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明  庄一鹏 《辽宁化工》2010,39(5):493-495
尚丹剖面阿木山组,以结晶灰岩、生物灰岩为主,其中有丘状生物礁体,含丰富的腕足、棘皮类生物化石,生物碎屑滩规模大,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及台缘浅滩相。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沉积环境为富氧的海相云坪半封闭超咸水环境。  相似文献   

2.
大型块状生物礁灰岩底水裂缝型油藏非均质强、剩余油分布复杂、调整井位部署难、采出程度低。为了解决此类油田的开采问题,分析了底水油藏的产水特征。研究发现:在大裂缝发育部位,底水活动主要表现出"水窜"特征;在裂缝不发育部位,底水活动表现出"水侵"特征。针对大型块状生物礁灰岩底水裂缝型油藏剩余油较富集且分布复杂的特点,调研了国内外油田的开采措施,提出了2种开采技术对策:1注气开采技术;2控锥技术:包括化学堵水措施和采水消锥工艺进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缘生物礁为研究对象,将宏观与微观、区域与局部、地质研究与储层物性数据结合起来,对研究区的生物礁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地震资料解释建立了西缘克里摩里组沉积相-地震相识别模式,认识了该区的地质特征;根据不同区域的生物礁的发育特征,建立了盆地西缘开阔台地边缘成礁模式和盆地南缘镶边台地成礁模式,对两地区的生物礁规模、造礁生物类型等展开了研究对比。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生物礁发育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H油田是在基岩隆起上发育的一个大型生物礁地层圈闭-块状底水稠油油藏。礁灰岩储层裂缝发育程度高,一方面裂缝起到了对储集层中分散、孤立的孔隙起连通作用,增加有效孔隙度,成为有效的渗流通道。另一方面,裂缝发育的不均衡也增加了储层的非均质性。本文以海上H油田为例,采用DFN离散裂缝网格建模方法来表征裂缝发育特征,建立起双重介质模型,为后续的数值模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台地边缘生物礁以及相伴生的碳酸盐岩浅滩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生物礁的生长受海洋环境的影响,海水的水深、温度、以及海水的养分等因素制约生物礁的生长和发育。另外,地质历史时期的海平面变化、区域构造以及海水化学成分等因素控制生物礁的生长规律和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6.
生物礁油气藏具有储集性能好、丰度大、含油气性好、产量高等特征,有比较广阔的油气勘探潜力。结合本区地质情况,建立生物礁类型正演模式,同时,利用地震"相面法"、层拉平等技术等对本区长兴组生物礁进行剖面识别,较好地描述了长兴组生物礁的形态和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岩石学分析显示:桂中坳陷泥盆系是一套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连续地层,岩性为生物灰岩、泥晶-粉晶灰岩、含泥或泥灰岩、礁灰岩、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仅下泥盆系沉积部分细砂岩、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广西桂中泥盆系沉积相有3类,即滨岸碎屑岩相,碳酸盐岩相,陆间海槽相。  相似文献   

8.
生物礁是油气的优良储集体,勘探潜力巨大。生物礁油气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礁型储层集中于晚古生代、中生代和古近纪地层中,主要发现于北半球及现今赤道附近地区。北美、中东—北非地区、中亚以及中国南海和周边地区是礁油气藏的四个富集区,并且自西向东分布时代整体呈由老变新的趋势。礁油气藏发育时代随纬度增加逐渐变老,地理位置呈现“中纬地区富油,高、低纬地区富气”的分布特征。礁油气藏具有储量大、产量高的特点。成礁规模是控制大型礁油气藏形成的首要因素,有利的烃源岩供给、经过后期改造的次生溶孔和区域性盖层覆盖是确保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借助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礁型油气在深层盐下和深水区等新区块、新领域大有可为,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义东303井沙四上碳酸盐岩岩屑薄片鉴定,结合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分析,认为沙四上碳酸盐岩为一套藻礁丘灰岩沉积,属于灰礁亚相。通过对已钻井沙四上亚段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分析,结合地震技术,利用多井剖面对比,参考前人总结邵家洼陷沙四段碳酸盐岩亚相发育模式及河口-车西地区沙四段灰岩古地貌情况,得出井区沙四上沉积相的分布规律以及区域碳酸盐岩储层的横向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生物灰岩油藏储层特点是生物礁体本身具有良好的储集空间,其介壳、骨骼碎片酸化改造后可形成渗流通道,开发过程中对储层进行酸化改造可以提高单井产能。生物灰岩油藏依靠天然能量开发油井供液不足,产量递减幅度较大;注水开发油井则面临着含水上升速度较快甚至水窜现象的危险,开发上处于两难的境地。针对官三沙一生物灰岩储层特点结合开发实践认识,逐步形成了注水+调剖+周期注水+酸化改造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区块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从滨浅湖缓坡带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分析入手,确定金家油田沙一段碳酸盐岩发育在水进期,垂向岩性组合上生物灰岩具有向上变厚,向岸迁移的特点。在分布上,生物灰岩分布在远岸一侧,灰岩分布在近岸一侧,生物灰岩起到封闭水体和提供钙质的作用。开发上,在进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采用了HCS(水平井+CO2+蒸汽吞吐)的开发方式,取得较好效果,为碳酸盐岩储层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及前人认识,认识到Mishrif层以开阔台地相为主,主要发育两种沉积类型:台内滩(礁)相、开阔潮下相,以台内滩亚相为有利的储集相带,滩体主要发育于开阔台地的地貌高地。通过储层岩性类型、储集空间、物性及裂缝、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分析,指出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岩性主要为泥晶生屑灰岩,少部分为生屑泥晶灰岩。从薄片图像分析,孔隙类型全部为次生孔隙;结合常规物性分析,认为以中孔为主,局部较差,岩石的颗粒大部分为生物碎屑,流体可在生物碎屑颗粒周边流动,在岩心内部仍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成岩作用对Mishrif组储层物性影响也较大,起建设性改造的成岩作用有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生物扰动及压溶产生的缝合线、缝合面作用。储层孔隙发育微观上主要受控于岩相、成岩作用,平面上还和构造位置及沉积环境有关,位于构造高部位的台地浅滩微相往往物性较好,含油丰度较高,可作为寻找高产有利储层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赵健  方石  张新荣 《当代化工》2016,(4):867-870
生物礁是油气的有利储集场所,如何实现油气区生物礁的精细预测是关注的热点。生物礁概念及分类等基本问题上的趋向共识可以推动生物礁研究的进展。生物礁与油气有密切的关系,生物礁的分布、生储盖的组合关系是控制油气分布以及油气成藏的重要条件之一。着重综述了油气区生物礁研究的多方法交互验证以及精细的储层预测与描述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这是提高礁型油气藏勘探水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用微观薄片、岩芯、录井、测井等资料,总结了四扣洼陷西部地区沙四上亚段湖相碳酸盐岩的沉积特征,并根据古地貌特点建立了与之相应的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研究认为在洼陷缓坡带主要发育灰泥坪、岸滩、滩间和浅滩-藻礁沉积微相,而在洼陷陡坡带则主要发育灰泥坪、岸滩-藻礁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15.
川东北地区大量发育较好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而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在发育及油气成藏等方面表现复杂。本文通过野外调查,以蟠龙洞、通江铁厂河和羊鼓洞地区长兴组典型生物礁露头为代表并结合室内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现有地震资料得出长兴组沉积模式和沉积体系,认为长兴组为台盆对称沉积模式,主要发育台缘礁滩沉积体系、开阔台地(缓坡)沉积体系、浅滩一蒸发坪及盆地沉积体系,且通南巴地区广泛存在台地边缘礁滩相带,进而对长兴组储层区域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针对低渗灰岩A油藏多分支井1M初期生产指标不及预期,为满足海上少井高产需求,设计采用连续油管酸化释放1M井产能。研究表明,A油藏为生物礁(滩)灰岩储层,以粒间溶孔为主,储层非均质性强,连通性较差,裂缝弱发育,探井酸化效果好。该井实钻水平段3036m,产液指数低于同期其它开发井,井底存在污染的可能性高。结合室内实验,优选胶凝酸体系,建议采用连续油管酸化,根据水平段不同小段物性变化设计各段用酸强度,解除污染,降低水平段干扰,实现均匀布酸,预计增产倍比1.5~2.0倍。  相似文献   

17.
以蒙古桌子山地区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砾屑灰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从沉积背景、岩性、结构和构造等方面分析了砾屑灰岩的特征,探讨了其成因。通过对乌拉力克组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乌拉力克组沉积环境为深水斜坡-盆地环境。乌拉力克组大套页岩中所夹的砾屑灰岩呈块状,内部不具层理,砾屑大小混杂,无分选,无粒序,反映了碎屑流沉积特征。中奥陶世期间,贺兰坳拉谷发生强烈裂陷,在贺兰坳拉谷边缘发育碳酸盐重力流沉积,主要受同生断裂控制。贺兰地堑具有南强北弱的特征,桌子山地区同生断裂的构造强度相对不大,因此碎屑流沉积总体不是十分发育。由于斜坡坡度大,砾屑灰岩主要沉积于斜坡坡脚处,少数被搬运至盆地边缘,甚至盆地中,但是被搬运至不同位置的砾屑灰岩在发育规模、对下伏地层的侵蚀程度、颗粒大小和磨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斜坡脚处砾屑灰岩规模大,底部具有明显的截切面,颗粒大且磨圆差;到盆地处时,由于远离物源区,砾屑灰岩规模小,底部平坦,颗粒小且磨圆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区海相嘉陵江组、飞仙关组、长兴组及茅口组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高压。本文结合官渡海相构造发育特征及地层岩性特征,分析了官渡异常高压流体的构造环境、封闭特征等,并进一步分析其成因机理。通过对异常高压流体成因机理研究及钻井验证揭示,得出官渡构造异常高压流体的空间分布与南北向继承性逆冲断层在灰岩地层中的发育情况有关,平面上呈南北向狭长条型,垂向上与各地层灰岩的分布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9.
南海东部礁灰岩油田具有储量开采程度低、裂缝发育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优化开发方式是提高开采效果的有效途径。以南海东部裂缝性中高渗礁灰岩L油田为例,选取目的层段的4块全直径密闭岩心,拼接成直径10 cm,长度30 cm的长岩心组,在实际油藏条件下,模拟顶部注气、底部注水、底部注水驱至残余油后转顶部注气和底部高含水转注气段塞驱等实验,深入分析影响不同驱替方式下开采效果变化原因。结果表明:①顶部注气0.78 HCPV时,注入气处于临界突破点,大量形成油、气互溶混相驱,凝析混相驱和重力稳定驱效果明显,驱油效率高达70.7%,注入气突破临界点后,入口压力下降,驱油效率趋于稳定;②底部注水量从0到0.37 HCPV,驱油效率增长较快,最高仅为43.3%,较顶部注气效果差;③底水驱油后,不论顶部注气或底部注气段塞驱,渗流优势通道中气水混合流动均易形成贾敏效应,波及范围变大,随着注气倍数增加,驱油效率可提高3.0%~6.4%。该研究成果可为裂缝性中高渗礁灰岩油藏合理高效开采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对矿区基底O1灰岩的溶隙、溶孔、溶洞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矿区的岩溶形态和岩溶发育程度特征。对研究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的发育分布特征、富水特征及其地下水运移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