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建筑综合体已经成为中国高密度人居环境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界对作为其核心内容的协同效应的内涵及外延价值、正面及负面作用.产生及促进的影响等缺乏认识。本文将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协同效应分为直接协同效应、间接协同效应以及场所协同效应三种类型.从经济价值、空间价值和城市价值三个层面进行剖析.并指出当今中国城市建筑综合体建设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城市建筑综合体已经成为中国高密度人居环境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界对作为其核心内容的协同效应的内涵及外延价值、正面及负面作用、产生及促进的影响等缺乏认识。本文将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协同效应分为直接协同效应、间接协同效应以及场所协同效应三种类型,从经济价值、空间价值和城市价值三个层面进行剖析,并指出当今中国城市建筑综合体建设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钱锋 《南方建筑》2011,(5):25-26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为基础,通过整合目前已有的科研基地而形成。实验室建设以城乡和谐发展与资源高效利用为导向,以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为研究对象,研究方向紧紧围绕三大方向即城镇密集区发展预测和动态监控技术、城市建筑群生态化模拟集成技术以及既有建筑/历史建筑诊断与生态改建技术,开展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学科集群研究,提高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能力,为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和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公共建筑日趋复合、紧凑和开放。面向城市与建筑一体化发展的需求,更为复杂和综合的设计任务也赋予项目核心建筑师的角色以新内涵:通过设计有效平衡政府目标、公众利益和开发商需求已成为工作重点。文章以UA尤安设计近年完成的上海虹桥世界中心为例,通过对项目工作线索的梳理,来讨论城市综合体这一重要的城市开发模式和公共建筑类型如何以协同效应来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维度的价值创造,并成为改善高密度城市人居环境的共建平台。随后,以城市治理视角,从运营模式调整、公共服务植入和城市价值输出三个方面,参照国外成功经验来对项目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展望。最后,通过项目的得失分析,指出协同营建的成功既需要建筑师自下而上的主动协调,更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建筑技术科学在创造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具体介绍了相关的建筑科学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组成了不同特色的城市。怎样让建筑与人居环境间高效和谐的发展,满足人居环境的和谐关系是本文探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生态建设是一种渐进、整体、低碳、协调、循环、共生、有序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要跨越五个阶段,即生态安全、生态整合、生态卫生、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通过对生态人居环境的内涵、特性、规划原则与方法的总结与分析,希望对生态人居环境的理论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开彦 《城乡建设》2007,(5):50-52
未来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要实现几个转变:一是从物质形态空间的需求上升到人的行为生活方式品质的需求。二是从环境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三是从城市绿化需求上升到生态经济和节约社会的需求。四是从城市形态美上升到讲究循环经济城市可持续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态与生态人居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论述了生态的“耦合关系”、“系统学问”与和“谐状态”三种内涵:阐明了城市生态的社会行为、物质代谢和自然环境三层结构。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要强化城市的肺(森林、绿地、城市农业)、肾(湿地、水体)、皮(城市地表和土壤).口(废弃物排泄口)和脉(水,能、物人的通道)这些生态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实现城市的净化、绿化.活化和美化;另一方面生态城市不只要有自然生态的绿韵(蓝天、绿野、沃土、碧水).还要有人文生态的红脉(产业、交通、城镇、文脉)及其相互的融和.而不只是保护城市环境或生物。阐述了生态城市的安全生态.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三大基础架构.以及生态人居建设的10项要求和生态规划的一些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胡孝民  殷世建 《山西建筑》2007,33(16):41-42
介绍了城市综合体的概念,提出了建筑综合体的城市设计要点,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以在有限的城市用地上高度集中各项城市机能,从而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减少交通负荷,促进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居住区是与居民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区域,其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城市人居环境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先介绍了城市居住区生态环境发展的历程:简单绿化阶段、景观介入阶段、生态导向阶段。在此基础上,以天津市宁乐里小区为例,采取实地调研,结合问卷调查,通过Phoenics等分析软件对其平面布局和建筑设计分析、居民出行方式与碳排放量分析、个体社会经济属性等与碳排放量分析和居民室内碳排放量分析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对于城市居住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密度小型城市住区空间的"内"与"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住区是城市整体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基本理念出发,试图通过对2个特定案例设计过程的剖析,分别从城市空间效率、城市形象及空间领域等角度探讨高密度小型住区与城市关系及空间的可居性,即住区内与外两方面的问题,以此强调住区设计过程中从城市的宏观视角出发把握环境整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关于城市住区生态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丹  刘源 《住宅科技》2003,(2):14-17
阐述了城市住区生态设计的产生背景和定义,提出了城市住区生态设计的目标及生态设计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并结合我国国情对城市住区生态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子佳 《城市建筑》2014,(15):271-271
本文分析了生态居住建筑理论及风水学理论的发展,揭示了生态居住建筑理论与风水学理论的关联性。指出了生态、居住建筑设计与风水互动的终极目标是减缓地球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5.
冯娟 《城市建筑》2014,(11):112-112
通过分析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影响民居建筑营造的自然、气候、经济及抗震因素,以及该地区民居建筑建造过程中的“不适应性”,从控制建筑形体、优化建筑构造、充分利用资源三个方面提出生态营建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立足于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角度,从石桥村传统民居聚落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单体建筑的设计手法及建筑材料的巧妙使用等方面,研究石桥村传统土楼民居所具有的良好生态居住效果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建筑表皮生态设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啸 《中外建筑》2009,(5):101-103
本文以建筑表皮为切入点,着重论述了表皮生态设计策略: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保温隔热:低能耗;集成立面;新技术应用:积极适应当地气候。通过理论和案例相结合方式,充分展现了当代建筑表皮生态设计理念及应用,以及生态建筑表皮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建筑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绿色视角下的生态城市设计理论溯源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危机,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领域解析了生态概念和绿色概念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生态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研究历程和发展趋势,初步构建了生态城市设计的技术体系,从生态环境要素和空间形态要素两方面提出生态城市设计策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具有指导性的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19.
结合杭州市中心区武林广场中西湖文化广场建筑设计,指出:在城市中心区域的超大体量建筑综合体的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应将城市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基础,首先须考虑城市中心区域的整体性、关联性、耦合性,其次才是建筑本身。运用丰富的空间想像力,将城市建筑形体空间有效地组织起来,并与立体交通统一设计、建设,这是大城市走向高度集中的一种新型建筑模式,也是大城市旧城综合再开发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组合空间”是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公共交通系统相叠合产生的空间集合和空间关系.基于间接协同效应视角对其定义、类型以及价值展开讨论,通过对上海正大广场、龙之梦购物中心及香港又一城的调研,比较研究不同类型的城市组合空间对城市建筑综合体内部空间活力、出行方式及外部出行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