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杭州大学校园周边8条学生商业街为样本,借助语义差别法解析街道客体指标对使用者感知的影响机理,为空间优化设计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学生商业街客体指标对空间形态、风格、氛围及品质的感知有明显影响:街道宽度和停车设施密度是影响空间形态感知的核心要素,底层界面透明度和绿化覆盖率主要影响空间风格,人行道宽度和功能密度主要影响空间氛围;界面连续度及停车设施密度主要影响空间品质,客体指标和感知量之间存在交叉影响,客体指标预期的相关感知量与实际情况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李琳  叶宇  陈泳 《住宅科技》2024,(4):47-56
行人交通安全是构建宜步行社区街道环境的基本要求,提高步行者在街道环境中行走的感知安全已经成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关键措施。研究选取上海市29个典型街道采样点,综合运用街景数据、机器学习算法等新近涌现的分析技术,对步行者的交通安全感知展开定量化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人行道宽度、道路机动化特征、近人尺度的界面要素和景观要素等对步行者的交通安全感知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可用于分析步行安全影响机制、构建步行安全评价体系和提供导控建议,为优化社区街道步行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步行环境的综合评价是历史文化街区实现动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以什刹海街道地区的空间步行环境为例,构建基于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识别性的原则,以通畅度、有效宽度、遮荫率、平整度、步行道密度、可识别度为评价指标的步行环境评价体系;运用均方差权值法赋予各项指标权重,计算出综合评分,再将评分结果输入SPSS中进行聚类分析,并依据分类结果提出禁停限行、优化道路断面、增加绿化等提升什刹海地区街道空间步行品质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5,(9)
研究采取宏观的城市路网形态分析和微观的城市设计品质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3个轨道交通站地区的环境宜步行性进行测评,探寻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相比宏观的城市形态因素,微观的城市设计因素对于步行感知的影响更大;便捷性是站区宜步行环境评价的关键指标,它不仅受街区路网形态的影响,还与街道空间品质相关;步行环境的总体评价来自于不同层面的步行环境感知的叠加与重组,部分环境要素更是起到主导作用;步行者的社会属性也会影响其对于步行环境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李渊  黄竞雄 《风景园林》2020,27(11):110-115
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活化中,绿色植物在改善步行体验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平衡绿视体验与土地占用面积则备受学界关注。现有研究常见基于主体的街道可步行性评价方法,缺乏从客体角度出发的步行视觉感知分析方法。以厦门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同文片区为例,测度街区内道路的绿视率指标,绘制不同绿化模块的“绿视率衰减曲线”,提出计算最大绿视范围的方法。研究发现:1)乔灌组合、大乔木、绿化小品与幂律模型拟合优度较高,盆栽和垂直绿化与指数模型拟合优度较高,最大绿视范围从高到低依次为大乔木、乔灌组合、绿化小品、垂直绿化、盆栽。2)中山路—思明南路沿线绿视率提升空间较大,鹭江道—镇海路沿线绿视率较高;内部支路中青石巷、同文路、泰山路绿视率较高,钱炉灰埕巷、钓仔路、水仙路和定安路绿视率较低。3)绿化设施布局的不合理降低了街区遗产要素对于访客的吸引力,商业气息弱化了访客对于街区文化要素的感知。研究旨在将绿视率指标二维化,为绿视率的定量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翔  董贺轩 《室内设计》2023,38(2):52-59
在城市健康街道及步行友好型街道建 设的人本视角下,街道空间的优化设计逐渐成 为城市规划研究的热点。绿视率作为街道可步 行性的评价要素之一,可以对步行者的心理产生 影响,同时,步行愉悦度可以用于描述步行者的 心理。研究通过对武汉市生活型、商业型、交通 型三类街道共9个样本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街道 步行空间绿视率与步行愉悦度的特征,以及二 者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街道步行空间的平均 绿视率与步行愉悦度呈显著正相关,当绿视率 达到0.142 5后,步行愉悦度为正,反之为负;街 道步行空间的绿视率标准差与步行愉悦度无显 著相关关系。最后以提升步行愉悦度为导向,针 对街道共性问题和不同类型街道的个性问题提 出街道步行空间绿化的具体建议,同时提出三 个方面的优化策略,以期提高街道步行空间绿 视率,提升步行愉悦度。研究为提升街道步行 空间绿视率及步行愉悦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及策 略参考,对城市街道的人性化建设具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街道是构成城市的骨架,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洪雅县老城区7条典型街道作为研究案例,通过SD法对该街道空间感知特征及其街道客体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街道的客体指标与街道形态特征、街道环境特征以及街道空间特征的相关性最强,其中街道宽度与D/H值的影响力最强,交叉口密度、绿视率以及店面密度次之,街道长度与街道曲折度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8.
街道界面密度与城市形态的规划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街道界面密度是用于表征街道界面围合程度的量化指标。通过分析城市实例,发现街道界面密度与街区建筑密度存在近似正相关关系,街区建筑密度与街廓尺度存在近似负相关关系。通过分析街道实例,发现街道的密度表征比尺度表征更为有效。结合分析我国主要大城市的商业步行街,认为小尺度街廓是形成优秀街道空间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袁琦  陈泳 《南方建筑》2022,(5):64-72
认知衰退是人体老化最普遍的特征,步行活动对其具有干预作用,以上海市中心城区生活街道为例,探索基于认知衰退视角的老年人宜步行环境,从可达性、便捷性、安全性、舒适性等品质维度的13个环境要素指标,借助机器学习算法推测影响认知衰退老年人日常就医、购物步行路径,选择的关键环境变量。结果显示,认知衰退老年人步行活动范围较小,沿街界面透明度、人车隔离设施、消费店面密度、人行道宽度等街道环境要素对其生活型步行环境选择偏好有较强的影响,且其适宜值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基于研究结果,在街区设施步行可达距离、沿街底层界面形态与步行设施品质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吴岩  刘艺琪 《南方建筑》2024,(3):108-114
结合城市空间形态、老年人步行能力,精准划定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影响范围并对其服务性能进行评价,探索科学高效的研究方法与工具。选取郑州市某老年步行友好区域作为研究范围,构建步行行为-城市空间关联模型,对老年人的步行行为进行仿真模拟,结合路网形态、住区分布划定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的影响域,对其覆盖能力、均衡性、可达性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表明,步行友好区域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能满足使用,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均衡性和服务能力相对较差;不同路段可达性差异较大。通过增设卫生服务设施、加强周边养老设施建设,提高道路网络密度等策略进行优化,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水泥水化初期,钙矾石的形成对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和流动性经时损失等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掺加高效减水剂对钙矾石结晶形成的不同作用效果,分析了产生两种不同作用效果(吸附抑制和吸附促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张乔  习康 《山西建筑》2008,34(17):175-176
主要研究了粗、细骨料粒径、级配以及砂率变化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测定了在基准配合比下,砂的细度模数变化以及碎石颗粒级配变化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并就骨料粒径、级配的变化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城镇化推进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各地差异极大,开发不可能整体平面展开,必须有重点,以点带线带面顺序展开。城镇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决定了其在区域开发中的战略高地作用。西部地区城镇建成区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万分之七,但聚集了西部25%的人口和55%的社会生产力。城镇是实现西部大开发五大战略任务的空间集合点。实施西部大开发,应以推进城镇化为主线,带动西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一、以城镇为中心带动区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区域发展理论表明,经济要素由于具有流动性(土地除外)和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在趋利动机的作用下,会向着能够获得较…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以建筑物出口条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建筑物出口条件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得出建筑物的内外出口、疏散指示、疏散门以及疏散通道等均会直接影响人员的疏散效率及人员自身的安全,因此建筑物有必要加强对出口条件的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净砂和粉砂土(粉土含量为10%,20%)试样进行三轴不排水试验,研究了粉土对砂不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如使用粒间孔隙比es,就可以在与砂土相同的框架内描述粉砂土的不稳定特性。  相似文献   

16.
界面对建设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界面管理的必要性、界面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和界面管理方法,对常见管理模式下的界面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界面管理方法,并且探讨了信息技术在项目界面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再生细骨料对再生混凝土表观密度、抗压强度以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拌再生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与再生细骨料掺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表观密度随着再生细骨料掺量的增加而逐步减小.水灰比为0.55时,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低于普通混凝土,水灰比为0.35时,再生细骨料掺量为30%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且各掺量下均高于普通混凝土.不加任何矿物掺合料的情况下,各龄期的电通量变化规律与相应龄期的强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再生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8.
Li  Yangluxi  Chen  Lei 《Building Simulation》2020,13(2):419-438
Building Simulation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oids in tall buildings on the surrounding wind environ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ular technology, there has...  相似文献   

19.
在实地考察体验的基础上,以海南三亚和浙江千岛湖滨水度假酒店为例,对滨水度假酒店在特色表达方面的设计策略和手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任艳  伍尚幹  刘细军 《山西建筑》2010,36(18):157-159
利用直接剪切试验结合无侧限抗压试验和劈裂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值随沥青用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值随沥青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合料的抗剪强度降低,C值和值也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