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攀钢线材厂复二重中轧机组孔型系统堆拉系数的校核,分析了中轧区域堆拉关系的不合理的成因及危害,制定了相应措施,降低了中间轧废。  相似文献   

2.
连轧机孔型设计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阐述了连续轧制的基本概念和连轧孔型设计应遵守连轧各道次的金属秒流量相等的原则,介绍了六轧厂年产50万吨小型棒材的生产线的轧制工艺流程,轧机组成、轧机结构型式及布置形式、孔型系统的选用等情况,并从孔形系统的特点、延伸系数的分配、连轧宽展的计算、轧件面积的计算等方面对孔型系统的设计进行分析,总结了连轧孔型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谢云军 《江西冶金》1992,12(4):44-47
江新钢铁总厂线材机组粗轧孔型系统第一、二道次由原来的平箱形孔—立箱形孔改为凸度六角孔—方形孔后,有效地增大了粗轧的延伸系数,提高了轧件尺寸精度,减少了事故和调整难度。本文介绍改造的依据、实践和效果。 一、原粗轧孔型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浦钢公司开发生产的上海磁悬浮列车用定子固定梁(∏)型材采用的材质牌号为S355N,正火状态交货.该型材的断面单重达到126 kg/m,属巨型材.在型材的孔型设计中,为了解决中型轧机轧制巨型材受到轧机能力等各方面条件限制的问题,通过对型材的断面分析和合理划分,简化了轧制力的计算方法,为孔型设计中的压下量分配提供了计算依据.采用多道次、小压下量以及合理孔型系统,解决了型材总延伸系数小的成形问题.  相似文献   

5.
采用万能轧机组开发扁钢生产工艺,生产的扁钢尺寸精度显著优于传统两辊轧制模式,尺寸精度可以达到±0.1 mm;并采用DEFORM软件对轧制过程展开三维有限元模拟。通过有限元模拟,合理设计开坯机和万能轧机机组孔型参数、各轧制道次压下量与延伸系数,保证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可逆万能轧机H型钢孔型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迪  白光润 《钢铁》1989,24(3):31-34
本文对可逆万能轧机轧制H型钢的孔型进行了优化设计。根据该轧机的轧制特点,以各道次能耗相等为目标进行优化计算。以各道次延伸系数作为优化计算的自变量,用网格法进行优化,该方法具有概念直观、不受函数形式限制、程序简单的特点。在IBM—PC微型计算机和DXY—880绘图仪上绘制了可用于生产实践的H型钢孔型图。优化设计的结果比常规设计好。可望得到各道次变形分配合理、负荷均匀的孔型,从而将取得节约能源、节约轧辊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以动态法按最小总张力系数对高速线材轧机精轧机组孔型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与实例。结果表明,此优化设计方法可使机架总张力系数下降约58%,为提高产品尺寸精度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8.
轧钢工作者往往用强化轧制过程的办法来缩短生产周期,从而提高轧机的机时能力,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大胆而科学的修改孔型减少轧制道次,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了。然而在粗轧、毛轧系统中强化压下量往往被啃入条件所限制,在轧机较小的工厂中这一问题就更为突出。我厂为改善啃入条件曾做过一些试验工作,限于工作水平只能浮浅介绍,祁望各厂协助研究指正。改善啃入条件的重要性在一般情况下,分配延伸系数或压下量多是顺从轧制道次而递减理想情况如图1所示。但实际情况往往因啃入角的限制前几道不能采用较大的延伸系数,  相似文献   

9.
李长城  任玉辉等 《钢铁》2002,37(2):59-63
首次对高速无扭线材轧机组轧机组压力进行测试并取得成功,为优化工艺规程、优化孔型设计及设备全过程的经济管理与改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以测试结果为依据,以轧制、力学及设备诊断理论为基础进行了认真分析,找出了轴系、辊系故障原因并提出了治理对策,同时对工艺规程进行了认真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安海春  杨洋  刘雪岩  李超 《河北冶金》2023,(3):48-51+64
针对半连续式轧机布置生产电力角钢过程中角钢成品尺寸控制精度低、连轧道次孔型填充不饱满、精轧孔型磨损严重等问题分析了原因并进行了优化。认为连轧张力不均匀是导致角钢成品尺寸波动大、孔型填充不饱满的根本原因;轧机冷却系统冷却能力不足导致了精轧孔型磨损严重。通过精确控制连轧机组轧制速度,实现了各架轧机之间微张力关系,保证了尺寸高精度控制及连轧道次孔型的良好填充;同时在精轧冷却系统增加喷嘴数量,并将喷嘴沿轧辊圆周均匀排布。优化后,轧辊过钢量提升30%,彻底解决了轧辊开裂问题,提高了半连续式轧机布置下电力角钢的生产水平,为其他产线的型钢生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龙春满  顾正秋 《钢铁》1995,30(4):34-37
对四辊孔型冷轧新型带肋钢筋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主要进行了孔型设计,对轧制过程的宽展和前滑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解析,得出其变化规律和合理工艺制度。关键工艺参数有:总延伸系数1.66,成品道 次延伸系数1.24。该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具有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济钢第二小型轧钢厂对横裂式轧机进行连铸坯一火成材改造,增φ540mm粗轧机,重新设计孔型系统和轧制道次,并进行参数校核计算。实践证明,改进工艺设计合理、轧机作业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特殊钢》1983,(1)
三辊行星轧机是七十年代由西德施罗曼一西马克公司研制出来的一种新型大压下量机。这种轧机只用三个锥形轧辊,连续地轧制钢坯,一架轧机单道次的延伸系数达15,可代替小型或线材轧机粗轧机组5~8  相似文献   

14.
刘建军  刘庆国  蔡星周  樊建成 《钢铁》2002,37(12):24-26
通过对双百多辊式轧机冷轧钢管变形过程的研究,推导出一个轧制周期内轧次变形量、延伸系数、壁厚相对压下量等变形参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炼钢》2007,23(4):6-6
自1号达涅利复合式轧机于今年初顺利投产后,Kroman Celik将再建一套50万t超灵活的棒材轧机,从而使该公司的热轧长材产品生产能力增长一倍。这套装备先进的全新棒材轧机有着与1号轧机基本相同的设备组成和配置,将配备20架连轧机、直条棒材生产线、一条由10道次精轧机组和线控冷却线组成的高速线材生产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冯煌 《上海钢研》2004,(2):37-39
近几年宝钢集团五钢公司带钢厂热轧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优质钢比大幅度提高,导致札辊消耗也呈上升趋势。为此,轧钢工程技术人员对粗轧机组C9—1轧辊用材料探索攻关,采用半钢辊成功地用于多孔型系统,降低了辊耗,提高了轧钢生产效率,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倪鑫  王增海  张立志 《包钢科技》2012,38(2):18-20,48
在现有连轧机孔型参数基础之上,按照顶部延伸系数分配法,开发出Φ165mm系列连轧机孔型,保证了产品质量和生产需求,降低了芯棒的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18.
袁庆慧  田家栋  于光远 《山西冶金》2012,35(6):50-51,84
介绍棒材厂在Ф750 mm单机架轧机上开发Ф270 mm~Ф300 mm热轧圆钢的工艺过程。通过选择设计适合初轧机轧制圆钢的孔型系统及工艺制度,包括孔型系统设计、轧辊孔型加工、加热制度、轧制制度、压下规程,使轧钢设备与工艺相匹配,开发出Ф270 mm~Ф300 mm圆钢,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国平  曾强  张健民  唐东 《河南冶金》2005,13(1):14-15,27
根据粗轧机组自身的轧制特点,采用内外两层循环迭代的算法来分配粗轧机组的轧制规程。灵活地运用综合等储备负荷分配法,通过调整综合等储备负荷系数解决了粗轧负荷分配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例证明该算法适合于粗轧机组。  相似文献   

20.
热轧带钢边部黑线产生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钢1422热轧带钢边部黑线一度成为产品质量的重大问题。为此根据轧线特点,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如热卷箱、辊道、水平轧机、立辊轧机、立辊各道次侧压量、负荷系数及立辊孔型等逐一进行工业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立辊孔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提高立轧温度、合理分配立辊负荷系数以及提高连铸坯边部质量对改善黑线缺陷也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