助催化剂.反应时间为30min,反应温度为150℃时,PP-g-PA 6的接枝率为2.5%.并用IR、DSC、SEM表征了PP-g-PA 6的结构与形态,结果表明PA6接枝仅影响了PP的Tc而不影响其Tm.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无纺布预辐射固相接枝丙烯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缘  兰新哲  党晓娥  艾晓燕 《应用化工》2006,35(5):332-334,341
以聚丙烯(PP)无纺布为基材,以丙烯酸为单体,进行预辐射固相接枝聚合,考察了外部环境、辐射剂量、温度、反应时间、单体用量、介质、阻聚剂、交联剂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预辐射固相接枝聚合方法,可将丙烯酸单体接枝在PP无纺布上,辐射剂量增大可提高接枝率;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在低、高温阶段有所不同。最佳反应条件为:氮气环境,辐射剂量大于50 kGy,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 h,单体浓度30%,反应介质为水,阻聚剂0.8 g,交联剂用量为5 mL。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固相接枝物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瑜  张军  王晓琳  温建志 《化工进展》2005,24(1):21-24,52
综述了固相接枝物改性聚丙烯及对其热性能的影响,包括熔点、熔融焓、结晶焓、结晶度、结晶温度、结晶速率、晶型形态及热稳定性等性能在接枝前后的变化;介绍了固相接枝处理对聚丙烯熔体流动性、亲水性以及染色性和吸湿性的影响、接枝共聚时固相接枝物密度、机械性能、导电性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苯乙烯(St)为共聚单体,聚丙烯(PP)熔融接枝丙烯酸(AA)的反应工艺。探讨了AA、共聚单体及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分析证实,AA和St接枝到PP链上形成PP-g-AASt接枝物,并且随着引发剂DCP用量的增大,接枝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通过TGA、WAXD及DSC等方法表征了接枝物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接枝产物的接枝率的提高,其分解温度及最大失重率温度先上升,维持一段后再下降。而AA和St主要接枝在PP表面上,未破坏原来的晶型,少量的AA有利于结晶成核,提高结晶度。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固相接枝丙烯酸丁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相接枝的方法,制备聚丙烯接枝丙烯酸丁酯(PP-g-BA)共聚物。考察接枝反应的条件及规律,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表征接枝物结构及接枝率对PP结晶、熔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聚丙烯为原料,在裂解炉中进行热裂解反应制得聚丙烯蜡。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的加入量进行了条件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35℃和反应时间4.5h,在此条件下所得到的产物性能为:滴熔点153.0℃,针入度0.23×10^-1mm,相对粘均分子量7683。  相似文献   

12.
β晶型聚丙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HE Shun-lun 《塑料》2000,29(1):43-45
简单介绍了β型聚丙烯和α型聚丙烯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区别。结论是β型聚丙烯比α型聚丙烯有更高的耐热性及优异的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3.
用预膨胀材料与聚丙烯(PP)共混制备低收缩材料.该体系经过预膨胀材料的高温膨胀填补材料的收缩,其制品表面光滑平整,成型收缩率大幅度降低,且力学性能保持稳定.研究了预膨胀材料的加入对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尺言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预膨胀材料的加入大幅度降低了制品的成型收缩率,同时制品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保持稳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制品的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14.
对Novolen工艺中抗冲共聚聚丙烯生产的共聚反应机理、产品质量控制原理、工艺调节措施进行了综述。影响抗冲共聚物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均聚物MFR、粉料总MFR、乙烯总含量和橡胶相中乙烯含量。只有对每个影响因素进行仔细选择和控制才能得到高质量的抗冲共聚聚丙烯产品。此外,以抗冲共聚聚丙烯2500H生产为例,对抗冲共聚聚丙烯产品的生产过渡步骤进行了研究,并对得到的产品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回收聚丙烯高熔指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废旧聚丙烯的回收及高流动聚丙烯的性质,并从降解设备的选择,过氧化物的选择,影响降解的条件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聚丙烯高熔指化最常用方法之一的可控降解法。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一种全新方法制备的羧基化聚丙烯(EPP)在聚丙烯/聚酰胺(PP/PA6),聚丙烯/聚乙烯醇(PP/PVA)共混物制备过程中的增容作用。实验结果表明,EPP的加入,使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显著提高;扫描电镜及偏光显微形态分析表明,EPP改善了共混物的相容性,是一种性能优良、价廉、易得且环境友好的偶联剂。  相似文献   

17.
通过DSC、XRD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线形聚丙烯/长链支化聚丙烯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结晶结构和结晶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长链支化聚丙烯的结晶温度比线形聚丙烯提高10℃左右;共混物的结晶行为与长链支化聚丙烯类似,所形成的球晶多而小;由于结晶温度提前,长链支化聚丙烯的作用类似于结晶成核剂,率先形成的晶核具有物理交联点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共混物的熔体强度。对于配比为80/20的线形聚丙烯/长链支化聚丙烯共混物,由于长支链的存在,降温速率越慢,结晶温度越高。结晶过程中并未发生结晶结构和结晶形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国内对聚丙烯专用树脂的需求越来越大。介绍了BOPP薄膜,医用、洗衣机、汽车和热成型等聚丙烯专用树脂发展近况  相似文献   

19.
利用线性聚丙烯(PP)和有机化处理的纳米蒙脱土(OMMT)在双螺杆挤出机上用熔融插层法制备PP/纳米OMMT 复合材料.通过在PP/纳米OMMT复合材料中加入少量的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以模压发泡法制备了PP/0MMT和PP/HMs-PP/0MMT复合材料的发泡制品.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对PP/纳米0MMT复合材料发泡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MS-PP的加入明显改善了PP的发泡性能,所得的泡孔密度增大,泡孔的合并现象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Maleic anhydride-grafted polypropylene (PP-g-MA) was reacted with aniline (NH2C6H5) to produce PP-g-NHC6H5 and used as a compatibilizer in polypropylene/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s.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onfirmed the reaction between PP-g-MA and aniline. PP-g-NHC6H5 resulted a better compatibilizer than PP-g-MA, producing good dispersion and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the carbon nanotubes with less agglomerates, as observed by SEM analysis. Improved dispersion and distribution is assumed to be due to the ππ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6H5 ring in the prepared compatibilizer and the hexagonal carbon structure in the nanotubes. In addition, a higher degree of crystallinity (12%) was promoted, since it was favored by ππ interactions. This achieved higher crystallinity promoted an increase in tensile modulus, with only slight changes in tensile strength but with an adverse effect on elongation at brea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