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伊斯兰教对回族产生影响最直观的表现之一是对其服饰的影响。以伊斯兰教对回族女性服饰的影响为出发点,通过追溯伊斯兰教和回族的起源,说明伊斯兰教对回族宗教信仰及服饰文化的影响,并结合回族女性服饰中的宗教因素,研究回族女性服饰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回族纹样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与独特的民族审美,运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对回族纹样进行提取与演化,并将其运用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为回族纹样的发展提供创新思路。文章立足回族的文化背景,以基因传承设计理念为基础进行纹样的提取与转译,引入形状文法,将经过演化的回族纹样进行图形设计,以调研结果指导文创产品设计,将回族纹样与文创产品进行有机结合,得到既符合回族民族文化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让回族纹样以新的展现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实现回族纹样的传承与回族纹样文创产品的发展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回族服饰入手,对回族服饰的纹样图案、款式材质及工艺技法等艺术元素进行分析与提炼,将回族服饰艺术元素通过继承与再设计合理运用至现代服装设计中.将回族服饰艺术元素融入现代服饰设计,不仅可以丰富我国民族服饰的种类,满足现代人们对服饰的多元化需求,还可以促进回族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提高社会对回族文化的有效认知,对传承中华民...  相似文献   

4.
回族传统纹样是由多个民族文明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民族装饰艺术,在伊斯兰教和中国文明的共同影响下,回族传统纹样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与民族风韵,回族纹样因富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民族特色,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在宗教学、美学及服装设计学等领域都有着很好的参考作用.文章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对回族纹样进行总结概括分析,根据回族传统纹样发展历程,探讨回族传统纹样在回族服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回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是在中国形成的,回族的形成是多种族、多民族长期融合的结果。回族在元代开始出现,在明代得以最终形成,其最终形成于明代政府对回族的政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回族是我国一个分布最广,历史也相当悠久的少数民族.宁夏回族婚姻中的饮食习惯,凝聚着回族人民的辛劳和智慧,是回族饮食风俗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该文研究回族妇女的问题,不能抛开伊斯兰教的因素。对回族社会而言,伊斯兰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体系,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具体影响了回族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广西轻工业》2019,(2):112-113
本文从传统回族文化入手,通过对宁夏回族服饰文化的基本特征、现状分析、美学思想及发展历程等方面的论述与分析,最后,对传统回族服饰的继承与创新发展与民族服饰的现代化设计策略进行试探性的论述研究,以期对服装设计民族化及回族服饰的时尚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回族餐饮禁忌习俗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分析了产生这些禁忌的原因,并就回族饮食禁忌的传承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对回族的饮食特色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对加强我国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三望师傅是回族人,父亲、祖父皆为厨师。他本人从厨40年,旱年他曾拜清真莱著名厨师韩桐椿为师(回族,在天津回族群众中极负盛名)。40年的烹饪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和精湛的烹饪技术。他做菜讲究食用,操作认真细腻,做出的菜色泽和谐,富丽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红桥区地处市区的北部。是天津市少数民族聚集区。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下,回族同胞对繁荣区内的文化、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回族人数有四万二千多人,约占全市回族人口的百分之五十。拥有清真寺十座。1.街头清真食品的现状:近几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和民族政策的指引下,  相似文献   

12.
回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自古以来,它不但创造了本民族的饮食文化,而且也为丰富和发展我国饮食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色香味形竞奇斗艳的中国食苑中,回族风味饮食以它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植根于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3.
正我曾在大西北工作了三十多年,西北是多民族的地区,少数民族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占多数。我跟随剧团经常到回族地区演出,剧团内也有近十名的回民演员,跟他们进入清真寺参观,到回民餐馆吃饭,不但对回族习俗有所了解,更深爱回民的美食,比如清汤牛肉拉面、面筋酿皮子、酱牛肉、手扒羊肉、羊杂汤、辣羊肉、各种各样的炒牛肉、烹羊肉等等,但是最好吃、最难忘的要数回民的包子。临夏回族自治州人称中国的小麦  相似文献   

14.
李慧  嵇雅娴 《西部皮革》2021,(7):130-130,133
回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族整体呈现着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形式。回纹式样是回族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符号之一,面对加速发展的城市进程,回纹式样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主要探究了回纹式样的渊源,艺术特征以及发展。探讨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从设计研究方面展开讨论了应对解决方法以及一系列改良措施。最后探讨了回纹饰样如何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推陈出新,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开辟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马超 《美食》2008,(5):68-69
回族的食俗,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七世纪中叶,从陆路到长安的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他们在经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带来了许多阿拉伯、波斯地区的清真莱点,如回族的烧饼据说就是唐代传入的。在民间早就有西域回回在长安卖大饼之传说。  相似文献   

16.
回藏贸易中的盐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明朝至民国时期,在河湟回藏贸易中,青盐逐渐成为河湟回族商人转口贸易的大宗商品之一。尤其到了民国时期,这宗生意基本上掌握在青海回族商人手里,他们在河湟商品贸易中以雄厚的资金和善于经营的竞争能力,几乎垄断了青海青盐的收购和转口贸易。  相似文献   

17.
居住在长江中下游安徽境内和县城里的回族人民,在饮食习惯上一直  相似文献   

18.
<正>回族同胞长期养成不吃猪肉的习惯,他们对猪肉的气味特别敏感.如用猪油制作的糕点,他们能很快地闻出.他们外出,借用汉人的锅煮饭炒菜,尽管用净水洗刷过,也能闻出有猪油味.甚至有的回族同胞闻到或吃到一点猪肉、猪油,就会反胃,引起呕吐等现象.不仅不能吃猪肉、猪油,有的甚至不愿直言猪,要改称黑牲口.把猪肉改称为”孩代思”,或者称为大肉,称猪油为大油.北京的汉人受回族同胞的影响,也把猪油叫大油,称猪肉为大肉.  相似文献   

19.
银川市第11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修订的《银川市清真食品管理规定》公布,并于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1992年7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第一个民族性地方食品法规实施了7年多后,结合实际情况所做的第一次修订。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数34%。首府银川市回族人口尽管只...  相似文献   

20.
刘三望师傅是回族人,父亲.祖父皆为厨师。他本人从厨40年.早年他曾拜清真菜著名厨师韩桐椿为师(回族.在天津回族群众中极负盛名)。40年的烹饪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和精湛的烹饪技术。他做菜讲究食用,操作认真细腻.做出的莱色泽和谐.富丽大方。刘三望师傅特别注重菜肴的口味.他解释“味道”两个字叫做“得其道者,知其味。”所有经他手做的菜.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