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压技术的出现,为提高磨削表面的光洁度开辟了新途径。液体静压轴承有抗振性强、回转精度高、精度保持性好、维修方便等特点。前几年国内多数单位都是在平磨和外磨上推广应用。我们根据生产需要在内圆磨床上进行了试验,经多次反复试制成了一套小孔节流式的液体静压轴承内磨头。经过近三年的使用考验,性能稳定,干磨光洁度比原磨头提高两级左右;湿磨孔径φ10~20毫米的淬硬钢件可达▽_(11),孔径φ20毫米以上,可达▽_(12)。用该磨头磨削,无需对机床进行特殊的精化调整。精  相似文献   

2.
我车间在1974年5月,接受一批磨削内孔φ60×80毫米,要求不圆度在1微米之内,光洁度▽12以上高精度精密内孔。材料系9Mn2V,硬度RC56°以上。除了机床、夹具、砂轮外急需要解决的高精度内孔磨削,关键主要解决内圆磨具主轴轴承结构形式及其性能等问题。我们学习了汉江机床厂的沟槽节流静压轴承经验,并将这种新型静压轴承的内圆磨具,对磨削9Mn2V工件,放磨量0.30~0.60毫米,进行试磨。我们采用磨料GB200_(z_(R1)),工件转速60~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具有动静压技术原理的缝隙节流静压轴承在普通万能外圆磨床内圆磨具精化中的应用。经过对该机床精化。提高了机床加工精度和质量寿命。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有效,对旧机床的改造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普通内圆磨床和万能磨床上加工出高精度,高光洁度内孔,必须提高磨床的精度和性能,尤其是内圆磨具的旋转精度和抗振性能。由于滚动轴承旋转精度的综合误差较大,所以滚动轴承结构的内圆磨具寿命较短,装配困难,往往很难满足上述要求。当前,国内外广泛采用静压轴承式内圆磨具——静压磨头。  相似文献   

5.
内圆磨具是轴承内表面磨床的关键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工件的磨削精度,特别其主轴轴承对磨削效界影响极大。但目前我国轴承行业极大多数还使用滚动轴承皮带轮拖动机械磨头和电子轴磨头。这些磨具砂轮线速度低,刚性差、寿命短、轴承维修选择和装配要求较高,是轴承磨床的薄弱环节之一。由于液体静压轴承具有吸振性强、刚性好、摩擦系数小、回转精度高等优点,近几年来,轴承行业也日益增多地被采用。这次我厂和上海机配公司磨床设计组、洛阳轴承研究所等单位,经过共同努力,初步研制成功静压轴承电子变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在普通车床上磨削深孔内圆的方法.给出了内圆磨具的总体设计及内圆磨具的调整情况,以及磨头的结构.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实际加工中遇到如图1所示的工件,材料为20CrMo,其中φ10_0~(+0.015)mm的孔加工为钻、扩、铰、淬火、磨。工件淬火后的磨削是采用内圆磨削加工方法,由于孔径小,内圆磨头结构受限,刚性差,加工精度很难保证,废品率很高,且生产率很低。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可用于钻床,车床和镗床上的简易珩磨头(如图2所示),代替内圆  相似文献   

8.
普通机床上的内圆磨具,大多数采用滚动轴承,其精度较高,一般均用D级精度以上的轴承。装配工艺也很严格。新装好的磨具一般能磨出(?)9~10的表面光洁度内孔。由于滚动轴承在高速重载荷下易于磨损,精度保持性差,使用不久其加工光洁度即降低为(?)7~8。目前,国内采用的静压轴承内圆磨具,大多是小孔节流,也有部分薄膜节流或内节流。这些磨具轴承较长,温升较高,而有了温升以后,油膜刚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连机床厂使用电镀金刚石铰刀的经验,我厂用电镀金刚石铰刀进行主阀孔精加工,目前已有φ12、φ16、φ20三种孔径正式用于生产中。铰刀的结构见图1,外观见图2。经过一年来的使用,孔的光洁度可达▽8~▽9,尺寸精度和几何形状精度均在0.003mm 以内,阀体装配后性能一次合格  相似文献   

10.
大功率气静压轴承电主轴近日由广州市钜联高速磨具有限公司研制成功。该产品采用了空气轴承的“全支承”结构 ,使轴承性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大大提高了轴承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这种产品既具有空气静压轴承回转精度高 ,精度寿命长的优点 ,又具有承载能力强和刚度高的特点 ,可以采用与滚珠轴承磨具完全相同的切削用量进行磨削 ,兼备了两种传统结构内圆磨具的优点。这种性能优良的磨具 ,可以用作雕刻机的主轴部件气静压轴承电主轴问世  相似文献   

11.
我院附属工厂有一台M7130平面磨床,年久失修,磨削质量明显下降。79年对这台磨床进行大修,同时,对磨头主轴轴承进行改装,采用小孔板式节流静压轴承. 磨床改装后,磨削质量大为提高。采用白刚玉80号粒度的砂轮,对淬火钢(HRC50~55)进行试磨,表面光洁度达▽10c。对450×250大平面进行试磨,经我院精密测量试验室鉴定,表面光洁度达到▽10b,整个平面光洁平整,并且无明显波纹,比原来机床磨削表面光洁度提高两级.改装后.经过三年多的生产使  相似文献   

12.
在深孔磨削中,我们作过一些尝试。如在磨削孔探400mm,孔径为Φ50mm的淬硬工件时,设计并制造了可换式深孔磨头,用可换式磨头代替(?)长砂轮接杆,装在M131W万能外圆磨床的内圆磨头上进行磨削,可增强磨削刚度和提高旋转精度,可使被加工件达到IT6的精度及Ra0.2μm的表面粗糙度,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液体静压轴承具有许多优点,它作为机床主轴的支承已有不少的应用实例,但是否能应用于高速内圆磨头呢?我厂通过试验和生产应用证明是完全可行的。一、问题的提出我厂生产的光学经纬仪中采用半运动式圆柱形轴系结构(见图1),轴系中用钢球与锥形表面接触,利用其自动定心作用减小了间隙大小对轴的晃动的影响。因此这种轴系置中精度高,并且转动摩擦力矩小,轴起动灵活,磨损小。但是轴系的加工工艺要求高,如其中的中轴φ16孔锥度不大于0.0005mm,椭圆度不大于0.001mm,90°锥面对φ16的跳动量不大于0.001mm,其椭圆度不大于0.001mm。φ16孔和锥面光洁度各为▽10和▽9(见图2)。对于  相似文献   

14.
在机械加工中,常有一种加工精度要求高、长径比在40以上的细长杆零件,以往在磨床上采用中间支承磨削加工,正品率只有87.5%。为此,我们在车床上采用图1所示的装置,实现了珩磨加工,使该类零件正品率提高到98.4%。如珩磨 φ16 × 640mm的细长轴(45*钢经淬火处理)加工后达到的精度是:φ160-0.11mm,圆度为0.004mm,圆柱度为0.008mm,表面粗糙度可达 Ra 0.32~0.08μm。 一、珩磨装置的结构及珩磨原理 如图1所示。工件装夹在三爪卡盘10和尾座顶针4之间。工件3的两侧有磨头5装在中施板6上。磨头5轴上装有珩磨轮1。磨头5底部的斜垫铁8可保证磨头5轴线…  相似文献   

15.
需注意解决下列问题:内圆磨具问题。用于深孔加工的内圆磨具,因结构方面的制约,在其长径比L/D≥30时,磨具的刚性大大降低,造成磨削困难。又因为内圆磨砂轮的直径比外磨小得多,要达到一定的磨削速度,其磨具的转速一般达到几千转至上万转(分钟),对磨具的制造精度、装配精度,动平衡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厂生产的的Y55132插齿机上有一油缸体零件,共内孔尺寸为φ80H7,孔长405mm,要求表面粗糙度R_a0.4,圆度误差为0.015mm。内孔需要磨削成形,因我厂没有专用的长孔径内圆磨削设备或磨头,无法加工内孔。为此,我们自制了一套用于M250A磨床的加长磨头,该磨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加工精度高。经使用,效果良好,克服了设备不足,解决了生产难度。 加长磨头结构如图所示。它由磨头座1、传动夹头2、砂轮轴3及弹簧座4等构成。磨头总长490mm,加工时,磨头处于悬臂状态下工作。为了保证砂轮的回转运动精度高(砂轮轴外伸端φ20mm圆跳动为0.01mm,轴向窜动公差0.005mm),刚性好。在砂轮轴两端分别装了一对向心球轴承(D46105),并通过弹簧5、传动夹头2、螺纹环12和密封盖11对轴承13施加一定的预紧力。由于受加工零件的孔径尺寸和砂轮使用直径范围的限制,磨  相似文献   

17.
加工球面瓦的球面部分,以前我厂采用靠模进行车削加工,这种加工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精度和光洁度也很难达到要求。用车削加工,球面的精度受到靠模和传动系统精度的影响。如果采用磨削加工(粗加工用飞刀盘进行铣削,工装结构与磨头类似),球的光洁度可以达到▽7~8,尺寸精度可满足图纸要求,生产率提高三倍以上。现将加工汽轮机球面轴瓦的情况介绍如下,仅供参考。球面的技术要求和磨削工具φ560球面的光洁度为▽7~8,尺寸精度为φ560_(-0.02),磨削工具见图1。  相似文献   

18.
对内圆磨床加工时磨具修整和补偿问题进行了探讨,找出了内圆磨削加工时磨具修整和补偿量对磨削精度影响的规律,提出了磨具修整和补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产品推介     
磨具是内圆磨床的关键部件,它对磨削质量和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传统的内圆磨具其主轴大都采用滚珠轴承支承,长期高速运转,轴承易磨损,影响它的精度和使用,高速滚珠轴承使用寿命一般约1000小时。传统的空气轴承内圆磨具,  相似文献   

20.
SJW1000型外圆磨床是老设备,砂轮主轴轴承结构采用整体弹性变形动压轴承,因而轴承和主轴磨损较快,加工光洁度只能达到▽6,且有波纹。我们采用内部节流静压轴承对这台磨床进行改造,取得成功。改造后,砂轮主轴的径向跳动和轴向串动都不超过0.005mm,磨削光洁度能达到▽9。经过两年多使用,运转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