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晓莉  郎建峰 《涂料工业》2007,37(5):34-35,39
采用预聚体分散法合成含氟聚氨酯乳液,分析了扩链剂种类及含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的扩链剂对含氟聚氨酯乳液的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而对于同一种扩链剂因其含量的不同对乳液性能影响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阴离子型聚氨酯乳液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用二羟甲基丙酸合成了阴离子型聚氨酯乳液。讨论了亲水单体的用量、不同中和剂、不同NCO/OH比例对乳液的粒径及粘度的影响,还讨论了不同扩链剂及其用量对乳液性能及粘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预聚体分散法合成自乳化聚氨酯乳液 ,讨论了乙二胺扩链剂对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 ,并将其与用水作扩链剂的乳液及胶膜性能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采用逐步聚合方法,合成了可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乳液。探讨了制备工艺、加水分散方式、亲水扩链剂含量、中和剂及中和度等对WPUA乳液及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步加料法制得的乳液粒径小、粘度高、稳定性高;随着加水速率的逐步加快,乳液外观由白色向淡蓝色逐渐转变,乳液稳定性逐步提高;乳液中亲水性扩链剂含量增加,乳液粒径减小而粘度增大;氢氧化钠、氨水和叔胺中和的乳液稳定性依次提高;三乙醇胺用作中和剂,当中和度超过100%时,乳液粘度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5.
扩链剂对聚氨酯乳液及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洪涛  尹朝辉 《粘接》1998,19(6):1-4
采用前扩链法制得自乳化阴离子型聚氨酯(PU)乳液,研究了乙二醇(ED)、1,4-丁二醇(BD)和三羟甲基丙烷(TMP)作扩链剂时对乳液和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扩链剂的种类和含量对乳液及膜性能均有重要影响,ED和BD扩链得到的乳液性能良好,TMP扩链得到的乳胶膜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预聚体分散法合成自乳化聚氨酸乳液,讨论了乙胺扩链剂对乳液及胶膜性能和含量对再生并将其与用水作扩链剂的乳液及胶膜性能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玻璃纤维用水性聚氨酯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蓖麻油、一缩二乙二醇及亲水性扩链剂等为原料制得一种阳离子型聚氨酯乳液,用于玻璃纤维浸润剂。讨论了原料配比及分子结构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阳离子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方法及条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研究了通过多异氰酸酯(TDI)与聚醚多元醇(210)进行预聚反应,再加入小分子扩链剂(一缩二乙二醇)和亲水扩链剂(MDEA),用乙酸中和,乳化制取阳离子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方法,并讨论了反应过程中各种因素对乳液及胶膜各方面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谷金  范兆荣 《广州化工》2022,50(5):101-104
采用分子量为1000的聚丙二醇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得一定异氰酸酯基含量的预聚体,然后加入亲水扩链剂进行扩链,最后加水乳化中和后得到单组分聚氨酯乳液胶粘剂.研究了异氰酸酯指数(R值)、亲水扩链剂和中和剂对聚氨酯乳液胶粘剂性能的影响.当R=3.5,亲水扩链剂用量为7%,中和度为100%时,单组分聚氨酯乳液胶粘剂综合性能较...  相似文献   

10.
阴离子聚氨酯乳液的粒径及粒子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用二羟甲基丙酸制备阴离子聚氨酯乳液,二羟甲基丙酸的量,反应程度,扩链剂的用量对乳液的稳定性、粒径大小和分布及粒子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烷基苯磺酸盐Gemini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二烷基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三乙醇胺、NaOH等为原料,经傅-克烷基化反应、磺化及中和反应,合成出4种不同结构的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异构体,用FTIR和 1H NMR鉴定了中间产品的结构,用滴体积法测定表面活性剂水溶液25℃时的表面张力,确定了临界胶束浓度(CMC),并对其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侧链烷基或桥链基碳原子的个数,表面活性剂的CMC和γCMC减小,三乙醇胺中和形成的烷基苯磺酸盐表面张力值最小;随着乳化剂浓度增加,乳胶粒子平均粒径减小,平衡时间缩短,转化率提高。  相似文献   

12.
A series of esters was prepared from the reaction of acid chlorides with polymeric nonionic surface-active agents (copolymer of propylene oxide and ethylene oxide), and they were screened for antirust and other properties associated with water-based cutting fluids. An aqueous emulsion of an adduct of triethanolamine and the oleic acid ester of polymeric nonionic surface-active agent showed excellent antirust properties when used as a water-based cutting fluid. The emulsion of triethanolamine and the mono nonyl ether of the surface-active agent also showed antirust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3.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和丙烯酸(AA)为反应单体,利用天然松香乳液作为改性剂,通过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了松香-苯丙复合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松香乳液用量和单体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通过TGA、DLS、TEM对所制备的复合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8%、松香乳液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0%、m(硬单体)∶m(软单体)=2.5∶1时,制得的乳液呈白色泛蓝光,粒径为131 nm。成膜后,漆膜光滑透明,硬度(1H)、耐水性(接触角97.05°)和附着力(1级)等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石蜡一直存在难乳化、乳液稳定性差等问题。研究了以切片石蜡为原料,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选择复配型乳化剂;讨论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以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石蜡乳液稳定性和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乳化剂用量为乳液总量的10%,乳化时间为70 m in,乳化温度控制在(85±5)℃,搅拌速度为1500 r/m in的反应条件下,可制备出稳定的切片石蜡乳液。  相似文献   

15.
PA乳液对VAE乳液的共混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系列聚丙烯酸酯 (PA)乳液对VAE乳液进行共混改性 ,研究了共混乳液的稳定性、乳胶膜性能、相容性等。结果表明 ,获得稳定的共混乳液的最佳条件是将VAE乳液本身的PH值调至 7;共混乳液胶膜的性能依赖于共混乳液的组成和PA配方的玻璃化温度 (Tg)及其聚合工艺 ;共混体系具有部分相容性  相似文献   

16.
程敬松 《广州化工》2012,40(7):114-115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与预乳化工艺,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试验了单体配比,乳化体系,温度控制,乳化单体滴加程序等工艺条件对核/壳苯丙乳液性能、质量的影响,得到了聚合工艺稳定,综合性能良好的核/壳苯丙乳液。  相似文献   

17.
刘秉智  李文安 《应用化工》2007,36(2):205-206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为单体,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当m(BA)∶m(MMA)∶m(AA)=33∶17∶1,通过乳液聚合制得丙烯酸酯类乳液,再加入填料及各种助剂,经过高速搅拌、均质而出料。并且讨论了乳化剂及引发剂用量对乳液聚合、乳液及涂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弹性丙烯酸酯类乳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弹性丙烯酸酯类乳液的性能和特点。着重论述了3种应用最广的弹性丙烯酸酯类乳液:纯丙烯酸酯乳液、苯乙烯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方法和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9.
乳液聚合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简单介绍乳液聚合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对近几十年来乳液聚合中发展的新技术,如核/壳乳液聚合、互穿网络聚合、微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以及其它的一些新型乳液聚合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王雪荣  黄旭东 《粘接》2012,(9):42-46
主要研究了聚合工艺对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通过对乳液胶粘剂的各种性能测试,发现3种聚合方法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的乳液胶粘剂的综合性能较为理想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最佳聚合工艺为:单体的滴加时间4h、聚合温度50℃、搅拌速率80 r/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