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当代基督教发展迅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教堂建设的现实需求巨大。但在中国当代,大量的基督教建筑建设仍以仿哥特式风格为主,这不仅不符合中国当代的时代性,而且也不利于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发展。相比而言,中国当代基督教建筑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该文针对中国当代基督教发展的历史困境,对仿哥特式教堂建筑进行了分析与批判,进而指出了其关键问题在于现代性不足;并以近十年来新建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基督教建筑为例,阐述了中国当代基督教建筑发展的现代性趋向。  相似文献   

2.
李华 《建筑师》2020,(1):103-109
如果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那么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面临的问题是,其当代的意义何在?又如何当代?从知识生产的角度说,现代性是建筑学产生的条件和基础,而建筑学是建立在此之上的一种现代形式的知识和实践,在中国,近代时期是这种现代的知识形式产生的源头,和当代中国建筑由来的基础。本文从现代性的自觉与自省、中国建筑中的现代性问题和作为方法的知识构成等几个角度,展开对这一领域的研究问题,尤其是技术与建筑之间关系的一些思考,并希望借此厘清以现代性反思为基础的知识史视野中的一些理论问题,探讨这一视野在检省当代问题及建筑发展过程的方式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筑的观念与表达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征.现代建筑不仅仅是建构过程的再现,亦反映社会生活和空间诉求.现代建筑是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 “现代性”植根于其中,在观念的表达过程中传播,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意蕴.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现实存在的“无生命的建筑”问题进行反思。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人忽略了建筑的本质,接着从建筑伦理思想的深度分别阐释了中西方建筑伦理的本质——精神层面,再次对建筑伦理功能的现代性进行探索,并举例说明如何创造有生命的建筑以及其对现今建筑创作的重要性,最后指出建筑伦理功能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中都对我们的建筑观和创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筑的立面作为建筑最为外显的特征,直接反应了各个时代各种不同建筑理念的变迁。文章试图从建筑立面的变化入手浅析建筑形式语言和功能主体之间的关系,阐述建筑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近期理论动向为反思当代建筑与现代性之关系所带来的影响.文章指出,在最近的研究中,单极的、线性的、欧洲中心主义的现代性模型,正在为"多元"、"全球"和"他者"现代性所代替.这个转向鼓励研究者通过新的界定来考量现代性,并为观察建筑与现代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开启了新视野.文章回顾呈现于20世纪主流西方话语中建筑的现代...  相似文献   

7.
王辉 《世界建筑》2011,(10):118-122
借鉴美学相关研究,文章针对西文建筑美学发展中的“现代性”展开研究,尝试从观念演化、思潮分野两个方面对“现代性”精神加以概括,进而剖析“现代性”的内涵与特征。  相似文献   

8.
当代地域建筑文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全球化概念和特点的阐述,分析全球化对地域建筑的影响,地域建筑的再生以及全球化下地域建筑的文化表达,说明中国地域建筑与全球化的关系,中国建筑师应采取的态度,方法和任务.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通过对比现代主义建筑在美国和日本分别被“转移”和“异化”的现象,分析其在中国被“转译”的现象及背后的现代社会构建层面的本质和必然性,再从“译”和对“现代性”理解的层面对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建筑师的实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宏观视野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建筑创作的独特背景对探索建筑的现代性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以微观的视角具体分析20世纪50~80年代一些具有现代性的建筑现象和作品。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当代建筑教育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出发,探讨建筑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力图为建筑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建筑设计意识观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曙光 《新建筑》1997,(3):10-11
从建筑创作和建筑理论两个方面分析了当代中国建筑设计意识观的四种发展趋势,传统意识趋向平静,个性意识走向成熟,精品意识开始觉醒,崇洋意识依然不衰。  相似文献   

13.
关于当代建筑审美与建筑技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建筑艺术的两个主要属性——建筑审美与建筑技术的发展演变,以及它们对当代设计实践的影响,提出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应该是高度的理性技术支持和强烈表现力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张炯 《华中建筑》2002,20(3):31-32
该文提出当代中国建筑创作是一项创造性和艺术性地反映先进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建筑创作手法而言,应有所创造;从创作理论而言,应有思想性和艺术必,建筑创作方式而言,建筑作品对应先进的文化标尺,该文指出了当前建筑创作中的失语现象,通过分析之后阐明,在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走向成功之路上,应该克服消费化,复制化,庸俗化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哲学认知的加深与人类科技能力的进步引发了观念层面的变革,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这也导致建筑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发生转换。从古代的手工艺建筑美学,到工业时代的机器建筑美学,再到现在信息时代的高科技建筑美学,建筑形态审美的取向不断跃迁,建筑美学的原则悄然变异,而建筑形态的不断创新正是反映了这种变迁。新的观念影响着建筑师对世界的认知,进而影响了建筑师的艺术风格和作品内容,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建筑师重新以一种更加关联、交互和动态的思路探索建筑形态创作。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研究“集群设计”的兴起与定位,历史渊源及其发展异化入手,进而探讨中国当代建筑集群设计的现象与概况, 并重点评述中国集群设计的特征、价值、意义与误区,以及与“明星建筑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炯 《华中建筑》2003,21(1):25-26
以当代建筑文化的共生趋势为背景,论述了建筑创作的当代性与世界性的关联,介绍了亚洲建筑师对建筑创作观念的新拓展。最后,提出新世纪的大方向——创造共生文化语境中的当代中国建筑。  相似文献   

18.
《当代美国建筑之根》和《建筑的地域性》两本论文集,相隔50年的时间尺度,探讨了美国地域建筑研究的历程。两书前后照应,以美国为主线清晰地展示了地域建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脉络。本文分析了两书的前后传承关系,对书中重要的人物与事件进行了梳理,通过比较阅读,介绍了美国地域建筑的起源和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9.
杨志疆 《华中建筑》2005,23(1):67-69,73
该文通过对抽象派艺术和现代建筑形态构成的比较研究,试图揭示出抽象艺术在成为一种“理念”之后对建筑设计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认定“抽象的构成”在当代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0.
黄杏玲  王宇  黄彬 《华中建筑》2003,21(5):75-76
玻璃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师们对玻璃所蕴涵的丰富的材料属性进行了不断的发掘,产生了多样的表达方式,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建筑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