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南丹白裤瑶是民族传统传承较好的少数民族之一,至今还保留从种棉纺纱、织布印染到纹绣和服饰制作的技艺。白裤瑶盛装服饰的形制、印染、刺绣图案都彰显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而以女子盛装为代表的服饰印染技艺,较全面地体现了白裤瑶服饰民间印染技艺。  相似文献   

2.
白裤瑶服饰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白裤瑶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为了进一步了解白裤瑶人的服饰审美取向,通过文献分析和实物考察,文章着重从造型、色彩、纹样等方面介绍了白裤瑶服饰,并探索南丹白裤瑶民族服饰美学的价值,希望借此推动白裤瑶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廖军  许星 《丝绸》2010,(11)
在对黔东南荔波地区白裤瑶的历史沿革、生活方式和服饰艺术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其与众不同的传统服饰装束和图案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析。  相似文献   

4.
付威 《中国食品》2004,(8):6-27
海螺茄子挂杯虾 原料 紫茄子400克、基围虾150克、海螺肉100克、玉米粒100克、调料汁、盐、味素、黄酒、蚝油、鸡粉、椒盐。 制法 ①紫茄子改刀油炸,基围虾焯熟,玉米粒炸酥,海螺肉片过水用调料汁拌匀。 ②炸好的紫茄子用各调料烧透入味起锅摆盘,基围虾倒挂杯壁中间,装入玉米粒、螺片,装在烧好的茄子上适当点缀即可。 特点 造型美观,一菜多味。  相似文献   

5.
6.
陈韦薇  韦丽春 《西部皮革》2023,(24):104-107
白裤瑶人自称“朵努”,是瑶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之所以有这样的命名,就是因为该民族的男子常年穿白裤,在民族文化保存的完整性方面,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认同,将其称作“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是中国目前最神秘的部落之一。白裤瑶人口数量约5万人,多数居住在南丹里湖瑶族乡、八圩瑶族乡。其服饰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如同绽放在中国民族服饰之林的“奇葩”。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从南丹白裤瑶族服饰的信仰表达和神话传说对南丹白裤瑶族服饰的文化本源展开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南丹白裤瑶在长期的发展中沿袭了古老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天地崇拜、祖先崇拜、母性崇拜、生殖崇拜等,这是该民族宗教信仰的主体部分,并把这样的宗教信仰融入服饰图案之中。南丹白裤瑶族服饰的神话传说有鸡图腾的神话传说、“瑶王印”与“血手印”的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7.
瑶族刺绣是瑶族世代相传的一门手工艺术,是体现瑶民生活气息和民族文化观念的瑰宝,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对瑶族刺绣的保护与传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从符号学的研究视角对乳源过山瑶服饰刺绣纹样图形进行推演与缕析,探索瑶族服饰刺绣图形下蕴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内涵,提出瑶族服饰刺绣艺术具有的符号象征性对相关设计的转化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食品工业》2004,(3):58-59
<正> 小陈是均瑶乳业销售部统计员,今天刚上班她就接到了上司的电话,要她把本月各省市的销售数据报上来。如果这事情发生在一年前,小陈就是跑断了腿也未必能在一天内完成这项工作。因为均瑶乳业的销售网络分布了全国各地,数据分散在50多个城市的分公司,一般要20多天才可能把这些数据全部收集完。但这时候送上去报表里的数据已经不准确了,因为在这20天里,多变乳业市场的销售数据早已发生了变化。但现  相似文献   

9.
在设计多元化的背景下,现代服装设计融入民族元素,不仅能为传统民族服饰带来发展的机遇,还能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瑶族服装款式多样、纹饰丰富,服饰材料的获取和加工、纺织工艺、纹饰符号的文化意蕴等红瑶民族服饰的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进行有机结合,不但能够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而且能够增强服装设计的特色和个性,以此推动我国服装设计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文章研究了瑶族民族服饰的主要元素,分析了广西红瑶服饰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多次田野调查为证,对红瑶女性腰带的制作过程进行详细记录,还原了整个手工过程.在文化旅游的背景下,以简单的红瑶腰带作为经济资源推动了服饰工艺回归这一现象的基础上,指出简约的制作工艺所赋予的新的文化要义,探讨简化工艺可以培养大众兴趣和普及工艺基础知识,扩大传承圈,从而探索传统工艺保护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栾龙威 《纺织报告》2020,(1):122-123,126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难点主要在于"非遗"很难接地气,导致传承不能很好地进行。白裤瑶服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展白裤瑶服饰文化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文章以IP为视角,对白裤瑶服饰文化展开保护路径的研究,提出白裤瑶服饰文化IP的发展路径要从深入发掘白裤瑶服饰文化内核,运用现代科技辅助IP建构,打造有情感、年轻化的白裤瑶文化IP,产学研用结合发展,跨界合作等方面进行,旨在为保护白裤瑶服饰文化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服饰文化不仅凝结了白裤瑶人特殊的民族情感、民族信仰,也反映了白裤瑶人的价值观、生存观,服饰文化研究是研究白裤瑶人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南丹白裤瑶族服饰文化意蕴及制作工艺特征展开深入研究,研究认为,白裤瑶服饰文化是白裤瑶人的精神纽带,它不仅强化了族群的团结和认同,也使每个族人在其中找到了归属感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阐述现有红瑶文创产品的现状,从场景化视角,探讨如何研发具有时代性、审美特征、文化内涵的文化创意衍生品.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通过场景的构建,联想具有特定意义的场景,以期所设计出的文创产品能够激发用户情感,符合用户需求,达到对红瑶文化传承和弘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瑶族头饰作为瑶族民族印象的显著标志,具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特征,同时也是瑶族人民的民族信仰、审美偏好的体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以广西恭城新合村盘瑶头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从造型、图案和色彩3个方面对其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取其设计元素进行现代设计应用,以系列服装设计作品进行创新实践,以期为少数民族头饰元素在现代时装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瑶上北矿区地质特征背景下,从区内童子岩组含煤地层特征入手,并以构造控煤研究为核心,分析含煤地层后期构造改造作用,揭示该矿区的煤矿赋存特征,为在矿区确定进一步找矿方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广西轻工业》2016,(10):85-86
民族服饰体现了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是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标志。从文化生态的视角,阐述白裤瑶服饰中比较典型的颜色、图案造型及工艺,分析白裤瑶服饰的现状,最后在文化生态视域中提出如何保护和发展白裤瑶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南丹白裤瑶服饰技艺的校园教育传承,采用实地考察法、比较研究法与数据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研究认为,现代教育中实施非遗技艺的教学传承,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入搭建教学平台环节,拓展服饰技艺艺术教学体系,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传统染织技艺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从而为南丹白裤瑶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更长远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8.
19.
黏膏树脂染是白裤瑶最具特色的传统工艺,笔者两次深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实地调查白裤瑶黏膏树脂染技艺,对其工艺流程及工艺过程中使用到的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了详尽阐述,并对白裤瑶民族服饰传承人和瑶族原生态蓝靛蜡染坊坊主进行了访谈调查,从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视角讨论白裤瑶黏膏树脂染的现状、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20.
徐云  练佳  张真真 《丝绸》2021,(2):115-121
为探寻民族服饰色彩的配色模式,文章提出色彩心理学与民族服饰色彩文化融合的研究观点,解析广东连南排瑶服饰配色作为设计对象的心理情感,探索相应的配色方案.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与对比分析法研究色彩心理效应与排瑶服饰配色的情感寓意的理论依据.通过提取排瑶服饰色彩,引入色彩对人的心理效应,分析排瑶服饰配色的形成原因.最后将排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