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进入4G时代以来,MIMO系统已经成为无线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它能够显著提高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和信道容量。首先介绍MIMO技术概况,然后建立MIMO系统的模型,进而引出一种基于MIMO系统天线选择的方案,重点介绍发送、接收和收发联合的天线选择等。  相似文献   

2.
MIMO无线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述了用于未来无线网络的MIMO技术的原理及相关技术,指出目前MIMO信道研究的重点是通过空间复用技术提高信道容量和通过空间分集技术提高信道可靠性、降低信道误码率.MIMO技术在未来移动通信中极具竞争力,不但为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而且将对无线蜂窝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较快,这也使移动通信数据业务流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导致无线网络面临着严竣的压力。当前LTE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系统容量和数据传输速率,增加系统容量、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速率、降低干扰依然是最重要的发展目标。这也使MIMO技术得以在LTE系统中得以应用。MIMO技术即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在该技术中,充分的利用空间之间的弱相关性来提高通信信道的容量,并时一步增强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有效地降低误码率。可以说MIMO技术在LTE中的应用是现代通信技术领域重要技术性突破,为现代通信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可以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与频谱利用率,是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必定要采用的关键技术。本文分析了MIMO系统的模型,对最小均方误差(MMSE)检测算法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MMSE线性算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采用多天线的手段来取得空间复用的增益和空间分集的增益的方法被称为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O),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常用系统的容量和频谱的利用效率,正因为此,MIMO技术也就成为了未来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主要对于MU-MIMO系统中的下行链路的调度算法来进行研究,在对几种常用且经典的调度算法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关联干扰的用户调度算法,以及此种算法的改进算法,在完成了这些工作之后主要研究了分簇的MU-MIMO多用户的调度算法,为了提高论文研究的实用性,文章最后对于几种调度算法实现起来的复杂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通过MATLAB比较了不同算法系统的速度和产生误码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系统容量的兴趣使得下一代无线标准化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实现这些目标的物理层方案上,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IMO)系统和毫米波MIMO系统都是第五代通信技术中物理层方案的研究热点。而要实现Massive MIMO和毫米波MIMO系统,降低其复杂度,预编码技术是其核心技术之一。文章简单介绍了预编码技术,对下一代通信技术中的预编码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分析总结现有预编码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无线传输中,由于存在多径衰落,严重影响了传输的质量,并极大限制了系统的容量。协作通信通过不同用户共享天线,使单天线终端也可以获得分集增益,因而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文章对协作通信的发展历史、应用前景、基本原理以及性能评价标准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在WinXP平台下,利用VB 6.0优化设计了塑料注射模的型腔数目,包括系统整体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程序代码编写、数据库的创建和加载、型腔数目的优化方案和系统的测试及编译.经实例验证,该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运行正确,稳定可靠,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9.
自由空间光通信(FSO: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结合了光纤通信和微波通信的优点:信道容量大、架设灵巧、可靠性高、稳定性强、高速率等。文章就是将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与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相结合,研究了在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中MIMO通信系统的构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用于MIMOOFDM系统的稀疏信道估计算法。算法利用了MIMO信道特性改进了子空间跟踪算法中的度量函数,使得在缺乏信道稀疏度和信噪比先验信息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信道估计性能,并逼近已知信道时延的最优LS算法。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给人们带来不少享受。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在我们还没有完全享受3G移动通信系统商所带来服务的同时,4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已经在逐步的进行着。本文简要分析了:(1)4G的网络结构;(2)4G的关键技术,如OFDM,软件无线电,智能天线技术,MIMO技术。(3)比较了3G和4G不同指标,分析了3G和4G采用的不同技术。(4)初步探讨了4G的现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在动中通天线伺服控制系统得以开发和应用后。所谓天线伺服控制系统,其主要是起到控制天线的作用,使其能够准确地自动跟踪空中目标方向。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动中通天线伺服控制系统原理、天线平台伺服控制策略,以及动中通天线伺服控制系统设计与软件开发方面的内容,以期能够为促进动中通天线伺服控制系统的优化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的电磁兼容测试是确保飞机飞行时设备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实验,而设备的天线电磁兼容性是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如何精确测量天线的干扰是评估设备电磁兼容性能的关键。由于飞机机载设备数目较多,设备与设备之间有多条连接电缆,所以人工测量每条电缆的传导辐射将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也容易导致测量误差的出现。文章详细的讲解了机载设备电磁兼容性能的测量方法,并开发了基于LabVIEW的自动测试平台,实现自动测量,提高了测量效率,减少了误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因特网业务、传输图像数据业务等也在迅速成长,直接造成了急剧增加的网络通信容量,网络宽带容量需要增加的问题逐渐凸显了其迫切性。复用技术在光纤通信网络中被作为了对目前光纤网络宽带容量积极扩展的重要措施。其中,波分复用技术被公认为是最具发展能力的复用技术。本文围绕波分复用技术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内容,主要分析了光纤通信系统的相关内容,波分复用技术具有的特点,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波分复用技术应用,以及光纤通信系统中波分复用技术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作为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的 MIMO 技术也发展迅速,在移动通讯领域所具有的优势也越来越突出。本文就针对移动通信中 MIMO 技术的概念、MIMO 技术的优点以及 MIMO 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系统应用情况进行概述,从传输数量及相关设备、传输距离和信道容量以及向城域网转变这几个方面对电力系统远程监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资讯信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广播则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车辆的增加,广播已经转移到移动空间,没有良好的收听技术,则无法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追求。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推动着各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广播技术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是广播系统中的主要内容,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没有天线则无法达到广泛传播效果,中波天线性能决定了工作稳定性,可以说中波广播天线对广播全层覆盖、播出质量和传播信号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全面做好天线研究,才能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维护广播收视率。文章主要通过对拉线塔式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系统物理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使用情况,进一步提出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维护的基本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LF驱动以及高低频通信模块的研发设计完成轿车智能无钥匙进入的控制。利用该系统工作原理以及需要实现的主动、被动及其他功能,了解系统中PEPS系统控制器、车身控制器BCM、智能钥匙、电子门把手、低频天线等关键部件的作用与原理,将整体设计方案以及各个模块之间的通讯关系相结合并进行程序设计,最后通过台架设计完成试验。实现了只需携带智能钥匙即可进入车内的无钥匙功能,并根据功能规范和环境验证规范对系统做了有效验证。通过上述初步设计与研究成果,为我国汽车行业的智能无钥匙系统的自主研发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雷达技术的飞速发展,雷达系统对作为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主体的天线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新型机动式雷达天线具有阵面尺寸小、设备高度集成、抗风载荷能力要求高以及机动时间要求比较短等特点,文章通过对于该天线系统结构的优化设计,缩短了研制周期,达到了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无源互调失真(PIM)是两个或更多不同频率的信号混合输入到无源器件中,在其它频率产生幅度不同的互调产物。在移动通信网中,无源器件包括天线、射频馈线、连接件、避雷器、滤波器、双工器、定向耦合器、射频终端负载及衰减器等。对于无源器件来说只有互调干扰。当互调信号进入接收机通道时,会造成蜂窝网络系统容量的减少和通话质量的降低。文章讨论了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互调干扰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