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历史文化街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城市文化的集中反映,对塑造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不仅要保护其物质层面的遗产,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其造血功能,使其成为生机勃勃的活态城市遗产,而非"物质躯壳"。本文以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在研究国内外历史街区更新理念的发展的基础上,以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再生的视角,梳理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变迁的特征、影响因素与历史街区空间重构等核心问题与困难,并通过实践研究从历史街区更新的价值认知和更新技术判定为技术手段,继而提出了"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保护意识的增强,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文化符号,其保护与更新的策略研究关系到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文章以大连市凤鸣街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目前历史街区的现状,综合运用建筑类型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对街区内既有建筑设施进行形式及功能上的解构与重组,使其在保留厚重的历史信息的基础上,能够更加契合现代生产生活的需要,进而提升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有助于地方性历史文脉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进入城镇化“下半场”, 城市发展的范式产生转变,历史街区价值逐渐 显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成为城市更新进程 中的重要类型。本文聚焦纽约历史街区保护更 新模式的研究,以纽约格林威治村历史街区为 研究案例,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纽约市《城市 地标保护法》出台后,纽约市应对不同尺度、不 同类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的模式机制。研究 以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项目为对象,从历史街区 遗产价值与更新模式相互关联的维度,梳理历 史街区的发展背景和空间演化过程,解析了历史 街区的层积性的历史价值、活态化的文化遗产和 多样性的美学特征,详细阐释了应对历史文化传 承和城市更新发展双重目标导向下,纽约历史街 区从建筑单体到街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项目 的保护更新模式机制。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加剧孤岛式城市历史街区的出现,以大连原连锁商店街为例,通过梳理街区历史演变过程和街区在城市视角下的空间结构组成,分析街区在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归纳总结孤岛式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城市化进程中历史街区发展进程和发展方向,为其保护更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历史街区则是城市建设的里程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人文环境价值。本文首先介绍韧性规划相关概念;其次以马六甲鸡场街历史街区为例,多尺度剖析其保护与更新的政策、措施;最后阐述马六甲地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于我国历史街区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面临着个性趋同的危机。历史街区承载着厚重的城市记忆,蕴含着独特的城市文化,成为发展城市个性的重要方面。然而,在街区开发中,城市特色与传统文化消失的现象普遍存在,街区逐渐走向"千街一面",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该文以乌鲁木齐二道桥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在理清其发展脉络后,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入手,分析街区建筑、街巷和文化等特征,探讨当前所面临的问题,阐述保护与更新的主要思路及策略,力求保护与恢复街区的功能与风貌,探索适合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华中建筑》2021,39(7)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其发展状态如何对城市总体的发展及城市特色风貌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在旧城改造更新的背景下,多地进行了改造更新活动,但一些改造后的街区却出现街区活力不足、商家经营惨淡的状况。该文以合肥城隍庙街区为例,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城隍庙街区进行现状研判,分析指出城隍庙街区的现状问题及价值所在,并从区域联动、明确定位、产业转型、环境优化、文化振兴、机制建构等方面提出街区活力再生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城隍庙街区未来适应性改建提供一定的策略性建议,并对其他类似街区的活力重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环境设施作为城市历史街区文化特质的重要体现,其更新在满足美学意识及适用性基础上,同时也要表征历史街区的人文特色。以城市历史街区环境设施的特殊性为切入点,就合肥市城隍庙街区设施更新提出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9.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文化和历史名片.在城市快速发展的时期,如何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与更新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曲沃西城巷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测绘,介绍了西城巷的现状及特色和现状文物古迹,并对该历史街区做了新的规划设计,以恢复其历史功能并增强其活力.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省横店镇万盛街改造整治项目为例,从城市规划以及社会经济层面,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指出找准地域文化介入的切入点,挖掘和提炼街区所在城市的地域文脉属性及特征并加以利用,把地域文脉要素融合到街区的保护及更新中,才能促进城市和历史街区在发展和变革中的协调融合。  相似文献   

11.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徐州回笼窝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为例,尝试从静态可视与动态感知两方面解读传统风貌重构的方法,同时结合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相关理论,探讨历史街区传统风貌的形成发展以及重塑再现。  相似文献   

12.
历史街区几乎存在于每个城市,它往往占据城市的核心地段.如何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每个城市发展过程中都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以南京南浦厅历史街区为例,解读其存在价值,分析其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摘 要:通过对湘潭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价值及现状分析与评价,探讨了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发展过程中如何以 CI 理论为参照模式,使历史文化街区在未来的更新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历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松 《城市建筑》2010,(2):30-32
本文围绕上海浦江两岸的开发建设,结合德国杜伊斯堡内港和荷兰阿姆斯特丹东港区等成功的港区复兴案例,探讨城市滨水地区再开发和历史港区复兴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何颖岑  阮如舫 《华中建筑》2011,29(9):112-115
随着城市的发展,历史街区也受到了拆除等各种开发威胁,而发展权转移制度(容积转移)正是解决所史街区的维护与城市的发展相冲突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以台北大稻埕地区为例,研究如何利用容积率转移制度,来更好的推动历史街区的更新与维护.  相似文献   

16.
袁媛  徐维波  韦峰 《华中建筑》2012,(9):140-143
居住性历史街区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是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承栽市民日常生活的有机生命体,其保护更新涉及诸多利益关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应坚持原真性、积极性、多元性等原则,进行“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该文以郑州书院街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完善步行系统、鼓励混合使用、培育街区触媒点等规划策略对历史环境和社会功能进行保护与更新;同时完善政府公共职能、明晰产权关系、推动社区建筑、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等相关制度层面,以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以天津市原法租界内大清邮政津局街区作为研究对象,在介绍街区历史沿革和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街区内现存的问题,结合空间句法、图底关系等理论提出街区有机更新和持续发展的相关策略,并提出城市历史街区整体更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在浙江省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历史建筑多处于城市的中心地段且已破旧不堪,首当其冲地成为城市更新改造和城市建设所圈定的对象,进而在城市地图上和人们视线中迅速消失。文章通过对历史建筑的发展演绎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历史建筑保护技术与方法,并以宁波庆安会馆为例做具体研究,为历史街区的建筑保护修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的内容是“三旧”改造概念在历史文化名城老城核心区更新中的作用和价值.尤其侧重于其在更新实践中的推动或限制因素。本文的相关结论都是基于对佛山市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岭南天地)的案例研究,结论显示,“三旧”改造概念在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存在部分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更新总是会遇到各地方所特有的情况,这常与“三旧”改造概念的假设前提不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城市历史街区景观的概念、性质及作用分析,指出城市历史街区景观界面是历史街区保护及城市居民认知其环境的重要因素,并从成都市大慈寺历史街区的实地调研出发,分析了该街区的景观界面构成,探讨了历史街区景观界面的保护与更新设计方法及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