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姬嫄油田是典型的超低渗油田,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1.5mD范围内,目前仅有的普通重复压裂形成单一裂缝的措施改造技术已经不能适应超低渗透油田的改造,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增产措施方式有效的改善油层渗透率、扩大渗流面积、增加油流通道来改造油层达到增长的目的。而体积压裂改造技术是在水力压裂过程中,使天然裂缝不断扩张和脆性岩石产生剪切滑移,形成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相互交错的裂缝网络[1],从而增加改造体积,提高初始产量和最终采收率,满足了目前增产措施技术需要并在姬嫄油田实施。  相似文献   

2.
油气田酸化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酸液实施化学溶蚀作用,达到解堵和增产的效果。而实施水力压裂技术措施,选择压裂液和支撑剂,使油层形成稳定的裂缝,提高油层的渗透性,达到增产的技术要求。对于压裂和酸化废液的处理技术措施的应用,防止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提高了油气田生产的安全环保性能。  相似文献   

3.
水平井可在薄油层中增大井筒过油层范围,实现高速注采,提高产能。某油田区块投产水平井均采用水力压裂投产方式完井,而经济有效的水力压裂应尽可能地让裂缝在储层内延伸,防止裂缝穿透水层或低压渗透层。现场作业表明,水力压裂的效果往往不十分明显,有时由于穿透隔层导致失败,造成油层压力体系破坏,影响油田的整体开发效果。因此常常需要了解、研究裂缝扩展规律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的扩展形态,从油田实践看,由于受监测手段的限制,对裂缝扩展规律的认识还十分有限。该油田通过应用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压裂前后密闭井温测试、大地电位等多种裂缝监测技术,进行裂缝扩展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并通过多种裂缝监测结果比较,对水平井压裂过程中产生的人工裂缝形态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且对区块内其它水平井压裂过程中的施工控制及压后的效果分析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许艳  刘力鹏 《辽宁化工》2014,(11):1454-1456
支撑剂是水力压裂时地层被压开裂缝后,用来支撑裂缝阻止裂缝重新完全闭合的一种固体颗粒。它的作用是在裂缝中铺置排列后形成支撑裂缝,从而在储集层中形成远远高于储集层渗透率的支撑裂缝带,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XX油田通过在不同油层组试验陶粒支撑剂,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化工设计通讯》2017,(7):31-32
为了实现对低渗透油藏的改造,提高油藏的产能,实施水力压裂技术措施,通过压裂液的作用,将井下的油层部位形成裂缝,并采用支撑剂进行支撑,保持裂缝的状态,提高油藏的渗透性,达到增产的目的。优化设计水力压裂技术措施,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佳的压裂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压裂施工效果,优化设计压裂施工技术措施,采用高效的压裂液体系,对储层实施水力压裂施工,使油层形成稳定的裂缝,并应用支撑剂进行支撑,达到提高储层渗透率的效果。实现油田增产增注的目标,是压裂施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水力压裂是当前油气开采工程中最重要的增产技术之一。从水力裂缝的几何形态上区分,水力压裂作业可能形成垂直裂缝或水平裂缝。而水平裂缝是石油工程在较浅地层中进行水力压裂作业时常见的裂缝形态,但是相对垂直裂缝所作的研究工作较少,由于缺乏水平裂缝压裂理论方面的研究,实际工程在压裂水平裂缝时受到很大困扰。本文则针对这一问题对水力压裂水平缝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且得出一层多缝提高了储层动用程度,扩大了泄油范围,进而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石油开采是非常重要的化工行业,关系到国家发展,也对百姓生活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压力是指采油过程中利用水力作用使油藏形成裂缝的一种方法,又称油层水力压裂,压裂液在水力压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压裂液广泛应用于水力压裂的过程中,一些化学方法和化学药剂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对石油储层产生了损害,本文主要从宏观角度对压裂液对储层的损害及其保护措施展开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9.
水力压裂是油气藏增产的一项重要技术,形成高导流能力的填砂裂缝是水力压裂成功的关键,支撑剂则是压裂施工的关键材料。支撑剂在裂缝中的沉降分布规律影响着压裂施工的好坏,因此研究和掌握支撑剂在裂缝中的沉降规律,对石油压裂工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采用可视化缝隙导流沉降装置进行支撑剂在裂缝中沉降模拟实验,对比分析砂堤形态及支撑剂沉降速度,从而达到优选支撑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世界范围内非常规油气藏具有储藏面积大、储量巨大、开发潜力大的特点。当前对于开发非常规油气藏占有重要的增产改造的手段就是利用水力压裂对油气储层进行压裂改造。由于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储层压裂改造的最终效果取决于由裂缝内支撑剂的沉降及运移规律影响着的支撑剂颗粒在压裂裂缝内的铺置情况。因此,研究压裂裂缝内支撑剂沉降及运移规律对未来增加非常规油气藏的产量枀具必要性。根据非常规油气藏水力压裂后裂缝中支撑剂的沉降和运移规律研究现状和发展历史,探讨了压裂裂缝中支撑剂沉降和运移规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油田生产过程中,当油井的产能下降时,应用油层的水力压裂技术措施,提高油层的渗透性,达到增产的效果。油井压裂技术措施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因此,有必要研究油井压裂技术措施,达到最佳的增产状态,不断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压裂是低渗或特低渗油层增产的主要方法。压裂液破胶不及时、不彻底乃至在裂缝中形成滤饼,降低了油层裂缝的导流能力。采用一种专门用于降解聚合物和生物堵塞的HRS复合解堵剂于压裂工艺,提高了压裂的导流能力,达到了增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对致密油层的压裂施工过程中,采取最佳的压裂技术措施,实现压裂施工的效果,提高油层的渗透性,提高油流开采效果。对于低渗透储层的开发,为了达到预期的开发效率,需要采取必要的增产技术措施,油层的水力压裂技术措施,增产的效果明显,在油气田生产现场得到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4.
水力压裂是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压裂后形成的裂缝方位、缝高、缝长、形态是影响压裂效果的重要因素。裂缝监测技术通过压裂过程中地层发生破裂产生的高能量以声波的形式传递到地面,可监测裂缝生成及形态,从而评价压裂效果,为调整压裂设计和油气田开发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对低渗、特低渗油藏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重复压裂裂缝走向的精确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川口油田三叠系延长组主要含油层位为长4+5、长6,储层非均质性强,是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必须经过压裂改造才能实现经济有效开发。水力压裂所产生的裂缝形态对压后增产效果影响显著,本文通过对川口油田水力压裂产生的裂缝形态进行研究,分析影响人工裂缝形态的主控因素,并结合地面微地震、大地电位、示踪测试等方法对裂缝形态进行了验证,确定研究区裂缝为垂直裂缝,以东西向为主,为后期油田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长庆油田三叠系油藏为典型的砂岩岩性油藏,油层厚度较小,长期以来,压裂改造以实现长缝为目标,并且由于油层厚度小通常需要配合采用控缝高工艺,以保证缝长并在储层内形成有效支撑。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钻遇厚度大的油层,对于该类储层,在适用范围内可以采用多级加砂压裂工艺。多级加砂压裂是以控制裂缝纵向延伸、增加裂缝长度、提高裂缝导流能力为目的,对低渗厚油层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杨威  陈玉慧 《当代化工》2018,(2):368-371
水力压裂是目前应用最为有效的一种增产措施,目前对于老区油井都会采取压裂的增产措施,其增产机理主要体现在增大渗流面积、连通地层深处、减少驱动距离等方面,但是对于压裂后裂缝形成规律以及压裂后产能影响因素需针对不同区块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笔者通过理论公式分析大庆油田A区块地层裂缝形成规律,并模拟压裂后产量变化规律,判断A区块压裂前后产量影响因素,优化裂缝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裂缝的半长对压裂后油井产量影响较大,当泵注排量较高时,地层岩石受力较大,造成其压裂后缝高较高,最终根据模拟结果优化裂缝参数,设计相应的泵注程序,对大庆油田A区块油井压裂的实际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油田水力压裂技术的应用,促使油层增产,满足油田开发后期的挖潜增产的需要。对于致密性的油藏开发,采取深层的压裂技术措施,同样获得预期的生产能力。因此,有必要研究水力压裂增产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不断优化水力压裂技术措施,提高压裂施工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吴起油田三叠系油藏的下组合主要包括(长7-长10)等4套层系,该类油层具有孔隙度低、地层压力低、地层渗透率低等特征,开发油藏必须经压裂改造方能获取产能,但部分油井经水力压裂方式投产后,普遍出现产量低、降产快等现象、油田稳产难度较大,油田开发井网和压裂所形成的垂直裂缝的适应性较差,压裂施工参数有待进一步优化与调整。在三叠系油藏的开发过程中,主要是对主力油层(长7-长9)三套层系进行开发,在储层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对压裂工艺和各项施工参数进行系统优化,最终形成了以吴起油田三叠系下组合油层特征的压裂优化参数,为油田稳产提高采收率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压裂改造是油田开发后期增产的主要手段,随着一类油层、三类油层和表外厚层的全面开发,储层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薄差储层剩余油动用程度差,压裂改造技术也不断发展。近年来,除了应用普通压裂、限流法压裂、多裂缝压裂、选择性压裂等常规的压裂改造技术以外,试验了对应精控压裂、连续油管水力喷射压裂、长胶筒定位压裂、压裂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裂缝控砂体压裂技术,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还需要根据剩余油挖潜目标的变化,不断试验新工艺,探索新技术,为油田开发后期持续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