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一、前言“七五”期间国家加快了发展城市煤气事业,在多种气源、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能源的方针指导下,城市燃气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我国城市现有气源种类较多,主要有焦炉煤气、直立式炭化炉煤气、重油裂解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矿井气等。这类气源热值高,CO含量低,使用较安全。但使用这类气源受到投资和  相似文献   

2.
江展昌 《工业催化》1993,1(1):62-64
采用常规的煤气化方法来生产城市煤气存在两个问题,即 CO 含量高和热值较低。通过部分甲烷化的方法可以提高煤气的质量使之达到城市煤气规范的要求,即 CO≤10%,热值≥14.7MJ/Nm~3。我所经过多年的实验室研究及中试开发,已研制和开发出一种耐高温煤气甲烷化催化剂和相应的多段绝热固定床甲烷化工艺,适用于常压煤气的部分甲烷化。其甲烷  相似文献   

3.
煤气甲烷化是城市煤气增热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国内外甲烷化催化剂研制和甲烷化工艺开发的概况。加速耐硫甲烷化工艺的研究,促进其早日工业化,对搞好中小城市煤气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正> 一、前言为了充分利用我国的烟煤资源,为广大的中小城市开辟一条用烟煤制取城市煤气的技术路线,化工部化肥工业研究所从1982年以来开展了烟煤气化制水煤气及水煤气部分甲烷化制中热值煤气两个课题的研究开发工作。烟煤制气的目的是利用烟煤气化制取甲烷及其它烃类含量大于5%,气体热值大于10.5MJ/Nm~3的水煤气。该气体中的CO含量为27~30%,必须作进一步处理。甲烷化课题的目的就是通过部分甲烷化使上述煤气中的CO浓度降到10%以下,气体的热值达到13~14.7MJ/Nm~3(3100~3500kCal/Nm~3),使  相似文献   

5.
邢春良 《中氮肥》2013,(1):14-15
我公司结合企业自身供城市煤气的实际情况,为了充分利用多余的焦炉煤气,采用焦炉气变压吸附(PSA)提氢配水煤气低压合成甲醇工艺,于2007年建成了200kt/a甲醇和100kt/a二甲醚装置。在传统的煤制甲醇工艺中,一般设置CO部分变换工序,水煤气中的有机硫在该工序转变成无机硫再进行脱除,水煤气中的有效成分CO部分变换为CO:在后工序进行脱除,  相似文献   

6.
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常压两段炉水煤气甲烷化工艺及催化剂中试研究”于1997年9月通过由化工部科技司组织的技术鉴定。该项目开发出了适合干两段护水煤气的净化及甲烷化工艺,并研制了性能良好的JRE型甲烷化催化剂,1997年2~4月在秦皇岛市煤气厂成功地完成了1000小时中试考核。两段沪煤气经部分甲烷化后,产品气热值达到了13.38MJ/Nm3,CO含量≤5%,符合城市煤气规范的要求,完成了技术合同要求的指标。鉴定会在充分肯定试验技术成果的前提下,给予国内领先的技术结论。常压两段炉水煤气甲烷化项目通过化工部鉴定…  相似文献   

7.
常压水煤气部分甲烷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压水煤气部分甲烷化生产城市煤气青浦示范工程连续运行4个月,经测试标定,在设计负荷下,甲烷化煤气的低热值为14892kJ/m~3,增加热值5049kJ/m~3,一氧化碳平均含量10.74%;在超负荷运行时,甲烷化煤气仍有较好的质量。据初步估算,甲烷化过程的能量利用率为77.7%。甲烷化煤气的车间加工成本约为0.10元/m~3。  相似文献   

8.
技术市场     
《化工中间体》2005,(12):60-63
水煤气一步法生产二甲醚,催化裂解汽油选择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反应工艺,三层核壳结构型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技术及其环保漆研制,常压水煤气甲烷化生产城市煤气技术,DHKL-104型羽绒洗涤剂……[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随着目前甲醇市场的看好,国内很多生产厂家都在逐渐扩大产能或是重新建厂。由于间歇式固定层煤气发生炉工艺成熟、投资少、工期短,很多厂家仍采用此种炉型制取水煤气来生产甲醇。但制取水煤气与制取半水煤气从工艺角度讲确有很大的区别,生产厂家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否则,制出的水煤气惰性气体含量高。一是使甲醇合成率降低:二是吨甲醇耗原料气量高,致使甲醇成本上升,效率降低:三是甲醇合成原料气CO单程转化率低,甲醇弛放气量增加。本文就生产水煤气与生产半水煤气的工艺进行比较,简述生产甲醇企业的造气工艺流程选择及技改思路,供各兄弟厂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概况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液化石油气的产量亦将日益增长,这必将进一步改变城市的燃料结构,使城市环境保护得到改善。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工业的付产品,其主要成份以丙烷、丙烯、丁烷、异丁烷为主。这些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贮存和运输,使用方便。用煤制气(半水煤气或水煤气)也是发展燃料气的一种方法。液化石油气与煤气比较,在建设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新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氢气的变换反应,已被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上。如:合成氨工业、合成甲醇及合成汽油水煤气中H_2/CO调整、城市煤气CO含量的控制、煤炭综合利用中的液化、石油加工中重油和页岩油的加氢处理等,都可依靠此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甲醇市场看好,国内很多生产厂家都在逐步扩大产能或新建装置。由于间歇式固定层煤气发生炉工艺成熟、投资少、工期短,很多厂家仍采用此种炉型制取水煤气来生产甲醇。但制取水煤气与制取半水煤气从工艺角度讲有一些区别,生产厂家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否则制出的水煤气惰性气体含量高,使甲醇合成率降低,吨甲醇耗原料气量高,使甲醇成本上升,甲醇合成原料气CO单程转化率低,甲醇弛放气量增加。本对生产水煤气与半水煤气的工艺进行了比较,简述生产甲醇企业的造气工艺流程选择及技改思路,供兄弟厂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国内外煤气化制城市煤气工艺的进展,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正在研究开发的耐高硫城市煤气甲烷化工艺及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王静茹  史志平 《陶瓷》2005,(12):41-42
陶瓷窑炉常用的气体燃料有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和天燃气(含液化石油气)等。气体燃料有许多优点,如燃烧过程(包括温度、气氛、火焰长度等)容易控制,易于实现自动调节,本身可以预热,即用低发热量的煤气可以获得较高的燃烧温度,以适应产品烧成的工艺要求,或利用余热加热煤气,节约燃料。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种气源(焦炉煤气、焦炉烟道气、空气、全水煤气、半水煤气、液化石油气、石化厂净化干气)均匀掺混,掺混后的煤气热值控制在15675~17000kJ/m3,含氧量不大于4.0%。实际应用证明,多气源掺混供气,可以作为过渡气源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一、工艺流程和工艺气使用白煤或焦炭的合成氨厂,在煤气发生炉中自煤或焦炭与蒸汽和空气作用,生成半水煤气。其组分为:CO+H_2>70%CO_2 6~9%N_2+A 约20%O_2 <0.4%此外,半水煤气中尚有硫化氢1.5~2克/米~3,有机硫约150毫克/米~3(其中95%以上为氧硫化碳)。半水煤气经过脱硫后硫化氢含量降低至0.01克/米~3左右。但有机硫仍未除去。脱硫后的半水煤气和蒸汽在铁铬催化剂上转化,使其中CO 变换成为CO_2和氢,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小城镇如何实现煤气化?本文认为,鉴于我国国情只能以人造煤气作气源,以水煤气甲烷化的气化方案为佳。该方案具有:①煤气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热值≥14654kJ/m~3,CO≤10%,O_2≤1%,H_2S≤20mg/m~3);②小城镇附近如有合成氨厂,可以此作依托,投资将更省;③建设规模可大可小,这对于能源紧张、资金短缺、运输困难的小城镇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一种用水煤气或半水煤气生产城市煤气的新工艺,其要点是改变煤气中 C,H,O 三元组成的比例,使变比后的组分进入平衡炭生成等温线的非析炭区,采用常用甲烷化催化剂,使变比后煤气中的 CO 及 CO_2在本方法的高速固定床外冷式反应器内进行甲烷化反应。可得到 CO 含量小于1%,硫含量小于10ppm,热值大于12560kJ/m~3的产品气。本方法尤适宜有中、小氮肥厂的地方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王建辉  李栋 《河南化工》2010,27(17):42-45
分析Shell粉煤气化高水气比耐硫变换工艺在生产中遇到的频繁超温、蒸汽消耗高、工艺冷凝液量大等问题,总结工业生产中针对高水气比工艺进行的技改措施。介绍了低水气比耐硫变换工艺在Shell粉煤气化高CO煤气变换中的应用,总结分析低水气比工艺在工业实际生产运行中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理论分析,综合加压固定床煤气化工艺和烃类转化工艺的技术特点,提出加压固定床粗煤气再转化工艺。加压固定床粗煤气再转化工艺取消了现有加压固定床煤气化工艺中煤气水分离、酚氨回收、废气焚烧、变换工艺洗涤塔、低温甲醇洗工艺萃取系统和石脑油分离系统等装置,降低固定资产投资46.9亿元(现用煤气化工艺化工固定资产投资117.25亿元);每年减少使用原料煤96.84万~118.18万t,约合1.29亿元(以褐煤120元/t计);取消使用二异丙基醚0.21万t/a、减少甲醇用量0.96万t/a和质量分数32%的NaOH用量0.36万t/a;取消含尘煤气水和含油煤气水排放量1585.71 t/h(原排放污水1761.9 t/h);减少废水处理装置土地使用面积17790 m2以上。提高CO2利用率,提高硫回收率。加压固定床粗煤气再转化工艺具有工艺、设备和工程建设投资少,工艺运行成本低,环境保护好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