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动条件下厚煤层底板破坏规律动态监测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矿综放工作面的开采实际为背景,采用现场应变测试和数值模拟相互验证的方法,对采动条件下厚煤层底板破坏深度进行综合对比研究。现场实测表明,某矿综放工作面煤层底板岩体破坏深度介于13~16 m之间,采动矿压对底板的影响具有较远距离的"超前"显现和"滞后"延续的特点,(超前、滞后距)表现有由浅及深相应减小的总体特征;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工作面底板下0~16 m为底板破坏影响带,即底板最大破坏深度为16 m,16~36 m岩层受煤层开采影响较小,再往下有接近原岩应力的趋势;综合分析得出该面采动底板变形破坏深度为16 m,研究结果为我国类似条件下煤炭资源安全开采及矿井水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得到采动过程中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深度,采用现场应变实测法对开采过程中煤层底板进行监测,获得底板不同深度的轴向应变和径向应变变化曲线,分析应变变化得出煤层底板破坏范围及深度。通过在山西某煤矿5304-2工作面底板布置7个应变传感器进行现场应变实测,测试结果表明:该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为14 m,其中采动扰动破坏深度约为12 m;采动过程中,底板所受矿压显现影响具有超前和延后的特点,影响范围随底板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厚煤层开采底板变形破坏特征实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矿1305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及附图资料,结合该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与煤层顶、底板岩层组合及结构性质特点,运用底板应变感应现场实测方法研究厚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的变形破坏特征,再利用超声成像钻孔对其进行观测验证。结果表明采动过程中底板的应变感应显现出超前感应和滞后感应的特点,超前影响范围和滞后影响范围分别在110 m和44 m左右,综合对比分析得出该工作面底板变形破坏深度约为17~20 m。  相似文献   

4.
综采薄煤层采动底板变形破坏规律实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兖州煤田综采薄煤层底板采动变形破坏规律,应用现场应变实测系统在兖矿集团杨村煤矿4602综采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实测,得到了底板2个监测钻孔8个应变传感器探头的的应变增量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曲线,通过2个监测钻孔监测数据的综合比较,确定底板破坏深度介于8.4~10.1m之间;结合现场底板变形实测,分析了煤壁前方超前支承压力影响的范围与底板深度的关系并给出了定量表达式;应变增量曲线反映出的周期来压步距为8.9m,这与工作面矿压监测数据反映的周期来压步距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结合课题组在兖州矿区底板破坏深度实测的已有数据,提出了适合兖州地区的底板破坏深度的经验公式,为兖州煤田下组煤开采结合其他突水影响因素确定安全可采分区提供了可靠依据.目前,位于可采区内的杨村井田2个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已经证实了预测的准确性.这一问题的研究对鲁西南下组煤煤炭资源的安全开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采深厚煤层底板采动破坏深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承压水上开采底板突水灾害随开采深度不断增大而逐年增多的趋势,以某矿综放工作面的深部开采实际为背景,根据现场煤层底板钻孔内不同深度传感器应变测试值随工作面的变化规律,确定出煤层底板岩体破坏深度介于18~20 m;以研究区实际地层资料为基础建立工程地质模型,通过反复试算、逐步修正模型边界条件,对煤层底板破坏特征进行分析,弥补了现场实测结果不能反映出煤层回采过程中底板应力场的不足;采用现场应变实测和数值模拟相互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大采深厚煤层底板破坏深度为20 m,揭示了矿山压力在采动煤层底板中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17,(10):43-45
针对寺河矿3~#煤层带压开采问题,选取W2302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进行底板破坏深度研究。采用现场压水试验方法,对该工作面底板破坏规律进行采前、采后全过程实测,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底板破坏深度和型态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现场实测该工作面采后底板最大破坏深度为17.8 m;数值模拟底板破坏最大破坏深度为20 m,二者结果基本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得到极近距离煤层不同采煤工艺下联合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采用现场实测法对错距为20 m的上下煤层工作面进行矿压观测,通过观测得出上煤层因为采高小、顶板坚硬,造成工作面没有明显的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超前影响剧烈范围为工作面前方20 m,工作面巷道围岩塑性区深度为1.5~2.0 m;下煤层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平均周期来压步距分别为27.4和15.5 m,超前剧烈影响范围为工作面前方30 m,工作面巷道围岩塑性区深度2 m,在这种条件下,20 m锚距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葛泉矿带压开采下组煤底板破坏深度探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葛泉矿底板加固条件下带压开采下组煤的情况,依据采场底板不同深度应变监测值随工作面推进发生的变化情况,分析了葛泉矿首采工作面煤层底板岩体受采动破坏的情况,确定底板破坏深度为12.5 m。  相似文献   

9.
以新元矿9203工作面实际开采情况为背景,采用应变法现场原位监测煤层底板采动破坏深度,通过现场煤层底板监测钻孔内不同深度的应变传感器采集到的采动中应变变化规律,分析得出工作面底板采动破坏深度在11.5~13.5 m之间,再利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模拟结果的应力分布及塑性区范围分析,结合煤层底板实际岩层组合情况,得出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约为12.2 m,该值在现场监测结果范围之内,验证了现场监测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矿煤层埋藏深,受底板承压水威胁严重的问题,确定底板采动破坏的深度是实现对其深部开采的关键和前提。根据该矿1305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煤层力学性质以及顶底板岩层结构和性质,运用FLAC3 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煤矿深部开采过程中应力分布与塑性区分布特征,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及煤层不同深度的超前段底板超声图像观测规律,得出该工作面采动煤层底板变形破坏的深度约为22 m。  相似文献   

11.
岩石工程破坏准则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朱德仁 《煤炭学报》1994,19(1):15-20
煤矿生产中大量的地下岩石工程都在围岩破坏和破坏发展中维护,经常的情况是围岩破坏了,工程却仍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本文引出了岩石破坏与岩石工程破坏两个不同的概念,岩石破坏是一种与其某种使用功能改变或消失对应的工程状态,岩石工程破坏的直接原因是工程破坏是一种与其某种使用功能或消失对应的工程状态。岩石工程破坏的直接原因是工程周围岩石的破坏,确定标准是其使用功能允许改变的极限。对应于岩石工程破坏,存在相应的周  相似文献   

12.
煤层气井煤粉产生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旱祥  兰文剑 《中国煤炭》2012,38(2):95-97,105
煤层气井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煤粉堵塞产气通道、煤粉在井筒中淤积、煤粉卡泵等现象,渗透率的降低和频繁的检泵,严重影响了煤层气的整体开采效益。根据岩石力学的岩层破坏理论和地层出砂理论探讨了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煤层的破坏机理,分析了裂隙中煤粉的种类、产生机理及排采各阶段产出规律,并提出了一定的煤粉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On the model samples, pillar failure under load is investigated. Using video shooting and ultrasonic diagnostics, the succession is determined for arising and developing the trajectory of main cracks leading to the pillar failure.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攀钢矿山公司846厂Ⅲ#~Ⅳ#公路段出现较大范围的边坡滑落的原因及所造成的破坏,设计采取护坡—抗滑桩—盲沟方法处理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虎维岳  朱开鹏  黄选明 《煤炭学报》2010,35(7):1109-1114
针对深部煤炭资源开采严重受底板高承压岩溶水害威胁的现实问题,为进一步认识工作面底板岩溶水突出机理,有效评价和防范矿井突水灾害,确保矿井安全开采,从岩溶地质与岩溶发育的根本规律方面研究分析了底板高压水含水介质结构特征及高压水对工作面底板隔水岩层的作用力方式,提出高压水对其上覆隔水岩层具有非均布水压作用力的基本概念,并将非均布水压作用方式概化为4种基本类型。通过数学与力学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非均布水压力对其上覆隔水岩层的破坏特征及其诱发突水的条件,得出非均布水压力对隔水岩层的破坏程度明显小于均布水压的重要认识。在相同的水压力条件下,不同的非均布水压作用方式,对其上覆隔水层的破坏程度有明显差异,在煤层走向上水压作用范围越大则底板破坏范围和深度越大,在煤层倾向上水压作用范围的大小对于底板破坏范围及程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面向微机初级用户,介绍了引起硬盘不启动的硬件故障、软件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7.
GC-85型矿用气相色谱分析仪,应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煤层自燃升温过程中常量气体和微量气体进行分析,达到早期预测预报煤层自燃发火状态和启封火区的目的。平顶山煤业集团八矿GC-85型矿用气相色谱仪出现故障,致使分析后气体不太准确,误差偏大。经过对GC-85型矿用气相色谱分析仪故障分析,提出了处理方法,使仪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剪应力对巷道破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继强 《山西煤炭》2010,30(3):49-51
根据岩石破坏的库仑-莫尔强度准则,分析了巷道围岩的剪应力分布规律及其导致岩体破坏的机理.研究表明:在巷道围岩内存在一个应力剪切带,剪切带内具有较大的主应力差值,该区域岩体有发生破坏的趋势.剪切带是围岩应力状态的过渡区域,它使围岩从单向、双向应力状态过渡到稳定的三向应力状态.巷道支护的原则就是控制剪切带的发展.在锚杆支护设计中,若锚杆主要起悬吊作用,而锚杆的锚固区若处于剪切带内,那么对围岩的支护将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边坡渐进破坏三维随机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边坡破坏具有渐进性这一观点出发,同时考虑到边坡岩土是一空间随机介质,建立了边坡三维渐进破坏随机分析模型,并对一露天矿滑坡实例进行了详细计算分析,同时与二维渐进破坏随机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三维分析能够很好地描述边坡破坏的过程,其结果较二维分析更接近实际,从实例计算看,提出的三维方法具有实用性,计算结果与实际吻合。  相似文献   

20.
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对采煤冒裂带上覆松散土层在有采动裂隙的情况下发生渗透变形破坏的种类、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采煤冒裂带上覆松散土层发生从上往下渗透变形破坏的临界水力坡度与松散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裂缝宽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