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缓解矿井采掘接续,结合矿井的现场实际及使用综掘机十年来的具体情况,对影响综掘工作面单进水平提高的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并针对其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通过现场实施,对提高综掘工作面单进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远程遥控智能综掘工作面快速高效除尘的需要,提高综掘机截割煤体期间综掘面迎头的能见度,在综合分析对比传统除尘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远程遥控智能综掘工作面快速高效除尘的泡沫除尘技术.在传统泡沫除尘技术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了风水连锁单元及远程控制单元,提高了技术的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实践结果表明,泡沫除...  相似文献   

3.
以蒋庄煤矿综掘工作面为例,从提高综掘工作面综合降尘角度出发,介绍了利用快速注水技术、封闭式控尘抽尘技术、化学抑尘技术及装备降低综掘工作面煤尘,改善工作面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对综掘工作面粉尘来源的分析,以及目前综掘工作面除尘方法及装置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综掘工作面除尘方法,有效减少了综掘工作面粉尘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神华集团不同区域不同地质条件下多个煤炭公司煤矿综掘现状,结合对部分煤矿综掘工作面现场生产写实结果,从设计规划、机电设备、人员技能、环境、生产组织管理等5个方面分析制约综掘工作面单进水平提高的因素,根据制约因素,借鉴国内外先进掘支技术,利用精益化管理的成果,优化设计、工艺,改变支护方法,优化劳动组织,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综掘单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综掘工作面降尘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综掘工作面中主要的喷雾降尘技术的机理、分析了影响喷雾降尘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对提高综掘工作面喷雾系统的设计及提高降尘效果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综掘工作面降尘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综掘工作面中主要的喷雾降尘技术的机理、分析了影响喷雾降尘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对提高综掘工作面喷雾系统的设计及提高降尘效果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综掘机使用中,通过安设附壁风筒等有效防尘及隔离措施,建立了岩巷综掘工作面除尘系统,确保了综掘工作面的除尘效果,施工人员始终处于新鲜风流中,改善了工作面作业环境,提高了综掘机司机前方的能见度,满足了《煤矿安全规程》对粉尘允许浓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矿井开采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综掘机得到广泛应用,综掘机工作时产尘大,环境空气污染严重。为治理综掘工作面煤尘污染,引进了振弦式除尘风机,在现场应用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综掘工作面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滞后的现状,在借鉴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提出综掘工作面远程可视化控制方法。通过分析综掘工作面作业需求,提出各单机设备、工作面成套装备必需的智能化信息技术支撑。阐述了成套设备协同控制、智能截割、智能锚护、智能运输、视频监控、故障诊断及预测6项关键技术。对现有综掘装备情况及技术可行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了综掘工作面远程可视化控制的技术路线。同时提出在辅料运输、环境安全监测等方面,需要因地制宜进行工艺革新,进而实现智能化系统集成的问题。在现阶段,通过远程可视化控制技术体系,实现了综掘工作面减人增效、安全作业、沉淀生产数据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煤矿掘进工作面自动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煤矿掘进工作面进行整体分析,以悬臂式掘进机为主的综掘工作面开展研究,以此确定掘进工作面自动化的范围;通过构建掘进工作面自动控制系统模型,建立了掘进工作面自动化技术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工作面采掘期间瓦斯突出危险性和瓦斯超限问题,对杜儿坪煤矿62510综采工作面的瓦斯地质赋存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掘进预抽+回采工作面预抽+高低位倾向顶板裂隙钻孔抽采+联络巷密闭埋管采空区抽采"的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使回采过程中工作面的瓦斯体积分数稳定在0.15%~0.30%,同时工作面单台抽采泵站瓦斯抽采混合量为15.95 m3/min,抽采率为67.24%。  相似文献   

13.
金川矿山二期开拓工程1150水平无轨运输道的地质条件差,巷道断面大,工期要求紧。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采用有轨设备施工。为改变U型矿车动输、无溜井卸载的现状,采用以铲斗后卸式装岩机、梭式矿车、梭车转载机、光爆、喷锚支护为主体的有轨掘进机械化作业线,创造了不良岩层大断面独头掘进持续三个月每月成井50m的好成绩。为金川井巷施工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电磁波CT能够探测掘进工作面,但无法探测掘进工作面后方的大面积区域;地震波CT能够探测回采工作面内部,但是探测不了两侧的煤柱,即基于单一CT探测手段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在矿井采掘巷道存在评价盲区。针对上述实际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地震波和电磁波CT联合探测的采掘巷道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将2种现场实测手段电磁波CT和地震波CT2相结合,研究了基于2种CT探测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的数学表达;以时间和地点为状态变量,以现场动力显现情况及CT探测结果为驱动变量,确定了评价方法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实施流程。通过分析基于地震波和电磁波CT探测的冲击危险性评价的力学基础,建立了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在2种CT探测的基础上,实现了采掘巷道冲击危险等级的确定及危险区域的划分;将该评价方法进行工程实践表明,通过将2种CT探测方式联合起来,实现了掘进工作面及其后方大面积区域,回采工作面及区段煤柱区的冲击危险性评价,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克服了基于单一CT探测手段的评价方法在探测尺度上的局限,几乎覆盖了矿井采掘巷道所有潜在冲击危险区域,为冲击地压治理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依据,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时间上,该方法将CT探测与矿井的采掘接续相结合,初步确定探测顺序,并根据实际的动力显现情况和之前CT探测的结果加以调整。从空间来说,覆盖了掘进面、回采工作面和煤柱等矿井采掘巷道几乎所有潜在冲击危险区域,基本保证了无评价盲区。并且,该方法充分发挥了震动波与电磁波CT探测操作过程的便捷性,能够较好的适应井下现场动力显现的突发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煤矿岩巷快速掘进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我国煤矿岩巷的掘进速度和机械化水平,扭转采掘失调局面,介绍了目前我国煤矿3种机械化作业线的技术现状及特点,借鉴国外经验分析了岩巷快速掘进的技术趋势,研究提出了2种岩巷快速掘进机械化作业线,即液压钻车配侧卸装岩机和掘进机配梭式矿车、带式输送机,并对2种作业线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岩巷快速掘进应优先发展第1种钻爆法岩巷机械化快速作业线,研究其施工工艺及技术装备问题,解决国内岩巷掘进施工中的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四楼煤矿在F39断层破碎带掘进过程中,先后发生2次突水冒顶后,多次采用强行通过都未成功。介绍了西行绕道施工方案后的爆破注浆加固、马蹄形导硐爆破掘进技术,达到破碎带施工的安全、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颜景望 《煤炭技术》2004,23(8):42-42
煤矿企业通过对机械化程度及采掘工艺和生产环节各方面的改造 ,提高了采、掘、运输的效率 ,以及矿井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庄铁矿设计采矿方法为大直径深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为了最大化发挥采矿设备性能,降低采切工程量,提高回采效率,通过实施一系列技术攻关,实现了将采矿阶段高度由原来的60 m提高到90 m。而作为最初爆破回采的自由面及爆破补偿空间,切割天井施工工艺为影响高阶段矿房爆破回采效果的关键因素,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矿房爆破回采生产作业能否顺利进行,而二次处理在增加施工成本的同时将带来安全隐患。张庄铁矿在面临可参考的成熟经验较少的情况下,结合现场可用的作业条件采取了对比试验的方法,在安全、技术及经济多方面综合分析比较下,确定了最终方案,为张庄铁矿安全稳定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研究成果可为大型地下矿山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开采引发地表沉陷损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炳南 《煤矿开采》2006,11(4):13-15
列举了国内地下水开采造成地表沉陷和损害的许多实例,并从地下水所处的地层层位、载体物性、载体厚度、抽排方式和沉陷类型入手,分析了地下水开采地表沉陷发生机理。阐明了非固结厚浅层中地下水的开采是引起地表沉陷的主导因素,而地下水强排和特殊构造地层是诱发沉陷损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采区内掘进工作面各个时段迎头风量的调控,使采区范围内各用风地点风量分配趋近合理,采区范围内采、掘作业在时间和空间上尽量达到统一,保证矿井安全、正常有序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