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人类教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生了各种教育思想,大多都没有从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上去把形而上的教育和形而下的教育有机结合在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价值实现上,也就没有统一在人类共生价值的实现上。也正因此,有论者说:人类因教育而智慧,也因教育而愚昧;人类因教育而文明,也因教育而野蛮。追寻何种教育?我认为是"价值主义教育思想"引领下的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实现人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走过了几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演义了许多因水兴衰的故事。古代社会人们对水的理解不多,对水的利用很少,不能很好利用水的平衡来服务人类生活,只能靠天吃饭,"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两千年前,司马迁曾感叹"甚哉,水之为利害也"。经济发展到今天,人们力求把水、旱灾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树立旱天有水、涝天能排、洪水后期是资源的思想,牢牢把握水的规律,并不断研究,让水更好地服务人们的生活。随着人类  相似文献   

3.
<正>古代城镇与四川盐业的关系盐是人类生存必需品,早期人类必须逐盐而居。人类对盐的吸食,经历了在本能驱使下到盐泉处吸食盐泉、制盐自食、制盐交换几个阶段。大量人类遗址考古资料显示,人类因盐而聚众、聚众而成邑,在经过了本能吸食、制盐自食、制盐交换、盐业成熟四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后,逐步在盐产地及盐运道路节点上发展出众多"因盐而兴"的人类聚居聚落。三峡地域早期人类文化和聚居点多是分布盐场附近。如巫山、大昌  相似文献   

4.
(2013年5月24-25日,中国郑州)一、背景与目的水资源跟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自古以来城市都是傍水而建,因水而荣,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珍贵的水资源。然而,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是极其有限的,我国的淡水情况更是令人堪  相似文献   

5.
<正>水在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首先要有良好的水环境,良好的水环境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然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中,常常面临既因水得福,也因水得祸的窘况。如何变害为宝,充分利用好水资源,是当前建设和谐水利、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在洪水面前,只有  相似文献   

6.
《中国三峡建设》2006,(6):82-82
人类因石油引发了多次战争冲突,因此石油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关注的敏感问题之一,但很多国家和人民也许没有意识到,水的问题正成为人类继石油之后新的社会危机,可能引发人类新的战争。  相似文献   

7.
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但只有人类,才能将水作为一种文化的物质基础。水文化固然以水为核心,但却是因为人类的参与而升华。文明因河流孕育,受河流滋养,随河流流淌,与河流共存。受惠于河流的人类离不开河流,应该与河流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8.
城市珠江     
人类逐水而居,聚而成为城市。于是河流为城市打上了底色,河流因城市而变得亲切,城市因河流而有了灵性。珠江是中国南方的的第一大河,哺育了沿岸的诸多城市。在此,我们推出这一辑"城市珠江",截取广州、香港  相似文献   

9.
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一种流动的自然资源。它能造福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据文献资料记载,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水灾的损失名列榜首。由于水具有“利”与“害”的双重性,使得人类常常因争水利或推水害而引起激烈的水事纠纷,直接影响到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0.
用“利水文化”主导现代水利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文化也是由“人化”和“化人”两个方面共构的 人与其他生物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具有高级的脑思维能力。人类因有意识,形成喜爱与厌恶,具备智慧,能认识外部世界,适应自然并改造自然,使外部物质世界为人所需、所用。人类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在认识自身和改造人类自己的精神世界,复又使人类自身的智慧得以不断增加,精神不断丰富,品质不断提升。人文学家把这两方面的成果统称为文化。  相似文献   

11.
人类依赖生态环境生存和发展,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进行,又不断影响生态环境。水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活跃的因素,人们既取水之利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又因诸多因素而导致水环境恶化,危及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城市是人类主要集居地,其对水的依赖更加突出。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水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根据湫水河流域林家坪水文站47年降水、径流、泥沙资料,利用水文法建立降雨径流模型和降雨产沙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降雨资料建立模拟天然径流量和模拟天然输沙量序列,对因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及输沙量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根据流域内主要的人类活动类型分析了水沙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有建设就会产生弃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更不例外,其施工中因开挖将产生大量的弃料,若处理不当,将影响环境和造成灾害,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危害,并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工程实例论述施工中弃(废)料的产生、危害、利用和处理,从而加强环境保护,为人类提供纯洁的自然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4.
水的色彩     
水本无色。因了大自然和人类的缘故,便有了五色斑斓。无色不一定不好,五色斑斓也并非就是美丽,如那种叫“赤潮”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渭河入黄水量平均为44.78亿m^3,与90年代以前平均水平86.56亿m^3相比减少了41.78亿m^3(减少48%).从降水量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研究了渭河90年代入黄水量减少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因降雨量偏少占49%,因国民经济耗水量不断增加占21%,因水土流失治理减水占4%,因流域非用水消耗水量增加、雨水利用、连续干旱和气温不断升高引起蒸发量增加等因素影响占26%.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利》2009,(21):64-67
一 水事纠纷的概念 水事纠纷,是指因开发、利用、保护、治理和管理水资源的过程中所引起的各种争议的总称。数千年来,人类社会的水纠纷一直连绵不断。水资源、水环境作为人类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每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7.
一水事纠纷的概念 水事纠纷,是指因开发、利用、保护、治理和管理水资源的过程中所引起的各种争议的总称.数千年来,人类社会的水纠纷一直连绵不断.水资源、水环境作为人类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每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水是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制约性资源之一。本文分析了西安城市水源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预测了新时代下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人口和需水量,进行了不同情景下的水源供需平衡分析,提出了特定情景下水源建设的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对水源建设后的供水缺水率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9.
人类有一部《仟悔录》,曾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作者卢梭因此而铭刻于人们的心中。今天我们——这居住在天府之国的罪行累累的泥石流,深受《仟悔录》的感动,特代表全球泥氏家族的所有成员诚心诚意地来向人类忏悔。我们倒不是希望在人们心目中也留下什么刻骨铭心的印象,而是想借此引起人类的警惕!更望人类帮助我们解体、隐居! 我们——泥石流,名不见经传。人类至少有80%的人还不了解和认识我们,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一大悲剧。自从地球产生以后,就有了我们,但遗憾的是,几十万年我们没有一个象样的名字。到了近代,科学家们才给我们取了“泥石流”这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人类社会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活动和社会生产的需要带动了大量的房屋建筑和交通建设,而水泥混凝土具有来源广泛,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耐久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基础建设。但水泥混凝土建筑材料因施工监管不合格,长期的过载使用和恶劣环境的侵蚀作用,使大量的水泥混凝土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危害人生安全。因此,当今社会的建筑格局经过这么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从以前的大规模的大兴土木到如今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