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3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时期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在平面设计领域掀起了一场变革热潮,促进了平面设计的动态化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平面设计作品的信息与功能,提升了作品的互动效果。本文结合动态化平面设计理念及特点,重点就动态化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新媒体视域下旅游景区品牌的发展中,动态化设计将是解决景区暮化的根本方法之一。通过对区域性景区品牌的现状的调研,并发现其中阻碍景区品牌发展的基本问题,并且通过旅游景区游客的路线分析,通过动态化设计实现与景区旅游群体的合理的互动与体验。动态化设计可以解决当下旅游景区品牌识别度的核心问题,并且通过新媒体媒介使得动态化设计更加多元化,使得旅游群体对景区品牌体验满意度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浅谈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创新趋势与行业发展设计前沿;当今时代下的动态化视觉传达设计应该怎把握;粗略探讨了视觉传达设计和创新与发展方向。结合当下的最新科技,大数据的时代下带领的设计新时代,从视觉传达设计的概述到新媒体时代下的视觉传达新趋势,并且分析了视觉传达下不同种类学科的发展方向,交叉学科的发展关系把握;视觉传达将来新驱动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而当代平面设计是视觉传达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在随着科技的进步改变着传统的、单一的平面设计,增加了LED设计、网页设计等,所以,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结合新媒体背景下当代平面设计的发展进行简要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平面设计通过合理的视觉呈现带给观者某种程度上的感官享受,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审美眼光变得越来越苛刻,这对平面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本文通过时代审美观念对平面设计影响的探讨,具体分析了时代审美观念对于平面设计中色彩搭配、构图表现以及创意表达的影响,深入理解平面设计的时代性,准确把握审美观念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传播媒介从静止转向动态发展,并且有人工智能互动的趋势。平面设计元素再也不是一个静止的范畴,而是与视觉动态空间联系在一起产生更多丰富的视觉语言。平面设计元素的融入同时也带给视频包装许多新的碰撞。本文以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为研究基础,结合视频包装、后期制作等理论依据,针对包装视频的平面构成、图形元素、色彩渲染等几个方面的研究。通过提取平面设计中的不同类型的元素将进一步分析在视频包装中的不同的演绎效果从而得出一些对于动态视觉的美学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平面设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设计方法和设计途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传统的手工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交流融合。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切入点,笔者通过阐释朱仙镇木版年画这种民间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以此来推动平面设计的发展。首先阐述了木版年画的基本概况,深入分析了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风格、特点,其次分析了平面设计的现状、问题,再次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联,最后探讨了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平面设计应用上的可行性及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婷  田雨 《纺织报告》2023,(12):78-80
电影海报作为电影宣传的主要载体,具有传递影片主题情节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下,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手机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纸媒和电视端。电影海报艺术顺应新媒介的变革,呈现出更加多元、创新的表达形式,开始了动态化的探索。动态电影海报视听结合,能迅速捕捉观众的情绪记忆和形象感知,推动电影IP的塑造。文章分析了动态电影海报的市场现状和设计思维,探究了动态电影海报在新媒体时代下的设计策略,以期为电影行业的宣传营销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新媒体行业迅猛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长期以来形成的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的固定关系模式,并逐渐培养起新的信息获取习惯和偏好.基于新媒体网络信息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信息发布、评论、分享等方式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完成传播角色扮演的动态化转变.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网络信息平台下信息传播角色扮演的动态化转变,对新媒体网络信息环境下角色扮演的形式以及角色动态转换的方式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新媒体网络信息平台视域下如何正确对待角色转换问题,旨在将现实世界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延伸至新媒体环境中,完成网民群体价值观的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在时代中的界定,从我们进入到数字化时代,主流传媒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概论、新技术以及新的形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一个巨大的虚拟信息交流平台从而形成了,在此平台中,电子图书、报刊、微博、博客等新媒体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通过以上的概述我们可以知道新媒体是依靠新的数字科技技术,为了满足时代大众所需要的一种新型媒体的形态,如电子商报、3G手机、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在逐渐迅速的发展背景下,逐渐成为了人们传播工具并且对传媒界产生一定影响和改变的情况下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11.
平面设计是通过"视觉"或"行为方式"做为与人沟通交流、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一种优化方式手段,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与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中,平面设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从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中对平面设计进行剖析解读,着重分析现代社会中平面设计的重要性与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迅猛发展。数字化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不同之处在于,人人都是生产者,人人都是传播者,并且新媒体具有发布消息快、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在新媒体具有"拟态环境"、"议程设置"、"舆论引导"等多种社会功能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变化规律、创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重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中,信息化的数字平台等新型媒介的发展正在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原来的传统媒介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视觉化需求,而在这种新时代下用各种各样移动终端传达信息已是主流,视觉信息的动态化发展已是必然。本文旨在探讨动态海报设计的发展,动态海报视觉表达的特征,以及在新媒体中的实际应用。动态海报对人们的感官刺激强化了受众感知,最终达到情感共鸣,在动态海报的设计的表达上,需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数字新媒体平台中,拓宽创作空间,优化创作思维,最终呈现的作品在信息传递上更加符合当下时代的需求更加符合当下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室内空间的动态化设计是当前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本文阐释了动态化设计在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的内涵,并且尝试在中国传统民居空间营造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去探寻空间动态化设计的源头,最后初步地给出了动态化设计过程中的几个具体操作方法与原则。  相似文献   

15.
<正>我于中学时代读过王无邪先生基于包豪斯(Bauhaus)理论写的平面设计原理,其中的点线面,以及几何图形等基本平面设计元素概念,对我影响至深。多年来,我从平面设计伸延至涉猎不同的立体设计。今年是2019年,适逢包豪斯(Bauhaus)诞生100周年,我以圆圈、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具有方便快捷、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且探究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显得十分重要。任何事情有积极的一面,必然有消极的一面。新媒体由于其快捷性、开放性、个性化、交互性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机遇。但其虚拟性使得人们的人际关系虚拟化,其信息的良莠不齐,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应该做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数字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让人类进入到互联网数字时代;而"新新媒体"微博、微信和微电影的流行,又将我们带入了新媒体时代。电影艺术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产生的交互式互动电影一时间也成为时代的新宠。本文主要讨论在新媒体时代,互动电影的特点以及其与新媒体、游戏、微电影、互动广告等新兴媒体之间的关系,从互动电影的叙事特征、传播方式方面分析互动电影的特点和价值以及互动电影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插画在中国俗称插图,现代社会中,插画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在现代人生活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平面设计领域,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艺术插画和商业插画。文章从理论角度阐述新媒体时代下艺术插画的发展应用情况,分析其表现形式,总结艺术插画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意义,使观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艺术插画所产生的魅力及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是新媒体时代,任何工作都会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从客观方面上看,如果我们能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时代,我们相信我们可以更好的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在经营手段上还是在主观态度上,我们都应该做出更好的改变,为行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对视觉传达设计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时代,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思政课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冲击。面对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的中国传统文化显然可以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构建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实现途径进行讨论,以期探索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培养具有过硬的政治素养、较高的人文素养和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