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峰 《时代建筑》2008,(2):38-41
中国绿色建筑政策保障体系简述绿色建筑倡导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是建设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城乡建设增长方式,调整建筑业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群众居住质量水平,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绿色建筑作为建设行业落实“节能减排”任务的一项具体工作,正在快速推进,其政策保障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从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出发,围绕节约资源为核心,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角度阐述了绿色建设设计理念,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绿色建设设计方法 :建筑总平面、节能技术和太阳能技术的应用,节水及水的循环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得出结论:绿色建筑设计对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一次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时代要求建筑设计师要更新观念,遵循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为社会提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的绿色建筑,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的规划建设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途径。通过山西省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规划建设实践,分析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实施困境,探讨生态经济视角下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的规划内涵,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五个方面对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进行规划控制导引,对于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区伟勤 《广东建材》2010,26(7):177-18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本文对绿色建筑的内涵、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阐述了绿色建筑在规划设计中应包含的技术要点,以及绿色建筑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从而探索可行的科学设计,推动引导建筑向节能、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绿色住宅建筑指集节能、节地、节水、节才以及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现代建筑。其以环保为主题的设计理念旨在通过对建筑的“绿色设计”达到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目标。绿色住宅建筑作为现代建筑新兴产业项目之一,目前正处于初步发展和提升阶段;并且,社会对绿色住宅建筑需求的不断增长也进一步促进了绿色住宅建筑中环保节能技术的发展。本文旨在分析绿色住宅建筑中的环保节能技术,并针对其建设的质量控制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保障房建设的质量问题一直都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安全,牢固是建筑最起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作为保障房.还应当重视住宅的科技含量.以提高保障房的绿色节能、安全和舒适度。在一些人的印象里,绿色建筑的成本高.一位参与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起草的专家表示,绿色建筑简单说来就是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以及环  相似文献   

7.
ZT建筑体系是在中国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高潮中诞生的建筑新体系,从绿色墙材---绿色生产---绿色施工---绿色建筑,全程独具"绿色"特征,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日前出台规划,中新生态城将强制性实施绿色建筑标准,所有建筑都要建设成为绿色建筑。规划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中新生态城将在绿色节能建设方面做世界的”楷模”。这里要以节地、节水、节能、节材为重点,重点实施建筑节能,形成新型的资源综合利用体系.锁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绿色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9.
《建筑》2015,(24)
<正>城市是未来推动能源革命、应对气候变化的节能减排主战场。推行绿色建筑乃大势所趋。据统计,85%的人工二氧化碳排放是由城市产生,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中国特色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策略和途径。绿色建筑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014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将绿色建筑理念引入工业建筑领域,建设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并可满足工艺生产需求的绿色工业建筑,对开展节能减排、落实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绿色工业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为生产、科研和人员提供适用、健康、安全、高效使用空间的工业建筑。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4,(3)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到26%,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日益增加。绿色建筑因其具有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的"四节一环保"特征,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优势,必将成为建筑业新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助推生态文明的发展。本文系统阐述绿色建筑在减少能源消耗方面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倡导全社会发展绿色建筑来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大建设"之一,而绿色建筑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的主要内容是四节一环保,"四节"的核心是建筑节能,节能的关键又在于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绿色建筑的发展引领绿色建材的生产,以绿色建材的推广应用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必将成为我们主管部门自然的选择。而且,随着国家即将出台的  相似文献   

13.
熊萍萍 《山西建筑》2009,35(33):30-31
对绿色建筑的内涵、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分析,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阐述了绿色建筑在规划设计中应包含的技术要点,从而探索可行的绿色设计,推动建筑向节能、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门窗》2013,(2):60-60
<正>为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广辽宁省与国内外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的最新科技成果,加快发展辽宁省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步伐,全面提升建筑性能与质量,辽宁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将在沈阳举办"2013东北亚绿色建筑博览会"博览会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辽宁省分会和辽宁省建筑节能环保协会承办。  相似文献   

15.
结合我国高校绿色技术的应用情况,从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环保五方面,分析了高校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适合高校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资源、能源的日渐枯竭和环境的逐渐恶化,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建筑领域,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备受社会各界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绿色节能建筑已经成为业内最热的关键词之一。而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更是对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提出了紧迫的要求。近年来,我国有不少城市试点发展了绿色节能建筑,但业界有关认为绿色节能建筑的造价偏高,性价比不高。本文以作者亲自参与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一个绿色建筑项目为例,该项目被评为国家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示范项目,通过分析其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等方面绿色节能技术应用,然后对该项目的总投资及指标、绿色节能技术造价及指标分析,结果发现:绿色节能建筑,不一定需要以增加成本为代价,通过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技术,也可以实现以合理投资取得高效的社会和生态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7.
《工业建筑》2005,35(12):106-106
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在建设领域大力发展智能与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实现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目标,建设部、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决定于2006年3月28日~30日在北京共同举办“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 大会的主题是:绿色,智能通向节能省地型建筑的捷径。  相似文献   

18.
重视发展现代建筑技术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意义与重要性 1.1 发展建筑技术科学学科的意义 建筑业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是通过推广绿色建筑和建设生态城市来逐步推进的.绿色建筑以"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为特征.建筑技术科学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并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健全激励和监管机制,强化宣传及推进"行为节能"。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绿色建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建筑产业化。建筑产业化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友好。可减少用水量60%以上、木材近80%、材料浪费20%以上、建造垃圾约80%、建造综合能耗70%以上,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变城镇化建设模式、全面提升建筑品质,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应当成为绿色生态城建设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20.
《福建建材》2014,(1):85-85
正陕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日前批准通过了《西安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推广绿色低碳技术,构建绿色建筑体系,发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的绿色建筑。条例规定,下列建筑应当全面应用绿色建筑技术,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政府财政性资金投资的新建、改建、扩建建筑;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10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居住小区和学生公寓;确定为国家、省、市绿色生态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